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客心惶惑

2009-06-17 08:59陳漢書
書屋 2009年5期
關(guān)鍵詞:客居散文文章

陳漢書

現(xiàn)在,我們選編吳伯簫先生的散文,可能都不會忘記他的佳作《客居的心情》,這也是一篇我很欣贊的文章。

然而,這篇創(chuàng)作、初發(fā)表于1942年初的作品,作者本人好像一直有種異樣的態(tài)度,遲遲任其飄零在集外,而不肯入編,1954年的《出發(fā)集》、1955年以及1979年增訂的《煙塵集》、1963年以及1978年增訂的《北極星》都是闕如,直至1982年去世那年出版的《忘年》才將其“收留”。

是因疏忽而遺忘?還是因厭惡而回避?其實,這并不是主觀的原因,而是為了外在的緣由。作者本人并沒有直言,但在有限的述及中,讀者已足以品味與體會了。

吳伯簫在1981年曾寫過一篇很有分量的創(chuàng)作談《無花果:我與散文》,它極其重要,可以說是他一生經(jīng)歷與文學創(chuàng)作的回顧與總結(jié)。在這篇文章中,他提到了他所有重要的作品,此時他不再“遺忘”《客居的心情》,一篇當時而言的集外文。

《無花果》說到自己年輕時的藝術(shù)追求是“不自量力,曾妄想創(chuàng)一種文體:小說的生活題材,詩的語言感情,散文的篇幅結(jié)構(gòu)。內(nèi)容是主要的,故事、人物、山水原野以至鳥獸蟲魚;感情粗獷、豪放也好,婉約、沖淡也好,總要有回甘余韻。體裁歸散文,但希望不是散文詩。詩我是愛好的,苦于不懂得怎么寫……”雖說,作者一生的創(chuàng)作并沒有以此為南針,但對于理解他的寫作素材與風格仍極有幫助,因為我以為,人的情趣是不會輕易改變的。愛詩而不敢寫,也很符合他矜持羞澀的性情。

又如說創(chuàng)作過程“是實踐的事,一筆落紙,濃淡天成。無論想得多么好,只有寫出來才知道。靈感也許是有的,但靈感不像實物,看得見摸得著。靈感稍縱即逝,正想落實一下,具體些,清楚些,已經(jīng)成了陳跡了。重復(fù)一遍,修改一道,都會有變幻。杜甫的詩:‘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須改變?nèi)缟n狗。完美的境界,是無從久住的。真希望有億萬倍精密的彩色鏡頭能像特技照蓓蕾開放成花朵那樣拍攝詩人的思想活動”。說得多好,創(chuàng)作的欲望與無奈,真有會心的,想來是人同此情的。

又如說經(jīng)驗與述說之間的關(guān)系:“親身經(jīng)歷的事,也要經(jīng)過一番回味、洗煉,把浮光掠影變得清晰明朗,片面感受匯成完整印象,才能構(gòu)成一篇作品的雛形。真的寫出來,最恰當?shù)臅r機又不知等多久。《延安的歌聲》,熟悉它是八年。想寫,想寫,拖了二十年;執(zhí)筆定稿卻花了不到一天時間……”這是我很認同的一種寫作發(fā)生觀。當然,有即興賦詩之才的,如“李白斗酒詩百篇”,自然不會否定,其實艷羨還來不及呢。不過,人的天賦、才性不同,各遂其性,不必強求就是了。

正因如此,作者身處風云壯觀的時代,內(nèi)外協(xié)調(diào)后,就有了兩種“成品”。他說:“沸騰的生活,燃燒的戰(zhàn)斗,又往往寫不及。只能筆記事情的梗概,景物的輪廓。生動的語言,深刻的觸發(fā),錯綜曲折的關(guān)系、過程,要像牛羊吃草那樣搶著吞下去來,回頭再反芻,咀嚼,消化。收入《煙塵集》的篇目,就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急就章,經(jīng)歷了就寫出來,甚至不過夜就倉促付郵,時間性強,希望它及時發(fā)揮作用。藥物是十滴水,武器是匕首。一種經(jīng)過醞釀、整理,綜合成篇,字句也反復(fù)斟酌。從胚胎到分娩,真像動物一樣要幾個月或更多的時間,才能產(chǎn)生一個有血有肉的生命。前者,讀者看過就忘了;后者,經(jīng)得起時間的考驗,給人的印象可能深些?!?/p>

這是極好的總結(jié)。

文中提到《客居的心情》時是這樣說的:

“延安文藝座談會”在我是寫作的分水嶺。座談會前寫《忘我的境界》、《客居的心情》,是搞教育行政工作時的產(chǎn)品,有同志說是“不務(wù)正業(yè)”。那時在延河邊已經(jīng)住了四年,黨齡剛一歲。從客觀事物聯(lián)系心理活動進行剖析,一位不認識的黨校同志來信表示共鳴,把文章剪貼在座右,說隨時看了作鼓舞。整風時有人卻責問:“革命隊伍里每個同志都應(yīng)當是主人翁,你為什么自居客位?”“忘我是常事,沒有你說得那么神秘難能!”作者本意不是那么容易被理解的。

