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海蘭
重視人的全面發(fā)展,重視學生完整人格培養(yǎng)、個性充分發(fā)展,是21世紀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當今世界各國教育現代化的重要目標和共同趨向。實行素質教育,創(chuàng)建一個良好的班集體,培育學生完整人格,這是老師們肩上責無旁貸的重任。我們認為,老師們在有效地進行班級管理的過程中,不能僅靠一個或幾個教師嚴格管理,關鍵是要教育和指導學生學會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使每個小學生做到既是管理的對象,又是管理的主體,達到“管,是為了不管”的目的。
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教育
故事描述:
不知從什么時候起我班刮起了一股“橡皮大戰(zhàn)的颶風”:下課時,教師里隨處可見三個一群,五個一伙的小團體,他們激情的投入是我所無法理解的。男孩子就像著了魔似的癡迷,上課也常常忍不住用自己的“左手和右手進行對抗”,其結果是學習分心了,成績下降了,課堂秩序受到了挑戰(zhàn)。更令我詫異的是,兩個孩子竟然為了爭搶“橡皮大戰(zhàn)”中一塊普通的小橡皮而大打出手,產生了不良的影響。
怎樣才能處理好這個新難題呢? 如果老師只是一聲令下,全部杜絕,也許表面上風平浪靜,但極有可能轉為“地下活動”;如果放任不管,它就會成為放松學習、引發(fā)品德問題的導火索,而且還會愈演愈烈,問題十分棘手。偶爾在電視里觀看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大學生辯論會給了我靈感,何不讓學生也用這個方法來合理處理好“橡皮大戰(zhàn)”。
利用周五下午的會課上,我組織今天學生們進行一次辯論會。共同來探討“是否可以玩橡皮大戰(zhàn)”。這新奇的形式立刻引起了學生參與辯論會的興趣。一陣竊竊私語后,同學們分別根據自己的意愿站成了贊成和反對的兩個陣營,開始了一場激烈的辯論賽。一番唇槍舌戰(zhàn)后,雙方以爭得不可開交。我伺機說出了我的觀點——橡皮大戰(zhàn)雖是一種比較安靜的游戲,但它有點類似于網絡游戲,而且還夾雜著一種暴力的傾向,如果我們能選擇更健康的活動,相信大家的課間生活會更豐富多彩。這個觀點一下子就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贊同,最后我班達成了午餐后的5分鐘屬于“橡皮大戰(zhàn)”的時間。
但在后來的日子里,通過觀察我發(fā)現,午飯后,同學們掙搶著幫老師發(fā)作,抄作業(yè),很少有人再癡迷于“橡皮大戰(zhàn)”,慢慢地,“橡皮大戰(zhàn)事件”得到了妥善的解決。此后在日常管理中,我班也開展了“能否在校玩悠悠球”的討論,收到了不錯的效果。同學們雖然知道玩“悠悠球”是一種健康的娛樂活動,但明確它存在的種種危險隱患時時,都主動把“悠悠球”放在了家中。
這個案例使我明白:在班級管理工作,還學生一個自由的天地,把他們看作是平等的人而不是被管理者,幫助他們逐步地學習自省自律是以無為管理思想的“無為”教育藝術帶來新的思路。三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辨別是非的能力,對于問題也有了自己的觀點。老師一味地說教顯然不能令他們心服口服,由于學生的生理、年齡特點還有可能會在他們的逆反心理下起反作用,達不到真正教育的目的。唯一能說服自己的就他們。選擇班級里有爭議的熱點問題開展辯論,讓老師最真實地了解到了學生的想法,也讓學生在闡述和聆聽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進行了自我教育。棘手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也實現了心悅誠服的自我教育。
其實。在我們的教育中,最讓孩子傷心、失落的師長凡事都喜歡做“交通警察”,總是用一種懲罰和評判的目光來“審視”學生,把學生看作是不懂事的孩子或是犯了錯,需要糾正的人,這樣的教育把學生看作是處于被動消極的被管理者的地位。而一個好教師的最大魅力就是,幫助孩子形成自我教育的能力。只有認識自己,才能戰(zhàn)勝自己,認識自己通常都依據他人的反饋而實現的,就像人們通過照“鏡子”來觀察自己,認識自己,發(fā)現自己。
引導學生進行自我管理
1.通過養(yǎng)成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使孩子們學會自我管理
