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中國古代訴訟理念中的“和諧觀”透視

2009-07-02 05:19郭毅玲
經濟研究導刊 2009年27期
關鍵詞:天人合一

郭毅玲

摘要:中國傳統(tǒng)社會中,受天人合一思想的影響,人們形成了以追求“無訟”為特征的和諧訴訟理念。通過調解、息訟使天理、國法、人情融為一體,從而加強民眾之間人際關系的和諧,促進家國同構的緊密性,使社會達到長治久安。這些都是中國古代訴訟理念中體現(xiàn)出的和諧因素。

關鍵詞:天人合一;“無訟”;和諧觀

中圖分類號:D904.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09)27-0232-02

在傳統(tǒng)司法的運行過程中,存在著與現(xiàn)代的司法運作不盡相同的理念、特征。傳統(tǒng)司法有自身的特色,這種特色深深地根植于傳統(tǒng)中國的社會結構和文化結構之中,因而在當時的社會中具有深刻的合理性價值。在傳統(tǒng)司法運作中所表現(xiàn)的理念首先有訴訟理念,這里所指的訴訟理念是傳統(tǒng)中國人對待訴訟的態(tài)度,每一種文化與社會不同,人們對待訴訟的態(tài)度也必然相異[1]。

李約瑟在研究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中國人對待自然最核心的觀念是“和諧”。在他們看來,和諧是自然最本質的特征和規(guī)律——天有晝夜、陰晴之變化,地有山川草木分布其上,歲月有春、夏、秋、冬的更替等現(xiàn)象,都是這種和諧的體現(xiàn)?!肮糯袊嗽谡麄€自然界尋求秩序與和諧,并將此視為一切人類關系的理想。”[2] 這種天道自然和諧的觀念,對中國古代社會、民族和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因此,維持整個社會的和諧就構成了中國古代法的出發(fā)點,表現(xiàn)在法律訴訟領域即以“無訟”為終極目標。

一、“無訟”理念的提出

“無訟”的直接含義是沒有或不需要爭訟,引申為一個社會因沒有紛爭和犯罪而不需要法律,或雖有法律而擱置不用的所謂“刑措”,即傳統(tǒng)中國所謂的“大同社會”。孔子最早在《論語》中提出,“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主張在處理訴訟案件,尤其是家庭內部的訟爭時用調解的方式息訟,以達到無訟的理想境界?!盁o訟”思想作為社會和諧因素在訴訟中的具體體現(xiàn)從孔子明確提出,到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發(fā)展形成,得到了歷史上各學派的基本認同。無訟理念契合了傳統(tǒng)社會的基本社會結構以及民眾所信奉的道德觀念,不但得到了國家權力的強有力支持而且也為民間所效法。“無訟”的效果在于和諧,在于通過對于和諧的持久的作用而在人們心理世界形成一種本體性的存在。“無訟”的法律文化是中國文化和諧精神的有機組成部分,中國文化向來將和諧作為基本理念,和諧與“無訟”相輔相成,共同維護著中國社會的延續(xù)與發(fā)展。

二、“無訟”理念之和諧觀體現(xiàn)

1.思想層面:天人合一。中國古代的訴訟制度是中國古代法律文化長期聚集的結果,它包含了中國傳統(tǒng)法律文化的基本精神即對和諧的追求。中國古代社會的哲學思想的基礎是天人合一,其價值目標是要尋求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秩序和諧。它認為,自然界存在一種天理,并包含天、地、人三者之間的相互作用,決定世界安寧和人們幸福的是和諧。因此,人必須順應自然的客觀規(guī)律,求得與自然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推衍到人類社會生活中便是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即在社會交往關系中講究和解精神與協(xié)調一致。因此,“無訟”理念就成為中國傳統(tǒng)法律文化中重要的價值取向,人們以無訟為有德,誠如羅曼茲所描述的:“在許多堅持社會理想的人們心目中,對證公堂是鄙下的,為君子所不齒?!盵3]

2.制度層面:調解息訟?!盁o訟”在作為一種理想社會的狀態(tài)被先秦諸子極力謳歌的同時,也恰恰從另一方面說明訴訟在現(xiàn)實生活中是大量存在的。尤其自宋代市民社會獲得發(fā)展以來,從《名公書判清明集》中的記載來看,人們在戶婚、田產、繼承等方面的糾紛日益增多,但我們也能發(fā)現(xiàn),官方對待訴訟的態(tài)度是很鮮明的,那就是“無訟”,即在實踐中采取的最通常的化解矛盾的方式則是用各種方法來調解息訟。從西周開始,官職中就設有調人之職,“司萬民之難而和諧之”的專門負責調解事務的官員,后歷朝官員百姓均樂于以調解來解決糾紛。所以,在中國古代,調處成了實現(xiàn)無訟的重要手段。對訴至官府的田土戶婚等“細故”和輕微的刑事案件,“官府”若息訟不成,便會先通過調解的方式來處理,調解時他們并不以法律的規(guī)定為標準,還是強調以人際關系的和諧為原則,比如說《名公書判清明集》中的“傅良紹與沈百二爭地界”一案的調處結論認為,“然年爭之地不過數(shù)尺,鄰里之間貴乎和睦,若沈百二仍欲借賃,在傅良紹亦當以睦鄰為念。卻仰明立文約,小心情告,取無詞狀申?!背斯俑{解外,在民間還設有“訴訟調處處”,又稱為“民調處”?!懊裾{處”是中國古代較為常見的一種社會生活現(xiàn)象,其形式多種多樣,適用性強,既沒有法定的程序,也沒有差役的勒索,因而受到民眾的歡迎。因此,重視調解,追求和諧是中國傳統(tǒng)訴訟理念的重要內容。

