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書春
遼寧省彰武縣老年書法協(xié)會主席馮昌老人,今年雖已85歲,可他頭腦清晰、思維敏捷,耳不聾眼不花,滿面紅光、步履穩(wěn)健、身手靈便,看上去也就像60歲左右。
馮老推崇古人“揮毫千鈞力,壽從筆中來”的健身之術(shù),堅持每天練字一個多小時,坐則頭正身挺,臂開足安;站則體勢若太極站樁,柔中有剛,松中有緊,靜中求動,動中致靜,練腦練心。
馮老練習書法的體會是:書氣相通。氣是貫通于字里行間的書法藝術(shù)生命的本源,它是人體精氣通過書法而融于筆墨的一種生命的靈光,它可使氣脈暢通無阻,祛病強體。
神情俱興。書法講求精、氣、神,寫字首先要精神飽滿,要有一種神情俱興的氣概,將心中的豪情壯志書于筆端,而將郁悶之情泄于筆外,使人神清氣爽,心曠神怡,這也就是書法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性之原理。
平和美善。練書法要求不受外界任何干擾,眼手并用,或坐或立,在幽遠的意境中屏聲靜氣,平和心態(tài),不急不躁,從容自在,從而感受到一種美與善的藝術(shù)享受,隨之進入胸懷坦蕩、身心愉悅的境界,收到健身益壽之功效。
書法兼有健腦與健身的雙重效應(yīng),要求“腦動”為先。寫什么,怎樣寫,要依靠大腦發(fā)出指令,因此,大腦在不知不覺中被激活。然后講究持筆、運筆、指力、腕力、肘力兼用,靈活運用指、腕、肘。它追求線條的“力度”,所謂“力透紙背”、“文章覓骨,書畫尚骨力”。把縱向的長線條比作萬歲枯藤,把曲線條比作驚蛇入草,把散點比作滿天繁星……
馮昌老人的書法作品曾在遼寧省博物館舉辦個人書展,參展作品60余幅,有真、草、隸、篆、行各體展品,受到全省參觀者的好評。馮老的許多作品在全國書畫大賽中榮獲金獎,有些作品被博物館或書畫院永久收藏。
馮昌老人已出版了“筆走龍蛇,詩才橫溢”的書法作品集3本,其最大特點是自詩自書,如在一、二集中,各有200多首詩詞,均為自撰原創(chuàng),一律采用嫻熟的草書寫作,其中有絕句有古風也有楹聯(lián)。其內(nèi)容可用馮老的兩句詩概括,即“翰墨詩詞歌社稷,凌云健筆寫春秋”。
為了不斷提高藝術(shù)修養(yǎng),馮老 還老當益壯行萬里路,周游名山大川,充分領(lǐng)略田間草澤等大自然風情,鑒賞石刻碑林,以提高書法水平。在旅游中調(diào)節(jié)氣血循環(huán),舒筋活絡(luò),促進新陳代謝,并能陶冶情操,排憂解郁,使心身處于一種樂觀超逸的心理狀態(tài)。
馮老生活極有規(guī)律,每天早上5點起床,先喝半杯溫開水,然后攜老伴外出散步,有說有笑,往返4公里,飽吸新鮮空氣。晚飯后繼續(xù)散步,行走千步以動求靜。
此外,馮老每天晨起和睡前用十指梳頭百次,促進頭部血液循環(huán)。每天早晚刷牙,餐后漱口,迄今牙齒無損。常年堅持熱水泡腳,飲食規(guī)律,不嗜煙酒,家庭和睦。因此馮老活得快樂,活得健康。
〖編輯: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