同情的理解令人欣慰,有意或無意的誤解則讓人畏懼與惶恐。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這種誤解并不僅是一時興頭上的沖口之言,而是深思熟慮后形諸筆墨的長篇筆伐。

事實上,從形式看,當時遭到筆伐的是《忘我的境界》、《客居的心情》兩篇姊妹篇中的前者,見發(fā)表于延安《解放日報》1942年6月13日上的《論忘我的境界:借吳伯簫同志的題目就商于吳伯簫同志》(作者署名“金燦然”)〔1〕。

不過,我們從吳伯簫上述的回憶中就可以看到,客觀上受到打擊的是這一組文章,或者更確切地說,是這組(或這種)文章背后的“思想”。

據(jù)吳伯簫說,金燦然一文是唯一一篇批評他的文章,他一直不曾忘懷,保存此文數(shù)十年之久。在暮年,還特意提醒他的學生,在他的研究資料集一定要將其收入。是“耿耿于懷”?確然是事實的,不過我想,這絕不是為了記仇,而是為了一種難以釋懷的惶惑。同途共命的人,其心之相隔卻有如異類,如何解答?

魯迅先生說:“赫克爾(E.Haeckel)說過:人和人之差,有時比類人猿和原人之差還遠。我們將《紅樓夢》的續(xù)作者和原作一比較,就會承認這話大概是確實的”(《墳·論睜了眼看》)。引上幾句這樣的話,情感是得些宣泄,但求理智的認識,此心魯鈍,還是無法獲得覺解。

事實上,當時的情形,并不僅僅是孤篇批評文章的驟然呈現(xiàn)。1942年10月起,吳伯簫所在的陜甘寧邊區(qū)教育廳開始整風,吳當時是中等教育科科長,也是教育廳“搶救”出的第一個“特務(wù)”。在被整風批評之后,即因“重大特嫌”的名義遭到逮捕。據(jù)說,后來坦白態(tài)度很好,緊接著還在大小會議上做坦白示范,成了一時的坦白明星。當然,搶救后,也開始進行了甄別平反工作了。不過據(jù)說,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被查證是沒有問題。吳伯簫當時的坦白,以及嫌疑的“罪行”到底是什么?甄別結(jié)論是什么?這些都還是我們所不知道的事情〔2〕。

然而,就像汪曾祺所說的:“受過傷的心總是有璺的。人的心,是脆的。這是沒有辦法的事。”不管怎樣,吳伯簫是真的受了傷,而且傷情至死未愈,以致一直隱隱作祟、影響著他此后的執(zhí)筆為文。

我是由衷地欣賞他此后很不容易而精心制作的散文的,如《記一輛紡車》、《菜園小記》、《窯洞風景》、《獵戶》……不過,隨著個人閱讀的深入,我發(fā)現(xiàn)許多打動人心的美好情景,是緣于由來已久的情懷。如他在《窯洞風景》說:“最好是冬天雪夜,三五個鄰窯的同志聚在一起,圍一個火盆,火盆里燒著自己燒的木炭。新炭發(fā)著畢畢剝剝的爆聲,紅炭透著石榴花一樣的顏色,使得整個窯里煦暖如春。有時用搪瓷茶缸在炭火上烹一杯自采自焙的薔薇花茶,或者煮一缸又肥又大的陜北紅棗,大家喝著,吃著,披肝瀝膽,道今說古,往往不覺就是夜深。”

作者早曾自道:“我喜歡夜。因此,也喜歡了夜談?!迸c此同時,在記述他那時寄寓在山東大學的“客房”——山屋時,就有過這樣的溫馨言辭:“最可愛,當然數(shù)冬深。山屋爐邊圍了幾個要好的朋友,說著話,暖烘烘的。有人吸著煙,有人就偎依床上,唏噓也好,爭辯也好,鎖口默然也好,態(tài)度卻都是那樣淳樸誠懇的……”

作者對夜的喜好由來已久,可以參看他1930年所作的一組《街頭夜》散文系列。吳伯簫1925年夏始入北京師范大學就讀,此后不久便走創(chuàng)作之路,曾發(fā)表過許多散文?;蛟S要依靠稿費滋養(yǎng)生活,確實是一個重要的動因。1931年,作者決定將六年來的作品結(jié)集為《街頭夜》出版,已與書店簽訂了合同,因遭逢國難“九·一八”事變而未能履行,以致書稿也都“散失”了。

