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唐詩選本 《唐詩三百首》
摘 要:據(jù)孫琴安先生統(tǒng)計,迄今為止的唐詩選本大約600種①。其中,清代蘅塘退士(孫洙)的《唐詩三百首》的出現(xiàn),歷經(jīng)數(shù)百年久盛不衰,使得唐詩這顆耀眼的明珠因此書的出現(xiàn)而更加璀璨奪目。探究《唐詩三百首》成功的秘訣,對今天的唐詩傳播和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唐詩三百首》,清蘅塘退士選編。蘅塘退士,原名孫洙,江蘇無錫人。孫洙,號蘅塘退士,祖籍安徽休寧縣。他早年入京師國子監(jiān)學(xué)習,乾隆九年(1744)中舉,乾隆十一年出任江蘇上元(今江寧)縣學(xué)教諭。乾隆十六年(1751)進士。歷任順天府大成縣知縣、直隸盧龍縣知縣、山東鄒平縣知縣、江寧府學(xué)教授等職。
根據(jù)清朝康熙年間所編《全唐詩》所載,共收唐代詩人2200余人,唐詩48900多首。而蘅塘退士所編《唐詩三百首》共選唐詩309首,約占全部唐詩的十五分之一強。原本中杜甫《詠懷古跡》五首只選了兩首,道光十一年四滕吟社重印時將五首選全,故今本為312首。數(shù)量規(guī)模與《詩經(jīng)》311篇(其中六篇有目無辭)大體相同。在浩如煙海的全唐詩里,蘅塘退士是如何選錄、采取了什么樣的編錄標準呢?
蘅塘退士在卷首寫了一篇僅132個字的序言,全文如下:
世俗兒童就學(xué)即授《千家詩》,取其易于成誦,故流傳不廢。但其詩隨手掇拾,工拙莫辨,且止五七律絕二體,而唐宋人又雜出其間,殊乖體制。因?qū)>吞圃娭心捴巳丝谥?,擇其尤要者,每體得數(shù)十首,共三百馀首,錄成一編,為家塾課本,俾童而習之,白首而莫能廢,較《千家詩》不遠勝耶!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請以是篇驗之。
在這篇簡短的序言中,蘅塘退士至少給我們說明了《唐詩三百首》四個方面的問題:第一,編選原因。在《唐詩三百首》之前,社會上流行的唐詩啟蒙讀本是《千家詩》,且其成功秘訣在于“易于成誦”,這是蘅塘退士編選新的選本時一定要借鑒的成功經(jīng)驗。但是,《千家詩》編選隨意、詩人時代混雜又僅選近體詩,不足明顯,即體例不一、優(yōu)劣不一、作者時代不一,促使他決心編選一部新的唐詩選本取而代之。這是一種時代的使命感使然。另外,“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的編選目的,看來編者希望這部書不僅對詩歌創(chuàng)作有幫助,而且有助于人們吟誦唐詩精華,陶冶情操,豐富人們的文化生活。第二,本書的指導(dǎo)思想。在蘅塘退士之前,有許許多多的成功的唐詩選本供他借鑒。且不說《千家詩》,如同時代的學(xué)者沈德潛所編《唐詩別裁集》,對他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沈德潛論詩強調(diào)“溫柔敦厚”,追求“體格聲調(diào)”。他在《唐詩別裁序》中揭示他的選詩標準時說:“既審其宗旨,復(fù)觀其體裁,徐諷其音節(jié),未嘗立異,不求茍同,大約去淫濫以歸雅正,與古人所云微而婉、和而莊者,庶幾一合焉。此微意所存也。”②在《重訂唐詩別裁集序》中,沈德潛又說:“至于詩教之尊,可以和性情,厚人倫,匡政治,感神明,以及作詩之先審宗指(旨),繼論體裁,繼論音節(jié),繼論神韻,而一歸于中正和平。”③沈德潛的這些論述,對照蘅塘退士的《唐詩三百首》是非常吻合的。第三,選錄標準。蘅塘退士說:“專就唐詩中膾炙人口之作,擇其尤要者”進行編選。膾炙人口的標準很模糊,看似簡單,其實非??量?,要看選編者的眼光了。能夠入選其中的詩作,今天看來,的確是膾炙人口的名篇,雖然有些同樣膾炙人口的名篇未能入選,可能與他刻意追求三百篇的數(shù)量限制有關(guān)。第四,編選目的。用他的話說,這本書的閱讀對象當是家塾中的書童,“為家塾課本,俾童而習之”,專供他們啟蒙之用。而“白首而莫能廢,較《千家詩》不遠勝耶”的自信,豈是專為書童們打造?這是蘅塘退士謙虛的話,正是這種嚴謹?shù)木庍x態(tài)度,嚴格的編選標準,使得《唐詩三百首》取得了極大的成功。
《唐詩三百首》的成功秘訣之一,是順應(yīng)時代潮流,滿足了時代需求。孫洙生當乾隆盛世,太平盛世需要傳統(tǒng)儒家溫柔敦厚的詩教點綴升平,因而以沈德潛“格調(diào)說”為代表的溫柔敦厚詩說盛行天下。沈德潛編撰的《唐詩別裁集》、《國朝詩別裁集》受到乾隆的重視,其主要原因即是其中宣揚傳統(tǒng)的儒家詩教。孫洙的選詩標準,基本上脫不出沈氏的樊籬。沈德潛論詩強調(diào)“溫柔敦厚”,追求“體格聲調(diào)”。我們從孫洙所選錄的作品來分析,可以看出該書明顯受到沈德潛《唐詩別裁集》的影響。全書共選312首唐詩,有239首與《唐詩別裁集》所選相同,只有73首是沈書沒有選的。孫洙無疑是沈德潛的追隨者,即使是《唐詩別裁集》未曾入選的作品,《唐詩三百首》所選大多仍符合沈德潛的詩選標準。沈德潛的詩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乾隆盛世的風尚,因之受沈氏影響選就的《唐詩三百首》也曲折地反映出乾隆盛世的氣象。
