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漢代詩歌 神仙 養(yǎng)生 祝壽
摘 要:漢代思想意識的主流是非理性的,這對當時的詩歌創(chuàng)作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出現(xiàn)了許多含有神仙長生思想的詩歌。這些詩歌包括的內(nèi)容有神仙思想、養(yǎng)生與保身思想及祝壽之辭,這些作品的大量出現(xiàn)反映著普遍追求長生、渴望延長壽命的社會心理。這些詩歌既是當時社會思潮的一個方面,又是漢代詩歌生命意識的集中體現(xiàn),并與中國富有民族特色的祝壽傳統(tǒng)有著重要的關系。
生命是彌足珍貴的,而有限和短暫更增加了其珍貴。將人類有限的個體生命與宇宙無際涯的時間相比,人悲哀地發(fā)現(xiàn)自己的渺小,對此感慨不已,這在文學作品中一直是一個永恒而普遍的主題。為了對抗生命的短暫,人們幻想出美妙而永恒的神仙世界,到了漢代,神仙思想大為流行,影響至于漢代詩歌,生命意識得到鮮明彰顯,表現(xiàn)得較為集中,幻想仙界、追求長生以及注重養(yǎng)生、及時行樂的作品大大增加。筆者依據(jù)逯欽立所輯的《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對漢代詩歌中包含神仙、養(yǎng)生、保身思想與祝壽之辭的詩歌進行統(tǒng)計和分析,以期證明這些詩歌既是當時社會思潮的一個方面,又是漢代詩歌生命意識的集中體現(xiàn),并對中國富有民族特色的祝壽傳統(tǒng)的形成有明顯的作用。
一、漢代社會中的非理性主義表現(xiàn)
漢代思想意識的主流是非理性的,神仙思想和讖緯之學分別占據(jù)了兩漢時期。“從意識形態(tài)方面來看,漢代社會是一個人與天、仙、神、鬼雜糅的社會,我們僅從《漢書》中的《郊祀志》、《天文志》、《五行志》就可以看到,所謂漢代政治,有相當大的一部分是致力于這種虛幻的人與天仙神鬼的關系?!雹?/p>
漢代社會神仙思想的盛行和政治學術思想也密切相關?!拔鳚h時期的官方意識形態(tài)為今文經(jīng)學,東漢時期,讖緯曾一度上升為官方意識形態(tài)。這兩種官方意識形態(tài)使儒學理論與方技術數(shù)相結合,培養(yǎng)出大批方士化的儒生”②,而儒生方士化和方士儒生化都是社會上神仙思想主導地位的產(chǎn)物,都是非理性意識統(tǒng)治的社會的變異產(chǎn)物。
在非理性意識統(tǒng)治下的漢代社會,漢人普遍信仰神仙和長生之道,雖然這種信仰在現(xiàn)實世界危機頻發(fā),但是漢人總體上仍是寧愿信其有不愿信其無的。因此,漢代的生命意識常常體現(xiàn)在對生命長度的重視上,希望長壽延命的風氣影響到社會的方方面面:大到皇帝的信奉和追捧及國家的祭祀,小到個人的命名。
以漢武帝為例來看。漢武帝對于漢帝國的強大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可以說是盛世國君的典范,然而,和他同時的司馬遷在《史記·孝武本紀》中說他“尤敬鬼神之祀”③,從登基以后,一直在祭祀鬼神、到處封禪,屢屢聽信術士不經(jīng)之談,發(fā)現(xiàn)那是彌天大謊后就斬殺術士,然后居然還會后悔,繼續(xù)聽信其他術士的妄言。因此,在后世文學作品中,漢武帝總是被塑造成執(zhí)迷于尋求長生之道的可笑可嘆之君主,這確實是源于他廣延方術之士和屢屢被欺卻始終深信不疑的執(zhí)迷。上之所好,民必甚焉,漢代社會追求長生不老的思想可以說和漢武帝的愛好關系極大。
