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麗 何建忠
西安市位于關中平原中部偏南。北臨渭河,南依終南山,周圍溪流環(huán)繞,氣候適宜,土地肥沃,物產豐富,風景秀麗。占地面積9977.154平方公里,市區(qū)人口528萬,是我國西北地區(qū)最大的城市。西安,古稱長安,早在3100多年前,自周武王在此建都以來,歷經秦、漢、唐等十三個王朝,長期以來,是中華大地的政治中心和對外交流中心,也是華夏物質文明和精神文化最發(fā)達的城市之一。溝通東西方文明的絲綢之路從這里開始,“東有羅馬,西有長安”是當時西安歷史地位的寫照。至今,西安與世界歷史名城雅典、開羅、羅馬齊名,被譽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厚重的歷史文化積淀給西安增添了許多的神秘色彩,滿城的秦磚漢瓦、莊嚴的城墻、令人嘆為觀止的秦朝兵馬俑和秦始皇陵等,一直為無數考古學者和旅游愛好者所向往。然而,人們看到的往往是他的歷史和表象,而對這里人們的生活怎樣卻很少有人問津。
一、一個不愁吃穿、安居樂業(yè)的城市
中國人都有一個習慣,每當兩人見面時總是要問對方:“吃了沒有?”“在哪上班?”“住在哪兒?”可見,衣食住行問題是人民群眾關心的頭等大事。那么,西安市在這方面解決得如何呢?帶著這一問題我首先走訪了市政府辦公室的張主任,他介紹說:“2008年,我市民政部門投入近13億元,比上年增長4億多元。以完善城鄉(xiāng)社會救助體系作為著力點,改善民生。一批為民辦實事項目完成,惠及城鄉(xiāng)34萬困難群眾?!边€說:“2008年1月1日起,城市低保標準提高到200元~230元,生活補貼每人每月增加到55元。雙節(jié)期間給低保對象每人增發(fā)一個月保障金,冬季取暖期給每戶增發(fā)360元取暖補貼。年底全市城鄉(xiāng)低保金支出4.5億元。加上城鄉(xiāng)醫(yī)療救助、教育資助、五保供養(yǎng)和臨時救助等,各項社會救助金支出達到5.48億元,比2007年增加約2億元?!?/p>
開始,我還以為張主任所說的是政府的統計數字,對這個數字群眾是不是認可呢?我走訪了家住光榮社區(qū)西區(qū)的低保戶張大爺,他高興地向我介紹說:“政府想得很周到,今年低保金提高了,又增加了取暖補貼,這個冬天再不用為取暖發(fā)愁了?!?7歲的退休老工人徐大爺(四川人),知道我的來意后主動說:“政府辦事硬是沒得說,你要起都有幾百元一個月,冷了還給你發(fā)取暖費,真是比兒女想得還周到啊,我活了快90歲了,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政府”。老爺子越說越激動,還說:“現在還有些人不知足,整天發(fā)牢騷,講怪話,真是沒良心”。我問他:“政府發(fā)出這么多錢,那物價怎樣?”老爺子說:“年前有點微漲,但總體與去年差不多。一般家庭過日子沒問題”。據統計,2008年,市政府的教育資助力度也大幅度提高。對當年考上本科、大專、中專的城鄉(xiāng)低保戶子女,教育資助標準由過去3000元、2000元、1000元,提高到7000元、5000元、3000元。截至目前,全市為2233名低保對象子女發(fā)放助學補助金1226萬元,有效地緩解了這部分家庭的經濟壓力。
