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彥民
著名畫家豐子愷老先生曾經(jīng)用樸實真摯的筆觸寫過一篇文章——《我的老師李叔同》。在一個偶然的機會里,我看到了這篇塵封已久的文字,真是相見恨晚,一見如故。我被主人公,杰出的教師李叔同先生所深深感動著,仰慕他的才學,欣賞他的教法,樂于東施效顰,耕耘在教育園地。我覺得,這篇文章,應該推薦給每一位即將走上講臺和已經(jīng)走上講臺的教育工作者,它的示范效果,遠遠勝于那些呆板枯燥、故弄玄虛的理論教條,它必將在每個人的心靈世界里引起一片悠遠的回音。
李叔同是現(xiàn)代中國的文化名人。他生于1880年,卒于1941年。年輕時赴日本留過學,歸國后,做過音樂教師、美術教師、編輯,最后剃度為僧,法號弘一,為“重興南山律宗第十一代祖師”。
豐子愷先生回憶自己在浙江省立第一師范學校里的生活,“那時的學校,首重的是所謂‘英、國、算,即英文、國文和算學。在別的學校里,這三門功課的教師最有權威;而在我們這師范學校里,音樂教師最有權威,因為他是李叔同先生的原故”。李叔同為什么能有這種權威呢?今天的教育工作者從他身上,應該受到怎樣的啟示呢?在我看來,最主要的有三點:
一、學習他知識淵博,素養(yǎng)豐厚,學高而為師
李叔同先生多才多藝,融會貫通。他創(chuàng)作的歌曲膾炙人口,他的油畫為我國洋畫界難得的佳作。他的詩詞文章,典雅秀麗。他的金石,同字一樣秀美。他的演劇,是中國話劇的鼻祖。他又研究理學,研究外國文……所以他雖然只教學生音樂、圖畫,卻有許多其他修養(yǎng)作背景,使學生不得不崇敬他。所以他從不威脅學生,而學生見他自生畏敬;從不嚴責學生,而學生自會用功。正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我們常說,要給學生一碗水,老師要有一桶水,但李叔同先生呢?他是有一井水。在李叔同先生面前,我們?nèi)魏我粋€做教師的,包括曾經(jīng)認為自己很有才華而沾沾自喜的,還能自喜嗎?能不汗顏嗎?有的老師學科功底不厚,教學中出現(xiàn)知識性錯誤;有的老師在本學科方面比較精通,而在學科之外,近乎盲人。有的確實取得一些成績,就浮躁淺薄,趾高氣揚。拿李叔同先生作鏡子,我們每個人都能照出自己知識上的弱點?!安粷M是向上的階梯”,在師范上學的未來的老師們應該潛心學習,以便厚積薄發(fā);在崗的教師應不斷充電,“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做到腹有詩書氣自華。這樣,教師才能對學生具有永遠的吸引力。這是教育教學成功的前提。
二、學習他愛崗敬業(yè),教風嚴謹,身正而為范
豐子愷先生這樣描述他上李先生音樂課的情形:“有一種特殊的感覺:嚴肅。搖過預備鈴……李先生早已端坐在講臺上。以為先生總要遲到而嘴里隨便唱著、喊著或笑著、罵著而推進門去的同學……低著頭,紅著臉,去端坐在自己的位子里?!v桌上放著點名簿、講義以及他的教課筆記簿、粉筆。鋼琴衣解開著,琴蓋開著,譜表擺著,琴頭上又放著一只時表,閃閃的金光直射到我們的眼中。黑板上早已清楚地寫好本課內(nèi)所應寫的東西。在這樣布置的講臺上,李先生端坐著。坐到上課鈴響(后來我們知道他這脾氣,上音樂課必早到。故上課鈴響時,同學早已到齊),他站起身來,深深地一鞠躬,課就開始了。這樣上課,空氣嚴肅得很。”
