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家柱
京杭大運河
世界上有哪一條人工河流,能滔滔不息、不舍晝夜地流淌了一千四百多個春秋、穿越長達一千七百多公里的土地?
世界上又有哪一條人工河流,能負載與運輸一個泱泱大國、數億人口的生存資源與經濟血脈以及整個民族的繁衍與發(fā)展?
京杭大運河,這條地球上最早開鑿又是最長的人工河流,與萬里長城一樣齊名寰宇,她被世界公認為中國古建筑的不朽杰作,是人類文明史上的兩大人工奇跡,她的時空廣闊與歷史悠久,令中外人士嘆為觀止。
大運河,如同一條金扁擔,一頭挑著北京、一頭挑著杭州,挑起了難以估量的華夏財富和文明。她由北到南溝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等五大水系,組成半個中國“豐”字版圖,并如同紅線串珠一般,連綴起北京、天津、濟南、揚州、鎮(zhèn)江、無錫、蘇州、杭州等中國最富饒、美麗的城市。
大運河,是中國歷史的現實見證,是保存中國古代燦爛文化最豐富的長廊、博物館和百科全書。運河長長的流水緩緩地流淌,波濤節(jié)拍應和著中華民族古老、悠遠的文明史,數以萬計的櫓槳,不光搖出了金銀財富,也搖出了文明的亮片。運河兩岸的那些亭臺樓閣、小橋流水、田野阡陌、垂楊綠柳,是那樣婀娜多姿。早在元代,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乘著航船沿大運河一路到達杭州,從內心發(fā)出了贊嘆:“啊,這是世界上最華貴美麗的天城。”
長長的歷史畫卷
不少人提起京杭大運河,總說是隋煬帝開鑿,離今天已有一千四百多年,其實運河的開鑿遠不止這個年份。中國大運河是世界上開鑿時間最早、流程最長的一條人工運河,它最早開鑿始于春秋時期的公元前486年(周敬王三十四年),當時吳王夫差開鑿了從江都(今揚州)到末口(今淮安)的南北水道邗溝,這一段的運河開鑿距今已有兩千四百多年的歷史了!
夫差為什么要開鑿邗溝?
那是為了北上伐齊。自揚州向東北經射陽湖到淮安入淮河,開鑿一條溝通長江、淮河的水道,可作為運送糧草之用。邗溝全長170公里,因途經邗城而得名。
邗溝開鑿第二年,吳軍就沿著新開鑿的運河北伐,大敗齊軍于艾陵。又過兩年,夫差再次北上大會諸侯于黃池。此后自淮人泗、自泗入沂,夫差又命令吳軍將士將沿途不相連的水道一一鑿通。這條東自今江蘇沛縣經山東單縣、曹縣及河南蘭考、封丘等地而西達濟水的河道,歷史上稱為黃溝。至此,由江南到中原各國的水道,已基本上全面開通。
但是13年后,吳國就被越王勾踐打敗了,夫差自盡。據說勾踐送給夫差的傾國傾城大美人西施,此時跟著滅吳戰(zhàn)爭中居功至偉的大臣范蠡乘著一葉扁舟,沿著邗溝北上,出現在北方一處叫定陶的地方,隱居經商,成為大富翁。從此,財神爺就叫陶朱公,那就是范蠡。
如今,邗溝遺址仍位于老揚州的北郊,中段有明清時代修建的“邗溝橋”。
到了隋煬帝大業(yè)元年(605年),隋煬帝楊廣在營建洛陽東都的同時,發(fā)布了另外兩項工程開工的詔書:開鑿通濟運河、邗溝運河。通濟運河由洛陽東下山陽(淮安);邗溝運河由山陽南下江都。在此之前,隋代也在修筑運河,主要是貫通秦漢故渠、自然河川或干枯的河道,形成以洛陽為中心的運河網。
隋煬帝在江都(今揚州)生活了10年,正值20歲到30歲,這是他一生性格形成中最關鍵的10年。江南。是女性的江南,隋煬帝這10年中形成濃濃的江南情結是順理成章的,他是那樣癡迷于江南的山水、風情、人物甚至于美女。后來他一趟一趟“下江南”,對南國佳麗的鐘情應是重要的心理動機,特別是傳說中的一個叫張麗華的絕色美女。
隋代大業(yè)元年隋煬帝開鑿成通濟運河,經洛陽到盱眙入淮河,連接黃河、谷水、汴河和淮河;大業(yè)四年(608年)再開通永濟渠,貫通沁水、衛(wèi)水、沽河諸水道,南通黃河,北連涿郡(今北京);大業(yè)六年(610年),隋煬帝的開鑿工程規(guī)模更大:自江都南京口(今江蘇省鎮(zhèn)江)經蘇州直通浙江余杭、杭州,并在沿河設置驛站、糧倉。
