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珊
摘要本文探討以問題為基礎教學法在解剖學目標教學中的教學效果。筆者選擇所在學校部分班級,分為實驗班和對照班,分別采用以問題為基礎教學法和講授教學法進行教學,并進行教學效果時比,得到在解剖學目標教學中采用以問題為基礎教學法的教學效果明顯比采用講授教學法的教學效果好的結論。
關鍵詞以問題為基礎教學法解剖學教學探討
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法起源于1965年加拿大麥克斯特大學醫(yī)學院,是通過一系列精心設計的l臨床問題和實際生活問題來進行一種縱向、橫向聯(lián)系的綜合教學法,即:以問題為主線貫穿基礎和臨床,在解決臨床問題的過程中學習基礎理論,在解釋各種現(xiàn)象時學習與運用基礎科學。其特點是強調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中心,在基礎醫(yī)學和臨床醫(yī)學教學中以臨床問題或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作為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動力,引導學生把握學習目標,加強學生認識的持久性,提高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訓練邏輯思維,拓展實踐技能以及提高專業(yè)素質。筆者選擇在我校2006級中西醫(yī)結合專業(yè)、2007級護理專業(yè)的解剖學及組織胚胎學教學中開展以問題為基礎教學法的探討?,F(xiàn)將探討過程和獲得的經驗介紹如下:
一、以問題為基礎教學的目的
將以問題為基礎教學法廣泛應用在醫(yī)學教育活動中,了解在解剖學目標教學中開展以問題為基礎教學法與講授教學法所達到的教學效果有無差別,差別是否有意義。
二、以問題為基礎教學的對象
(一)選擇我校2006級的中西醫(yī)結合專業(yè)17班為對照班,中西醫(yī)結合專業(yè)19班為實驗班。兩個班生源、文化程度等無顯著性差異,教學材料、教學大綱、教學目標、教學時數(shù)相同。
(二)選擇我校2007級的護理專業(yè)70班為實驗班,護理專業(yè)74班為對照班。兩個班生源、文化程度等無顯著性差異,教學材料、教學大綱、教學目標、教學時數(shù)相同。
三、以問題為基礎教學的方法
(一)2006級與2007級均選擇第八章脈管系統(tǒng)、第十章神經系統(tǒng)作為教學內容來進行探討。
(二)教師在對照班采用講授教學法進行教學,即以學科為中心的教學法。教師根據(jù)教學內容按課前準備的教學程序層層深入,教學基本程序為:目標定向。展示教學內容中掌握、熟悉、了解的三級教學目標;實施教學。按教學內容順序從組成、分部、功能開始講授,教學過程中突出重點,講清楚疑點和難點,并適時聯(lián)系日常生活現(xiàn)象和臨床相關知識;形成性測試。以提問形式或筆試形式評價學生的課堂成績;反饋糾正。以學生之間或教師與學生之間互動進行;評價總結。課中或課后由教師進行。
(三)教師在實驗班采用以問題為基礎教學法進行教學,即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法。教師根據(jù)教學內容課前精心準備,選取能夠引導學生自然進入規(guī)定學習領域并且達到預想目標的問題,思考如何回答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教學基本程序為:
目標定向。展示教學內容中掌握、熟悉、了解的三級教學目標。
實施教學。首先。教師對教學內容進行概括和歸納,然后向學生發(fā)放課前設計好的問題。如脈管系統(tǒng)的問題:靜脈點滴藥物常用穿刺部位在何處?藥物經何途徑到達心、肝、肺、腎、手背、膝關節(jié)、腦等處,以達到治療心肌炎、肝炎、肺炎、腎炎、手背膿腫、膝關節(jié)疼痛、腦膜炎?肝癌、肝硬化為什么造成肝門靜脈高壓?肝門靜脈高壓的病人為什么會出現(xiàn)嘔血、便血、腹水、脾腫大等現(xiàn)象?神經系統(tǒng)的問題:上街意外碰見好朋友,馬上笑臉相迎。跑過去拉拉手或擁抱。為什么能完成這些動作?腦出血常發(fā)生在何處?為什么會出現(xiàn)癱瘓、感覺障礙,有的甚至出現(xiàn)語言障礙?某病人右側瞼裂以下表情肌癱瘓,伸舌偏右,右側半身深、淺感覺障礙和運動障礙,可能損傷什么部位?為什么?其次,學生利用教材、圖譜、標本、掛圖及日常積累的知識進行獨立自學和思考,有目的地學習與問題相關的解剖學知識,積極尋找解答問題的理論依據(jù),以綜合分析來解答問題。再次,先分四個小組討論(教師指定每個小組中的一個學生負責主持討論工作、一個學生負責記錄討論結果),討論過程中,教師給予各小組適當引導;討論結束時,教師檢查各小組得出的結論并評價工作成績。最后,全班集體討論,討論過程中,由各小組的記錄員或主持人匯報本組討論結果,其他同學補充;教師針對討論結果,對問題進行系統(tǒng)的解答,并對本次課的重點、難點進行總結。
對學生評價。一是以提問形式或筆試形式進行;二是使用表格評價,標準包括討論進程的緊湊性、交流技巧、互相尊重、團結協(xié)作、是否達到目標、每個成員的貢獻等,將兩種評價綜合作為學生的課堂成績。