比如從個人的命名來看,漢代開始出現(xiàn)“延年”、“延壽”、“千秋”的名字,且非常流行,其流行程度足以表明渴望延年益壽是當時社會思想的一個重要方面。漢代最為著名的如:李延年、辛延年,典型的例子是張湯有三個孫子分別名為千秋、延壽、彭祖④。其他還有很多例子,僅漢代著于正史的就有韓延壽、甘延壽、許延壽、焦延壽、王延壽、田延年、張延年、嚴延年、杜延年、韓延年、孔延年、卜千秋、車千秋、田千秋、韓千秋等。
二、漢代神仙長生思想的詩歌之分類列舉
信仰神仙追求長生的社會思潮,對詩歌創(chuàng)作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蕭滌非先生將樂府詩析為幻想、說理、抒情、敘事四類,其中幻想類“蓋指諸言游仙之作”⑤。從漢代詩歌中,筆者找出了21首明顯含有神仙長生思想及祝壽之辭的詩歌。然而,其中內(nèi)容比較復雜:有的詩歌內(nèi)容是游仙、有的直接追求長生、有的講如何養(yǎng)生或如何在社會中保身、有的則表現(xiàn)出對服食求仙的失望;還有不少詩歌,內(nèi)容或無關于神仙長生之道,結尾卻必附以祝壽之辭,已成為一種慣例,這也印證了當時的社會風氣?,F(xiàn)將這些詩歌列舉如下:
1.表達神仙(或說游仙)思想的有:題為淮南王劉安的《八公操》、《吟嘆曲·王子喬》、《長歌行·仙人騎白鹿》、《董逃行·吾欲上謁從高山》、《善哉行·淮南八公》、《瑟調(diào)曲·隴西行》、《艷歌·今日樂上樂》。
2.表達追求長生或保身思想的有:東方朔的《歌》、《引聲歌》。
3.末尾附以祝壽之辭的有:《上之回》、《臨高臺》、《遠如期》、王吉的《射烏辭》、白狼王唐 的《遠夷樂德歌》、崔骃的《北巡賦》所系歌、《前緩聲歌》、《古歌·上金殿》、《艷歌何嘗行·飛來雙白鵠》、《霍將軍歌》等。
4.表達求仙失望思想的詩歌:有《古詩十九首》第13首和《古詩十九首》第15首。
三、含有神仙、養(yǎng)生、保身思想與祝壽之辭的漢代詩歌統(tǒng)計分析
以上是依據(jù)內(nèi)容對所選詩歌的分類,下表則根據(jù)
詩歌的作者情況,對其數(shù)量進行統(tǒng)計,并繼以分析:
從上表可以看出,表達神仙長生意識的詩歌主要集中在樂府詩歌中。現(xiàn)存的漢樂府詩,只有幾十首,而其中表達神仙思想的就有7首,加上養(yǎng)生保身思想及包含祝壽之辭的則共有15首。樂府詩歌是漢代社會生活的藝術再現(xiàn),而這15首詩歌無疑反映了漢代社會求仙與追求長生風氣的流行,由此也可以想見,在漢代普通人的心目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不是對“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⑥這三不朽的追求,而是對生命長度和世俗享樂的追求。而且,在漢樂府中,沒有一首詩歌表達對求仙的失望,這在一定程度上也說明了漢人對神仙世界的不懈追求和執(zhí)著幻想。
其中《平調(diào)曲·長歌行》在表現(xiàn)神仙思想方面比較有代表性:
仙人騎白鹿,發(fā)短耳何長。導我上太華,攬芝獲赤幢。來到主人門,奉藥一玉箱。主人服此藥,身體日康強。發(fā)白復更黑,延年壽命長。
白鹿是仙人的坐騎,發(fā)短耳長是仙人的形象,太華即華山,是仙人的處所,芝即芝草,古人以為瑞草,服之可以成仙。詩中一個方士自稱遇到神仙,獲得芝草,現(xiàn)在帶著仙藥要獻給“主人”,以使主人返老還童、延壽長生。這首樂府詩,描繪的正是當時方士兜售仙藥的活動。