3.民眾層面:貴和求安。文明意味著秩序,秩序又意味著協(xié)調。在這層意義上說,追求和諧乃是人類共通的性格。古代中國人所憧憬的“大同”世界與“無訟”理想,其實就是一種人與自然和諧統(tǒng)一的宇宙秩序,以及尊卑有別、長幼有序、相互謙讓、互不爭訟、和睦安寧的大一統(tǒng)的家國一體的社會秩序。因此,在中國傳統(tǒng)的法律價值體系之中,“秩序”乃是居于核心或主導地位的價值目標。同樣,作為整體法律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中國古代訴訟也以維護“秩序”為其首要的具體價值取向。傳統(tǒng)的中國社會尤其是鄉(xiāng)村社會,是一個熟人社會。人們長期生活在同一宗族或同一鄉(xiāng)土,形成了各種互相牽連,互相依存的社會關系。民眾的“厭訟”、“恥訟”的心理使人們不愿意為一般的權利糾紛而嚴格以法處理,傷及這種社會關系,倒是愿意放棄一些權利,贏得一些情理,以貴和求安改善周圍的社會關系。

當事人作為生活在現(xiàn)實中的人,處于非常復雜的社會關系之中,而被法律調整的關系只是其中的一種或一個環(huán)節(jié)。當事人一旦發(fā)生糾紛訴諸法院進入訴訟后,就發(fā)生了角色的轉換,由日常生活中的社會角色,變成了訴訟格局中的“原告”或“被告”,這種角色轉變使他們之間的法律關系凸現(xiàn)出來,卻抹去了他們在現(xiàn)實生活關系中所具有的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而這種聯(lián)系不是根據法律確定的權利義務關系就可以準確定性的,也不能通過這種外在于當事人的權利義務關系來套用,而是蘊涵了人們從生活習俗中得到的最適合自己利益的選擇機制,蘊涵了人們從日常生活中得來的實踐理性。而官府作出的判決,不會顧及當事人的長遠利益和整體利益,只解決現(xiàn)時利益和局部利益,這就往往會破壞原有的熟人社會關系。但原本融洽的關系一旦失去,能否重新找回就是一個深刻的疑問,而調解息訟卻有很大的包容性。當事人選擇調解息訟在很大程度上是用中庸的態(tài)度來劃分和界定他們之間的關系,并相信,這種模糊的中庸狀態(tài)是對自己有利的。在調解中,法律之外的社會資源,非法律性的社會關系如親朋、鄰里、熟人等關系納入進來,促使當事人對此加以考慮,從長遠利益和整體利益入手,進行交流達成共識,使原有的社會關系得以維持,并使沖突的關系得以恢復,這有利于將來關系的發(fā)展,而這就是貴和求安給當事人帶來的實際好處[4]。

4.國家層面:秩序穩(wěn)定。在中國古代社會,對秩序和穩(wěn)定的追求遠遠超過了對社會正義的追求。由于涉訟所涉及的決不只是雙方當事者個人,而常常是一家一族,甚至更多的人都被卷入。勝訴者固然得償所愿,敗訴者也絕不甘心,以致有的訴訟幾代未結,最終可能會演變成家族對立、族人仇殺、田地荒蕪,這對農業(yè)生產的發(fā)展及維護自然經濟秩序是十分不利的,因此統(tǒng)治者大力宣傳教化、勸訟、止訟。正是從穩(wěn)定社會、鞏固國家的政治利益著眼,為減少訴訟,封建統(tǒng)治者除制造無訟的輿論外,還從制度上限制民眾的自訴權,比如卑幼不得告尊長、卑賤不得告尊貴。婦女、殘疾人的訴訟權或者是有限的,或者完全被剝奪。但在事關統(tǒng)治者的根本政治利益時,顯示出國家政治秩序高于一切的價值取向。如針對一些危害較大的犯罪,官府強迫人們告發(fā),對于危害國家統(tǒng)治秩序的犯罪,規(guī)定官府必須糾舉。宋代不斷地派遣使臣巡察各地,并要求各級行政長官及時糾舉犯罪,對控告者予以獎勵,對隱瞞不告、官司不究者給予處罰。統(tǒng)治者以抑“訟”達到對“獄”的重視,把“訟”放在基層鄉(xiāng)里和家族解決,是為了有效利用司法資源,使官府可將主要力量用于鎮(zhèn)壓危害統(tǒng)治秩序的重大犯罪,這正是封建統(tǒng)治者所要的“和諧”,即維護國家利益的最高性,從而維護大一統(tǒng)的家國一體的秩序。

無訟的理念是中國古代所追求的“和諧”價值在訴訟中的體現(xiàn)。通過息訟、止訟促進社會和諧,使天理、國法、人情融為一體,加強民眾之間人際關系的穩(wěn)定,促進家國同構的緊密性。同時可以使統(tǒng)治階級有效利用司法資源集中打擊危害封建統(tǒng)治的行為,使社會達到長治久安。但是中國古代訴訟觀念中又有明顯具有消極的一面,它使國家司法的權威性受到影響并弱化了民族的訴訟意識,這種影響甚至影響到今天人們的法律意識。我們應當客觀地看待中國古代的訴訟理念,對其進行揚棄,方能理性進行現(xiàn)代法治建設。

猜你喜歡
天人合一
論錢穆哲學的心性論維度
淺談中國傳統(tǒng)美學思想當代意義
旅游境界淺說
“天人合一”的歷史內涵及現(xiàn)代警示
論太極拳拳義中的儒道思想
道家思想對當代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啟示
關于《老子》生命哲學探析
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生態(tài)倫理智慧及其現(xiàn)代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