(四)教學結束,實驗班和對照班采用統(tǒng)一試卷、統(tǒng)一時間進行筆試(2006級與2007級各一份試卷)。對收集的數(shù)據(jù)采用成組資料兩樣本均數(shù)比較,并進行統(tǒng)計分析。
四、比較的結果
(一)2006級實驗班與對照班考試成績的均數(shù)比較(見表1)
實驗班考試平均成績?yōu)?7.46分。對照班考試平均成績?yōu)?9.78分。兩班考試成績差別有顯著性。說明在解剖學目標教學中采用以問題為基礎教學法的教學效果明顯比講授教學法的教學效果好。
(二)2007級實驗班與對照班考試成績的均數(shù)比較(見表2)
實驗班考試平均成績?yōu)?7.18分,對照班考試平均成績?yōu)?5.88分。兩班考試成績差別有顯著性。說明在解剖學目標教學中采用以問題為基礎教學法的教學效果明顯比講授教學法的教學效果好。
五、存在的優(yōu)點與不足
(一)以問題為基礎教學法在解剖學目標教學中的優(yōu)點
1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即由“要我學”變成“我要學”。在問題的引導下,學生帶著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投入學習討論中,活躍了課堂氣氛,促進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轉換了學生的學習地位,即由“客體”變成“主體”。在問題的學習過程中,學生養(yǎng)成了主動探究知識的習慣,提高了理解知識、學習技巧及克服困難的能力,這將使學生受益終生。
3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法,即學生由獲得“魚”變成獲得“漁”。在問題的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了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fā)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能動性,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于促進學生的自我學習和自我發(fā)展。
4培養(yǎng)了學生人際交流和合作共事的能力。學生在問題的學習過程中,加強了與同學間的協(xié)作關系,提高了團隊合作能力,鍛煉了組織能力和溝通能力,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促進了人際交流,為今后的學習和工作打下良好基礎。
5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水平。課前教師必須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備課,根據(jù)教學內容設計能夠引導學生自然進入規(guī)定學習領域并達到預期目標的問題,以及考慮如何回答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促進教師不斷地學習專業(yè)知識,拓寬知識層次,提高業(yè)務水平。
(二)以問題為基礎教學法在解剖學目標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1中等醫(yī)學教育的生源是初中畢業(yè)生,部分學生基礎知識較差,同時又較為懶惰,不愿接受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有明顯的抵觸情緒,得不到良好的學習機會,學習成績較差。
2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方法適用于小班進行(20人左右為宜),但客觀條件不允許。筆者施教的實驗班為大班(分別為46人和60人),在教學過程中對一些困難問題的解決顯得力不從心,教學效果受到一定的影響。
3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法在實施教學過程中需要的時間較多,教學內容與教學課時發(fā)生矛盾,在課程的教學中占時過多從而影響整個教學計劃的完成。所以,只能根據(jù)教學內容選擇部分章節(jié)靈活運用。
經過對兩屆學生教學探討的結果證明,以問題為基礎教學法在解剖學目標教學中收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不論哪種教學法都有它的優(yōu)點和不足,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jù)教學課程、教學計劃、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對象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法。正所謂“教學有法,但無定法”,重要的是教師要依據(jù)多方面條件,對各種方法進行合理的組合,以得到最好的教學效果。
(責編鐘園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