我們或許比作者還要幸運。在作者去世十年后,我們編輯其文集時,有心人從舊報刊上輯佚鉤沉,竟然讓我們看到那本即成虛無的《街頭夜》,當然不可能是集子的“原貌”,如原篇目排序,也許當時還有小序之屬,都是無法想見了。不過,我們看到的,可能還是較原《街頭夜》更豐富的內(nèi)容,因為我個人以為,作者想來不見得會把所有已刊稿,不加撿擇地都編入初集吧〔3〕。

在這組久聞其名的寫當時北京貧苦市民生活的“街頭夜”系列的第一篇《街頭夜》中,作者寫道:

嚴酷的冬季,夜就更妙了。

譬就是外面下著紛紛大雪,天已早黑了。屋里生著爐火,熊熊地。你剛吃罷餐,飽著,無事么,就鎖了眉頭坐下來,苦思著,為了什么事煩憂著都說不定??苛四阌幸恢换ㄘ傌?,在慵懶地躺著,打著呼嚕念著經(jīng);那你會想起什么呢?在那時候?干脆說一句,是什么也想不起的。只沉酣在靜穆的淡網(wǎng)里,浸潤在麻醉的流中——不然,你若是同三個朋友談著心,起先是議論風生地;漸漸大家話少了,一不留心,有一個竟“打盹打盹”地踱到了黑甜鄉(xiāng)去。再后,滿屋里就被鼾聲與烘烘烘火焰的細喘主宰了;原來你也不知在什么時候“著”了。你們睡,甜甜地睡,直到火淡了,夜涼了,才忽然有一個伸了伸胳臂起來,將其余的推醒了,說:“啊,怎么都睡啦!”

再不然,啜苦茗,飲濃釀,坐以達旦,也是好的。

這是最率真的夜談“本色”。其間,有著青年人天生的頹然,是那樣地撩撥人心。

與“街頭夜”系列“并稱”的,是“塾中雜記”系列,回憶數(shù)年前(即入師范前的1924年夏至1925年夏)在曲阜孔府教家館,給年輕以及年幼的孔圣后裔們當先生時的經(jīng)歷。

“塾中雜記”狀寫少男少女的言談與心事,有細細述來的,也有點到為止的。是尋常小說中無處落腳生根的內(nèi)容,而恰恰又是人生不容忽略的真實,彌足珍貴。

讀到“塾中雜記”,我終于猛然感到,作者在后來的文字中,似乎下意識地回避了自己的私生活,不說別的,作者身為散文作家,竟然沒有一篇寫到自己的家人、家事,是不是有一種“欠缺”的遺憾?

吳伯簫文章中的我,不是融化在大我之中的小我,就是旁觀采訪的記錄者,“我”的心境,確實真實樸素得令人心動。但總是我的一個側(cè)面,而且是直接“面世”,人所共睹的那面,用社會心理學的話說,是最具人格面具的那面。只呈現(xiàn)那面,是不完全的,對于文藝來說,怎么說呢,簡直可以說是不能忍受的。因為文藝的本意,幾乎就在于描狀人心的起伏委曲。

看到“塾中雜記”之屬,我曾一時興起想到,吳伯簫是否會像茅盾暮年私下里寫作《霜葉紅于二月花》那樣,再寫點少年往事、幽微心情……歷經(jīng)人生之路的大半旅程,再回味往情,有了應(yīng)有的從容,文字則會更婉曲動人。

我自己即刻就否定了這個提問。不可能了。坦誠,就是坦呈。坦誠地表達,以至坦呈真實的自我,是危險的,是授人以柄。只有“合群”,才最安全。

為了“解釋”自己不能看到太多的吳伯簫作品的失望,我曾這樣對自己說,吳伯簫暮年創(chuàng)作,不能如孫犁那樣旺盛,其原因是因為年長體衰(吳比孫長七歲)。事實上,內(nèi)心深處,有所顧忌,有所束縛,才是一個大關(guān)鍵。

從有限的文字來看,作者終其一生,很“自然”地從來也沒有去觸碰過被“搶救”的這一痛處、傷疤,好像這是不重要、不經(jīng)心如風過耳的毫毛小事,仿佛從來也沒有發(fā)生似的。其實,告訴學生不要忘記那篇批評的文章,或許就是在提示,自己沒有忘記,或者說,后人不應(yīng)該忘記,這個世界上曾經(jīng)有過這么一回事情。

注釋:

〔1〕見康平編:《吳伯簫研究專集》,廣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79~288頁。

〔2〕參見高浦棠、曾鹿平:《吳伯簫:在搶救運動中》,見林賢治主編《記憶》第1輯,中國工人出版社2002年版,第82~86頁。

〔3〕見《吳伯簫文集》(上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猜你喜歡
客居散文文章
客居聽鳥鳴
散文兩篇
散文兩章
紙上的故土難離——雍措散文論
細致入微的描寫讓文章熠熠生輝
放屁文章
小處著眼,寫大文章
做好深化國企改革大文章
傅有田
傅有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