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冠群
《黃河的主人》(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八冊)贊揚了黃河上駕羊皮筏子的艄公憑著勇敢和智慧、鎮(zhèn)靜和機敏,戰(zhàn)勝了驚濤駭浪,被譽為“黃河的主人”。
王尚文在《語感論》中對此是這樣說的:“言語不但是寓‘識之所,而且也是有‘情之物,語感不但有一雙洞見其‘識的眼睛,而且也有一顆敏感其‘情的心靈。”真正意義上的精彩的朗讀,能使課文深邃的內涵、高尚的情操、優(yōu)美的語言自然流通,誘使學生的情感油然而生,有關的心理活動隨之活躍。
根據《黃河的主人》意蘊深刻,結構嚴謹,語言流暢,富有激情的特點,如能引導學生從朗讀入手,扎扎實實地讀通課文,并憑借語言文字展開想象,會使學生受到強烈的感染,對艄公那肅然起敬的感情就會油然而生。如何把“導讀”貫穿教學全過程,我的做法是:
一、導在關鍵處,讀出真實情感
每一篇課文當中都有重點段落。稱之重點段,用詞特別準確,內涵特別深刻。指導學生讀好這些詞語、句段,可以幫助學生深入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想象是樹立形象感的核心,是激發(fā)情感的關鍵。導在關鍵處,要抓住關鍵詞,更要借助想象。美文佳作都具有極佳的意境美,而這美文常常是“只可意會而不可言傳”,朗讀可將語言文字創(chuàng)設的意境美展示出來,而這意境美是需要借助想象實現的。
《黃河的主人》的2、3、6自然段都是值得學生好好品讀的章節(jié)。如第6自然段中有一句正面描寫艄公的句子:而那位艄公卻很沉著,他專心致志地撐著篙,小心地注視著水勢,大膽地破浪前行。教學中,學生找出了最能體現出艄公勇敢和智慧、鎮(zhèn)靜和機敏的詞語,但“沉著、專心致志、小心、注視、大膽”等詞義淺顯,無須闡釋。為了讓學生能夠深入體會艄公的優(yōu)秀品質,我讓學生說出這些詞語的反義詞,引導學生邊自讀邊想象這兩種不同結果的場景:艄公駕馭著羊皮筏子在波濤滾滾的黃河上所遇到的各種艱難險阻。學生通過想象再現了語言文字可描繪的情境,產生了真情實感,學生的朗讀不再是機械地停留在相關詞語的重讀、輕讀和停頓上,而是體會到艄公沉著穩(wěn)健、從容不迫的氣質,并與作者的心靈產生了共鳴,由衷地讀出了對艄公的敬仰和贊頌之情。大大提高了朗讀的表現力和感染力。
因此,學生朗讀時,不僅要從語感出發(fā),而且要始終伴隨對具體形象的感知、聯想和想象。由想象開啟的生活圖景,比語言文字打開的天地更廣闊,更具有形象感,也就能從中獲得真實的情感體驗。
二、導在情深處,讀出動人情感
“課堂上感染學生的是情,打動學生的是情,震撼學生的也是情?!眲③恼f:“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fā);觀文者,披文以入情?!碑斀處熀蛯W生一起深入作品之中涵詠品味、受到感染的時候,當師生的思想感情與作品的思想內容融為一體,并進而引發(fā)新的聯想、迸發(fā)新的靈感、產生新的感悟的時候,語文課就會成為師生互動的學習過程、共渡的心路歷程、共創(chuàng)的人生體驗。
《黃河的主人》第2自然段形象地寫出了羊皮筏子之小,尤其是跟寬廣的黃河相比更讓人覺得它的渺小,它的危險。在一位學生讀完后,我有意識地問學生:老師也想來讀讀,可不可以時,學生的興趣高漲。同時,我要求學生在聽的過程中仔細體會:誰讀得好,為什么?于是,在我抑揚頓挫的讀書聲中,師生情感產生了強烈共震,學生仿佛置身于黃河岸邊,情不自禁地發(fā)出嘖嘖贊嘆。其后,讓學生點評我的朗讀,而后,又讓學生讀,這時已無需進行朗讀知識與技巧的指導,學生的朗讀自然地打動自己,深深地感染了全班同學。
筆者認為,教師的范讀,應讓學生進行自我比照。這種比照,可引領學生的情感隨著作者感情的跌宕、心潮的起伏、思維的翻騰去心領神會。學生在聽中品味語意,在賞析中加以品讀,從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梢?教師的范讀,可以聲傳聲,以情激情,體會激蕩于語言文字之間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讀出動人的情感。
三、導在個性處,讀出獨特情感
清代學者趙翼在《閑居讀書》詩中寫道:“同閱一卷書,各自領其奧;同作一文題,各自擅其妙;問此胡其然,各有天在竅?!彼麖娬{讀文和作文的用心貴在創(chuàng)造。在朗讀教學中,學生具有獨特內心體驗,教師應做到《語文課程標準》所提出的:“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讓學生讀出自己個性化的感受。
《黃河的主人》一文的第3自然段中就表達了作者初次看到羊皮筏子時的興奮、新奇、驚異的心情,引人入勝。于是,我緊緊扣住了一個“啊!”字,是作者的驚嘆不已,指導學生體會作者當時的心情,想想還可以怎么讀?在作者細數羊皮筏子上的人時,我又通過指導學生體會作者心理,運用不同的音調、語速來讀。于是,普普通通一個字——“啊”,多種讀音,多種心情;簡簡單單六個字——“一、二、三、四、五、六”,不同數法,不同心境。這樣的文本,怎能不鼓勵孩子在朗讀中,表達對其個性化的解讀呢?
真正意義上的朗讀應該是情感體驗的表現、心靈碰撞的薄發(fā)。教師指導學生反復讀,做到讀中思考,讀中想象,讀中品味,讀中積蓄情感。只有引導學生去挖掘自己的獨特體驗、獨特理解;只有輕點孩子的思維,巧燃孩子的情愫,才能使孩子的朗讀入情入境,達到“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钡木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