還記得我在教這個班一年級的時候,學生由于年齡小,自控力差,紀律渙散。我從培養(yǎng)學生良好習慣入手,課上進行趣味教學,盡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組織好學生的紀律。利用朝會課、思品課學習學校規(guī)章制度,提醒學生做好上課準備工作,并且在課后注意觀察學生的行為,根據學生的表現在學生中樹立榜樣。在日常學習中,時刻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逐漸養(yǎng)成認真聽課、認真作業(yè)、下課好好休息、講文明、講禮貌的好習慣。為配合學校星級示范班的評比,有著本年級特色的“家校聯系手冊”在老師們的熱烈討論下孕育而生了,為了爭取老師和家長的不扣分制度,孩子們個個情緒高漲,全心投入。你瞧:作業(yè)本上已明顯沒有了潦草的字跡,作業(yè)質量提高很快,課堂紀律、兩操等學生都有了約束,因為要想得到一周的紅花,不扣分可真的不容易。學生的積極性很高,沒有我的過多說教,因為每一項都有相應的要求出臺,學生自己就可以根據自己的表現知道自己得分的高低。因為有的較為完善的班級制度,所以在班務工作開展過程中,我們其實是很輕松的,而且實踐證明效果是明顯的,我們年級在學校星級示范班的評比中,因為各班成績都很突出,常常讓德育處的領導評比時十分為難,還經常超出規(guī)定的百分比,
我們認為自我管理就是獨立管理,“獨立”不僅指不依賴父母,有較強的生活自理能力,更重要的是指不迷信書本,具有開拓創(chuàng)新的思維能力。在班級管理中有效地實行自我管理,有利于兒童認識自我,了解他人,明確人與人之間的合作關系,為培養(yǎng) “社會化”人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當然,低年級孩子的自我管理一定是有老師指導之下的自我管理。自我管理的直接動力來源于小學生自我服務,行為自律的需要。真正的自我服務、自我管理是兒童發(fā)自內心的行動,具有明確的目的性和計劃性,因此,引導自我管理首先要強化自我管理的意識。
2.在活動中培養(yǎng)小學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引導自我管理,根本上在于培養(yǎng)自我管理的能力。教育是要將“捕魚”的本領傳授給學生,不是直接將“魚”給他們,即通常所說的“授之漁”,而不是“授之魚”。培養(yǎng)自我管理的能力,必須要有一定的途徑,在目前的小學教育中,正式的課堂教學一般不包含培養(yǎng)自我管理能力的要求,于是,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就成了培養(yǎng)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渠道。首先要制訂嚴密的活動計劃,其次要充分調動學生活動的積極性,教師只能給予學生一定指導,而不能一手包辦整個活動,而且還應該盡量使每一位學生都得到鍛煉的機會。最后要重視對活動結果的評價。強調其活動的深遠意義,致使其長期發(fā)揮效力。所以我們十分看重在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自我管理的能力。我們組織學生積極參加學校的各類大型活動:比如科技活動月比賽、少先隊禮儀競賽、健康之園田徑運動會、藝術節(jié)系列活動,年級內還定期組織組內競賽活動,如開展了“趣味游戲比賽”,“書法比賽”,“生活自理能力系列比賽“等,我們試圖通過這些有意義的活動,對"小太陽"們進行生活學習的獨立性教育。我們在朝會、少先隊活動中宣傳"自己的事自己做",并舉行各類小競賽激趣,強化意識。課外,我又主動與家長聯系,使學生獲得更多的培養(yǎng)獨立性的機會,保證了學校、家庭、社會影響的一致性。
另一方面,我們還注意保護學生自我管理的積極性,經常進行成就強化。一般說來,少年兒童的心靈是純潔無暇的,他們樂于遵守紀律,樂于配合教師的工作,也樂于為集體服務。只要教育得法,每個孩子都會成為班級管理的積極參與者。那么究竟該如何調動積極性呢?基本的途徑是給予正面強化。例如我們實行了領取獎票制度,獎品兌換制度,使學生不斷體驗到成功的快樂,鞏固了進行自我管理的意識。
綜上所述,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清楚地意識到應該認真抓好學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工作,充分發(fā)揚民主,讓全體學生積極參與管理,千方百計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培養(yǎng)他們獨立自主的精神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逐步完成由教師管理向學生管理的過渡,真正扮演好引路人和協調者的角色。因為嘗試引導、放手讓學生進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我們驚喜的發(fā)現管理工作雖然的煩瑣的,可是我們的工作其實是輕松的。所以說,教育的制高點是自我教育,“不教而教”可稱為教育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