李叔同先生教的是音樂,和現(xiàn)在一樣,常被學生認為是副科。那么許多老師不待學生不重視,自己就先輕視自己了。備課不充分,上課松松垮垮,稀里糊涂。但李叔同先生不是這樣。他敬愛自己的工作,他認真地對待。他不僅不遲到,反而提前進教室,做好一切準備,靜等學生。他注重自己的服飾、形象,“溫而厲”,創(chuàng)設嚴肅的課堂環(huán)境。這里,豐子愷先生寫的是開課前的情況,沒有寫李先生怎樣傳授知識,但是,窺一斑而知全豹,被人所忽視的課前尚且這樣嚴謹,課上定然是精益求精了。我想,在李叔同先生的課堂上,多么喧囂的心,都會沉靜下來。
反思我們自己,許多老師掐著點進教室。而遲到對一些老師是家常便飯,而一些老師經(jīng)常帶著酒氣或神色困倦或衣冠不整或濃妝艷抹地出現(xiàn)在學生面前。上課的時候?qū)W生起立,許多老師也不還禮……我們要求學生學風嚴謹,不遲到不曠課,尊敬老師,這是非常正確的。但這也就意味著,教師,應該率先示范,否則,教師的說和做就成了兩層皮。我們要向李叔同先生學習,他的嚴謹不是心血來潮,而是一種習慣,一種執(zhí)著,深深影響了學生的習慣。
三、學習他教書又育人,氣度溫和,尊敬學生
李叔同先生對學生要求很嚴格。豐子愷先生對此記憶深刻?!坝幸粋€人上音樂課時不唱歌而看別的書,有一個人上音樂時吐痰在地板上,以為李先生不看見的,其實他都知道。但他不立刻責備,等到下課后,他用很輕而嚴肅的聲音鄭重地說:‘某某等一等出去。于是這位某某同學只得站著。等到別的同學都出去了,他又用輕而嚴肅的聲音向這某某同學和氣地說:‘下次上課時不要看別的書。或者‘下次痰不要吐在地板上。說過之后他微微一鞠躬,表示‘你出去罷。出來的人大都臉上發(fā)紅。
上彈琴課時,十個人為一組,環(huán)立在琴旁,看李先生范奏。有一次正在范奏的時候,有一個同學放了一個屁,沒有聲音,卻是很臭……李先生眉頭一皺,管自彈琴(我想他一定屏息著)。彈到后來,亞莫尼亞氣散光了,他的眉頭方才舒展。教完以后,下課鈴響了。李先生立起來一鞠躬,表示散課。散課以后,同學還未出門,李先生又鄭重地宣告:‘大家等一等去,還有一句話。大家又肅立了。李先生又用很輕而嚴肅的聲音和氣地說:‘以后放屁,到門外去,不要放在室內(nèi)。接著又一鞠躬,表示叫我們出去?!?/p>
這里的三件事,除了第一件事和音樂學習尚有關聯(lián)外,其他的兩件事都已超過了音樂本身。別在地板上吐痰,別在人群中放屁,事情是這樣的小,甚至讓人好笑,常常讓許多為師者不屑一顧。但是李叔同管了,說明什么?說明他不僅僅是在學術上培養(yǎng)學生,更是從人格素養(yǎng)上培養(yǎng)學生,他是真正地對國家民族負責。如果每一位教師心都這樣細,我們中華民族的素質(zhì)能不提高嗎?并且,李叔同先生在教書育人的時候沒有絲毫的師道尊嚴,他在要求學生時是那樣的氣度溫和,點到為止,謙恭有禮,充分照顧了學生的自尊心。
所以,李叔同是一本不會過時的書,他是教育園地肅立的豐碑。他永遠是每一個為師者學習的光輝榜樣。也許我們永遠無法企及他那樣的高度,但朝著他邁進,我們每個人都能收獲一個燦爛的秋天。
作者單位:河北省盧龍縣電大進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