關于住房問題,張主任介紹說:“近兩年來,政府投資3000多億元用于改善城鄉(xiāng)居民居住條件,其中保障性安居工程項目40個,在楊家莊、席王地等建設廉租住房14.29萬平方米,改造棚戶區(qū)1530萬平方米。可以說基本解決了城區(qū)人口的居住問題”。據悉:在未來的幾年內,市政府將結合舊區(qū)改造與新區(qū)開發(fā),建設9個大型居住區(qū):著重解決中低收入階層住房問題,結合城中村改造,加快廉租住房、經濟適用住房和中低價位、中小戶型普通商品住房建設,推進大明宮地區(qū)、大興路地區(qū)、紡織城地區(qū)等綜合改造工作,近期完成50個城中村和10個棚戶區(qū)改造項目,提高城市居住和生活質量,使人均住房面積達到33平方米。春節(jié)期間,我走訪了一些親友,看到不僅家家戶戶都有100多平米的大房子,有的還住上了小別墅。鄰居張大媽除自己有了較舒適的安居外,還為三個兒女每人準備了一套住房。受去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影響,西安市一些居民的住房不同程度地受到損壞,省、市、區(qū)縣就給每戶因災倒塌房屋群眾補助2.5萬元,對出現裂縫的房屋政府出資免費修繕,群眾對此無不拍手。
對于就業(yè)問題,可以說是一個全球性的老大難問題,對于我們這個人口大國來說,其難度是可想而知的。那么,家鄉(xiāng)政府又做得如何呢?西安是個旅游城市,市政府牢牢抓住旅游這一龍頭產業(yè),同時積極發(fā)展高新技術產業(yè)、現代裝備制造業(yè)、文化產業(yè)、現代服務業(yè),以促進廣大市民就業(yè)。走在西安街頭,看到的是星羅棋布的旅游、文化商品攤點;進入大街小巷,到處都是旅游、文化產品生產店和飲食店。一個耄耋之年的老人陸大爺向我介紹說:“丫頭,在西安只要你想干活,就有做不完的事”。一位政府官員非常自豪地告訴我說:“從失業(yè)、待業(yè)率上講,西安要低于許多大城市”。政府為更好地推動大學生就業(yè),自2008年以來,政府就撥出專項資金對自主創(chuàng)業(yè)的大學畢業(yè)生進行專項培訓。據息今年的培訓規(guī)模還要進一步地擴大,培訓大學生數要達到萬名。
二、一個老有所養(yǎng)、病有所醫(yī)的城市
養(yǎng)老問題是現代社會大家極為關注的問題,我國長期以來世襲著一種靠兒女養(yǎng)老的傳統。改革開放后,絕大多數人的這種理念已發(fā)生了變化,老后去敬老院、養(yǎng)老院已經成為一種時尚。家鄉(xiāng)政府顯然注意到了人們這一觀念的變化。2008年初,政府就出臺了一個《關于加快實現社會福利社會化的實施意見》,從政策扶持和資金資助兩個層面,鼓勵社會力量興辦老年福利機構。截至年底,全市新批福利機構25家、在建21家,新增床位6866張,全市養(yǎng)老床位總數達到了13366張。家住朱雀門外的董新合老人獨生女兒遠在外地,獨居的老人一直都想住到敬老院里去。聽說今年開工新建12個敬老院,一再催著女兒給自己先登記,還說:“去晚了,怕又排不上了,”還說:“我們老了,去敬老院養(yǎng)老,我的生活有了依靠,而且也不用再麻煩兒女,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去干事業(yè),對我們雙方都有好處”。
西安不僅是一個老有所養(yǎng)的城市,而且還是一個病有所醫(yī)的城市。2008年,城鄉(xiāng)醫(yī)療救助工作加大了事前救助力度,全市有3.1萬人次享受城市醫(yī)療救助,發(fā)放資金1500萬元。7067人次享受農村醫(yī)療救助,發(fā)放資金584萬元。幫助16.3萬余名城鎮(zhèn)困難群眾參加了基本醫(yī)療保險。
三、一個匠心規(guī)劃、環(huán)保和諧的城市
西安作為一個文化、旅游的大城市,城市布局、交通、環(huán)境狀況如何,直接關系到城市的形象和對外的吸引力。就城市布局而言,西安是千年古都,但古人與現代人在布局理念方面仍然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前些年,雖然進行了一些城區(qū)改造,但也只是一些“小打小鬧”的修補工程,廣大市民對此并不滿意。為此,我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