《唐詩三百首》成功的秘訣之二,就是選錄了唐詩繁榮時期重點詩人的代表作品,真正選取了那些膾炙人口詩歌中的“尤要者”。孫洙之前有眾多的唐詩選本,雖然各有千秋,但都未取得《唐詩三百首》這樣的成功。孫洙選錄有唐三百年詩作,突出盛唐和晚唐兩個時期。盛唐時期突出了王維、孟浩然、李白、杜甫和韋應(yīng)物,晚唐時期突出杜牧和李商隱,抓住了重點詩人的代表詩作。僅這7位詩人的作品就選錄159首之多,占到全書的二分之一。在這些具有代表性詩人當中,孫洙選取他們的作品時,并沒有平均使用力量,而是抓住他們所擅長的詩歌體裁,優(yōu)中選優(yōu),選取他們成就最高的代表作,也即孫洙所謂的膾炙人口中的“尤要者”。選取杜甫最擅長的律詩23首,選取李白古體詩和樂府詩合計21首,選錄李商隱律詩15首,如此重點突出,使全書的作品成為最優(yōu)的選擇。白居易的詩入選6首,數(shù)量不多,但因選入了《長恨歌》、《琵琶行》兩篇膾炙人口的“感傷詩”,使得白居易在書中占據(jù)特殊的位置。
《唐詩三百首》成功的秘訣之三,按照文化傳播學(xué)的理論來看,孫洙找準了市場,選對了讀者。今人錢鍾書先生曾回憶《唐詩三百首》對自己的影響:“余童時從先伯父與先君讀書,經(jīng)、史、古文而外,有《唐詩三百首》,心焉好之。獨索冥行,漸解聲律對偶。”④作為童蒙讀物,主要用于誦讀,是以普及唐詩為己任的書籍。既不是作為科舉考試的參考書,也不是學(xué)術(shù)研究的必讀書,它就是家塾里的誦讀書,目的是滋養(yǎng)眾多的童年錢鍾書們。孫洙從《千家詩》一書受到啟發(fā),揚其“易于成誦”的長處,力避其“隨手掇拾,工拙莫辨,且止五七律絕二體,而唐宋人又雜出其間,殊乖體制”的弊端,編選了大量膾炙人口的佳作。針對童蒙學(xué)子,多選格律整齊的近體詩,其中多選便于誦讀的五律詩,大量選取藝術(shù)成就較高的七言絕句,這樣的分配符合唐詩發(fā)展的實際狀況。
《唐詩三百首》成功的秘訣之四,孫洙在編選時,既要照顧到“精”或點,還充分考慮到“全”或面,這樣就全面反映了唐詩的整體風貌,避免出現(xiàn)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一、選取詩人面極廣,上至皇帝、宰執(zhí),下到僧人、歌女,反映了社會各個階層的社會生活。二、按照標準選錄一些存詩不多的作家,如綦毋潛、王之渙、金昌緒、馬戴等。三、題材廣泛,風格多樣。在題材選取上,無論山水田園、詠史懷古、登山臨水,還是贈別懷遠、邊塞出征、思婦宮怨等等,凡此種種的經(jīng)典詩歌,以饗讀者。在詩歌風格上,慷慨激昂與哀怨悲歌同在,飄逸豪放與沉郁頓挫共鳴,可謂百花齊放,美不勝收。
當然,受編選者詩論和時代的局限,《唐詩三百首》的編選也有不盡如人意之處。孫洙強調(diào)儒教詩論的同時,許多思想有悖于正統(tǒng)、風格不夠溫柔敦厚的優(yōu)秀詩歌被拒之門外。如李賀的大量詭譎多變、璀璨多彩的作品,一首也不選,可能與孫洙的指導(dǎo)思想有直接關(guān)系。但是,像李白的《古風》59首一篇不錄,杜甫的“三吏”、“三別”、《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北征》這些名作一篇未選;整個中唐新樂府運動的作品一篇不??;晚唐聶夷中的《傷田家》等,這些反映社會現(xiàn)實較為深切的作品都一概擯斥等等,沈德潛的《唐詩別裁集》倒是都入選了。這里如果指責孫洙比沈德潛的儒教思想還要極端,倒是冤枉孫洙了。這些詩歌不“易于成誦”,是不被孫洙選錄的根本原因,這也正是《唐詩三百首》堅持嚴格的入選標準,從而取得極大成功的秘訣所在。
(責任編輯:呂曉東)
作者簡介:解國旺,文學(xué)博士,安陽師范學(xué)院文學(xué)院副教授。
① 見孫琴安撰《唐詩選本六百種提要》,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9月版。
②③ [清]沈德潛選注:《唐詩別裁集》(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1月第1版,第2頁,第4頁。
④ 錢鍾書:《槐聚詩存·序》,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2年10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