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紅梅
心罰指的是在當前的教育中,一種對兒童的歧視、人格侮辱及權利剝奪等的懲罰,這種懲罰不是直接指向兒童的身體,而是直接指向兒童的心靈。它比較隱蔽,不一定有外顯的結果,但對兒童的身心造成的傷害是無法估量的。
一、心罰的表現(xiàn)
事例一:游戲時,一幼兒報告:“老師,XX小朋友打人!”教師不問青紅皂白走到打人的幼兒面前:“你又打人了。走!送你到小班去,你這樣子還能上大班啊?連小班幼兒都不如!”教師死命地拖著孩子往外走。
事例二:午睡時,XX小朋友一直不睡覺?!癤X,你怎么回事?一直動來動去,你的床上有釘子戳你的身體啊?”
事例三:上課時,XX在畫本上畫畫。教師走過去,把畫本拿來,說:“畫的什么東西啊?亂七八糟的,上課不認真聽,你看看其他小朋友多好,認真聽講,就你最差!”
以上事例中,教師很隨便的一些言行,其實就已經(jīng)使幼兒遭受到了心罰。它可能是為了避免因體罰遭受譴責而采取的隱蔽行為,也可能是因體罰無效而采取的新的懲罰行為,所以心罰給幼兒造成的傷害比體罰還要嚴重。許多研究表明:受到心罰的幼兒容易產(chǎn)生焦慮、抑郁、自卑,影響幼兒的自信心、想像力、創(chuàng)造力,誘發(fā)嚴重的社會問題。因此,心罰的問題必須引起廣大幼教工作者的重視。
此外心罰的表現(xiàn)還有:
1. 武斷夸大、愛算舊賬。有些教師在處理幼兒間的一些情況時,往往運用頭腦中已有的模式去武斷評判。如經(jīng)常在幼兒園聽到:“你怎么又打人了,上次你打人的事情我還沒有找你算賬!”
2. 缺乏鼓勵,故意貶低孩子的能力?!袄蠋?我想幫你做事?!焙⒆优d高采烈地說?!澳?你不行!別來搗亂了!”孩子黯然低頭離去。這些語言在幼兒園是屢見不鮮的。
3. 威脅恐嚇孩子。有些教師對那些調皮或經(jīng)常犯錯誤的幼兒,不進行正面耐心的教育,而是施以恐嚇:“你再不聽話,馬上我們去玩的時候,你就別想去了?!眹樀煤⒆哟髿舛疾桓页?。
4. 故意疏遠、冷落孩子。教師經(jīng)常對一些性格孤僻、能力較差、不聽話的幼兒或其家長比較愛提意見的幼兒進行疏遠冷落,常給出一副冷面孔,以致對幼兒造成心理傷害。
二、心罰的危害
1. 心罰往往使兒童遠離幸福的、有尊嚴的生活。長期處于心罰狀態(tài)中的兒童,心理難以健康成長。心罰往往使兒童體驗不公平、焦慮、悲傷及自卑,從而影響兒童個性的發(fā)展。
2. 心罰對兒童的危害不只在于心理,也危及兒童的身體,兒童的身心發(fā)展是相互關聯(lián)的。
3.心罰危害的不只是兒童的現(xiàn)在,還包括兒童的將來。長期處于心罰環(huán)境之中的兒童必定會產(chǎn)生心理的扭曲甚至心理的疾病。
4.心罰還是兒童許多不良行為的根源。如兒童的撒謊、欺騙及攻擊性行為與兒童遭受的心罰都有一定的關系。
幼兒的心靈是極為脆弱的,是極其容易受傷的,并且一但受到傷害,將會給其人格的健康發(fā)展帶來難以預料的影響。
三、心罰的避免
要避免對兒童的心罰,讓他們的心理健康成長,必須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 樹立正確的兒童觀。教師要認識到每一個幼兒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有獨立的人格,有屬于自己的權利,有被愛、被肯定、被尊重的心理需要。糾正認知上的偏差,尊重幼兒,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幼兒,要高度認識到幼兒受到心罰后的嚴重后果。
2.教師應該為幼兒創(chuàng)設一個適合他們心理健康成長的氛圍。教師應該為幼兒創(chuàng)造一個充滿愛的、相互尊重、相互關心的氛圍,允許失敗,允許犯錯誤。因為幼兒的經(jīng)驗不足,能力有限,失敗和犯錯誤都是難免的。從另一種角度說,失敗犯錯誤也是幼兒成長所必需的。
3. 教師要加強自身情緒控制能力。本著“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原則,正確對待家長的意見,加強與家長的聯(lián)系和溝通。在教育觀點、方法上與家長達成共識,千萬不能把與家長的矛盾轉移到幼兒頭上去,更不能因此來逃避對幼兒教育的責任。
4. 教師要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幼兒。每一個幼兒都是不同的,每一個幼兒都有他們自己的特點,教師要認識到幼兒間的差異是正常的,要用平等的心去對待每一個幼兒。
作為幼兒教師,要努力改善自己的個性品質和心理健康狀況,應該始終保持平和愉快的心境,使幼兒生活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e]
(江蘇省淮安楚州實驗小學幼兒園 22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