水運是舊時發(fā)展經濟的命脈,特別是運河的開鑿,成了中華民族生存資源以及經濟的血脈,故自此之后,中國人民一代接一代,以其勤勞、智慧和堅強的毅力,由短到長,由局部到整體不斷地開鑿和整修,這條運河持續(xù)時間約一千多年,直至1293年,終于完成了一條由杭州直達北京縱貫南北的大運河,它的全長為1782公里。
杭州段的疏浚打扮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北宋時杭州就富甲天下,那是因為“天下轉漕,仰此一渠”,大運河保證了杭州的漕糧、物資以及其他的茶葉、香料、金銀布帛的運轉,杭州因而成為世界性城市、成為以江河湖海連接世界的繁華都會、市井與風雅并存的“人間天堂”。
但隨著歲月滄桑、風云變幻,杭州的大運河漸漸堤岸坍塌、河道變窄、水位變淺、河水變質,讓人一向引以為豪的大運河蒙塵受垢,顯得奄奄一息。
經過近五年艱苦卓絕的奮斗,河床經過徹底疏浚,運河杭州段全線暢通,多個蘊涵大運河深厚文化積淀的景觀節(jié)點猶如一串珠鏈,日夜璀璨發(fā)光。這條千年古運河流到21世紀,終于成了一條現代大運河。河中、岸上無不透出現代的氣息。
運河兩岸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得到了改善,運河水更澄澈、空氣更清新、環(huán)境更清靜,兩岸居民已從過去低矮、陰暗、潮濕的破房陋屋遷入了寬敞、明亮的新式公寓,猶如置身花園中。
運河橋梁也盡力做到了與這條具有一千四百多年歷史的古運河、與杭州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相適應,處處顯示出豐厚的文化底蘊與現代精神,西湖文化廣場的運河上有橋,橋上有運河的匠心設計,如拱宸橋腳邊的八夏雕塑、大關橋上的宋代兵器造型、潮王橋的潮王雕塑、映月橋的橋廊和橋欄龍的浮雕圖案、艮山橋的絲綢裝飾圖案等,無不顯示出建設者的刻意匠心。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彪y怪不少海內外人士稱贊杭州的秀美和文化底蘊,把杭州作為最佳人居城市。
燦爛的文化長廊
千載高齡的大運河不光給杭州提供了豐裕的大運河文化,也告訴我們這個城市的過去、今天和未來,塑造了杭州這個富有個性的城市。
杭州所以稱之為“人間天堂”,不光因為它有西湖,還因為它有錢塘江、大運河和西溪。正因為杭州有江、河、湖、溪再加杭州灣連通東海這個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才造就杭州這顆熠熠光輝的祖國明珠。
京杭大運河,折射出千年沉積的水緣文明:運河懷古,用書卷般展開《大運河圖紀》,展現從先秦到今天的大運河變遷;夾城月夜,這兒曾為湖墅八景之首,是望月最佳處。“望月”、“伴月”、“思月”情景人物雕塑,再現了月光灑落夾城,“銀河風露冷,騎得彩鸞歸”的浪漫色彩;江漲橋,南宋時就是熱鬧的街市。蘇東坡詩中有“還將夢魂去,一夜到江漲”之旬,把這兒與西湖相提并論。如今這里已改造為信義坊步行街,并重建了御碼頭;半道春紅,古代賣花翁叫賣聲猶在飄拂的春風中……
在運河交匯處的上塘河河口映月橋,當年宋高宗的母親韋太后南歸時就從這兒登岸。現在新建的映月橋上,仿古設施的雙龍閣和雙龍戲珠浮雕相當逼真地再現了當年情景。
艮山門外流水橋邊,在文化挖掘的基礎上選取了具有代表性的10個歷史場景,通過大型浮雕重現,組成了“艮山風情”組畫:壩子鈴聲、水閣經文、石欄長陣等等,再現了艮山門的滄桑感和歷史感。
大運河是一部史詩,也是一卷畫軸:早晨,滿河朝霞,燦爛如錦;夜晚,燈火樓臺,華燈齊放。
京杭大運河流淌出千年輝煌,它定將流向更加光輝燦爛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