而《董逃行》中的方士也自稱艱難地攀登高山,向仙人求取可以延命的仙藥,而后奉給皇帝:“采取神藥若木端,玉兔長跪搗藥蝦蟆丸。奉上陛下一玉柈,服此藥可得神仙。服爾神藥,莫不歡喜。陛下長生老壽,四面肅肅稽首。天神擁護左右,陛下長與天相保守。”這里既有獻仙藥又有祝壽之辭,詩歌帶有濃厚的求仙意識?!锻踝訂獭穼懴扇送踝訂舔T白鹿,云中遨游,遨游范圍非常之廣:“東游四海五岳上,過蓬萊紫云臺?!衽_坐吹笛簫,嗟行圣人游八極?!边@些都不是凡人所能及的,通過這樣的描繪,表達對仙境的神往。《善哉行》的主題讓人費解,歷來有很多爭議。清人沈德潛認為此詩“言來者難知,勸人及時行樂也。忽云求仙,忽云報恩,忽云結客,忽云飲酒,而仍終之以游仙,無倫無次,杳渺恍惚”⑦。盡管如此,從詩歌第二解和第六解中,可看出有明顯的求仙意識,如“經(jīng)歷名山,芝草翩翩。仙人王喬,奉藥一丸。……淮南八公,要道不煩。參駕六龍,游戲云端。”
《隴西行》和《艷歌》則是對凡人升仙之后所見到仙界的描繪,非常富于想象力,可說是漢代詩歌奇思妙想的一種表現(xiàn):
邪徑過空廬,好人常獨居。卒得神仙道,上與天相扶。過謁王父母,乃在太山隅。離天四五里,道逢赤松俱。攬轡為我御,將吾天上游。天上何所有,歷歷種白榆。桂樹夾道生,青龍對伏趺。鳳凰鳴啾啾,一母將九雛。顧視世間人,為樂甚獨殊。
好婦出迎客,顏色正敷愉。伸腰再拜跪,問客平安不。請客北堂上,坐客氈氍毹。清白各異樽,酒上玉華疏。酌酒持與客,客言主人持。卻略再拜跪,然后持一杯。談笑未及竟,左顧敕中廚。促令辦麤飯,慎莫使稽留。廢禮送客出,盈盈府中趨。送客亦不遠,足不過門樞。取婦得如此,齊姜亦不如。健婦持門戶,亦勝一丈夫。(《瑟調(diào)曲·隴西行》)
今日樂上樂,相從步云衢。天公出美酒,河伯出鯉魚。青龍前鋪席,白虎持榼壺。南斗工鼓瑟,北斗吹笙竽。姮娥垂明珰,織女奉瑛琚。蒼霞揚東謳,清風流西歈。垂露成帷幄,奔星扶輪輿。(《艷歌》)
《隴西行》前段和《樂府詩集》卷37中《步出夏門行》大致一樣,《樂府詩集》言《隴西行》“一曰《步出夏門行》”,逯欽立認為“二調(diào)古辭亦原為一篇”。但是前后段意思很難聯(lián)系起來,前面一段內(nèi)容和《艷歌》內(nèi)容接近,寫凡人升仙所見仙界之美景,表達的都是對仙界的向往。而《艷歌》一曲,其想象力格外非凡:天公、河伯、青龍、白虎、南斗、北斗、姮娥、織女等,皆是天上神仙或靈物,他們此時一起出現(xiàn),奉上美酒鯉魚,鼓瑟吹笙,到處流蕩著美妙的音樂聲。
表達對長生求仙失望的詩歌在漢樂府民歌中還沒有,而在漢代古詩中則嶄露頭角,如《古詩十九首》中的兩首詩歌,都流露出對求仙的失望。
《古詩十九首》第13首:
驅車上東門,遙望郭北墓。白楊何蕭蕭,松柏夾廣路。下有陳死人,杳杳即長暮。潛寐黃泉下,千載永不寤。浩浩陰陽移,年命如朝露。人生忽如寄,壽無金石固。萬歲更相送,賢圣莫能度。服食求神仙,多為藥所誤。不如飲美酒,被服紈與素。
此詩所表現(xiàn)的既有人生短暫死亡逼迫的緊張感,又有對求仙的失望,進而選擇了美酒美服的享樂之路。
而《古詩十九首》第15首也是非常膾炙人口的名作:
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為樂當及時,何能待來茲。愚者愛惜費,但為后世嗤。仙人王子喬,難可與等期。
這兩首詩共同的特點是表達了對人生短暫、死亡逼迫的強烈感受,對服食求仙不再抱有幻想,而采用享受人生、及時行樂的辦法來充實短暫的人生,進而希望超越生命短促的緊張感。這表現(xiàn)了東漢末年的文人更深入地思考過生命問題,而不是盲從社會上對神仙長生頂禮膜拜的迷信潮流。這與漢樂府中的大量求仙詩形成了強烈對比。這兩首詩是對社會上流行的非理性幻想的懷疑,是對理性的回歸。相反的是,在漢樂府求仙詩中,對生命的態(tài)度是追求一種虛幻的長生,對仙界美好生活的詳細描繪,流露出人們對此的真切向往和執(zhí)著信念,這種生命信念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了出來,從來沒有動搖過。不過即使在非理性思潮泛濫的時代,理性主義思想也會偶爾閃爍出耀眼的光芒。
末尾附以祝壽之辭的詩歌,在漢代也頗為常見,常見的祝壽詞有:“令我主壽萬年”、“今日樂相樂,延年萬歲期”、“長笛續(xù)短笛,欲今皇帝陛下三千萬”、“今日樂相樂,延年壽千霜”、“長笛續(xù)短笛,愿陛下保壽無極”、“愿主長壽,子孫昌熾”等,這些祝詞大多與詩歌內(nèi)容并無關系,也沒有多少藝術性可言,甚至還影響了詩歌的完整性,成了多余的蛇足。這應該是在演唱即將結束時,被演唱者即興添加進去,以表達祝福之意。作為一種現(xiàn)象,它反映出來的是當時頗為流行的祝壽習慣,以及當時普遍追求長生渴望延長壽命的社會心理。在《詩經(jīng)》中,也有“萬壽無疆”、“君子萬年”之類的祝詞,漢代詩歌中的祝詞可以說是同樣的性質(zhì),只是在《詩經(jīng)》中的祝詞,常常表示對某種道德價值的肯定,而在漢代更多是追求長生的社會心理的反映。在出土的漢代瓦當和漢代古鏡上,有許多祝壽的文字,可與此相印證。龔自珍在《瓦錄序》記所藏漢瓦當,說“其文字多哀麗傷心者”,“予所錄五十有五,曰長生未央、曰長樂未央、曰長生無極、曰與
天無極、曰千秋萬歲、曰與地無幾、曰億年無疆、曰永奉無疆……曰駘蕩萬年……曰延年益壽、曰延壽萬歲……”⑧漢代的鏡銘也有很多表達企慕長生、渴望延年的內(nèi)容,如西漢銅鏡有一鏡銘曰:“鏡氣清明,服者君卿。延年益壽,安樂未央。”⑨還有“大樂富貴,得所好,千秋萬歲,延年益壽”⑩。瓦當和古鏡上的祝壽文字已經(jīng)成為研究民俗的材料,反映出漢代普遍渴望延長壽命的社會心理,并已經(jīng)在漢文化中逐漸凝固下來,形成了富有民族特色的祝壽傳統(tǒng)。
(責任編輯:古衛(wèi)紅)
作者簡介:辛小飛,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博士研究生,主要從事先秦兩漢文學與文化研究。
① 錢志熙.唐前生命觀和文學生命主題[M].北京:東方出版社,1997.136.
② 王青.漢朝的本土宗教與神話[M].臺北:洪葉文化事業(yè)有限公司,1998.25.
③ 司馬遷.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1982.451.
④ 班固.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4.2648.
⑤ 蕭滌非.漢魏六朝樂府文學史[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4.75.
⑥ 十三經(jīng)注疏·春秋左傳正義[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1979.
⑦ 沈德潛.古詩源[M].北京:中華書局,1963.75.
⑧ 龔自珍.龔定庵全集類編[M].北京:中國書店,1991.45-46.
⑨ 趙康民.陜西臨潼博物館新征集的青銅器[J].文物,1982,(9).88.
⑩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河北省文物管理處.滿城漢墓發(fā)掘報告[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0.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