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志偉
第一次到北京,懷揣著一本《北京市交通圖》,因為人生地不熟,我只能按照交通圖的指引,“按圖索驥”地對一些自小神往的地方,走馬觀花了一番,來去匆匆,著實留下了不少遺憾。
和第一次不同,第二次去北京,我?guī)Я吮窘Q先生的《被調整的目光》,在姜先生的校正下,我在京城大大小小的胡同里穿行徜徉,目光聚焦在一些不太為人知的歷史遺跡上,這些地方比頤和園、故宮更接近于歷史的真實,一塊墓碑,一座四合院,都沐浴過歷史的云煙。走在那里,我仿佛聽見時光剝落的聲音,觸摸到京華歷史的脈搏。真的要感謝姜鳴先生的這本書,勝過所有的導游,引領我走向歷史的深處。但十分可惜,那本《被調整的目光》丟在北京一家招待所里,不知現(xiàn)在何處。
今天,再讀姜鳴先生這本《天公不語對枯棋》,心中竟有一種失而復得的喜悅。打開書,瀏覽目錄,我發(fā)現(xiàn)這本散發(fā)著新鮮油墨香的新書中的大多數(shù)篇什和《被調整的目光》相同,只是增加了一些圖片,有些文章后面添有作者后寫的附記。
姜鳴先生畢業(yè)于復旦大學歷史系,現(xiàn)為中國銀河證券公司上??偛奎h委書記、上海證券業(yè)同業(yè)公會副會長。作為一個史學、文學票友,他經(jīng)常利用出差的機會漫游京城,尋找烹煮文字的靈感和素材。在恭王府花園,他踏訪恭親王奕欣的人生軌跡;在金魚胡同的賢良寺,他找尋“秋風寶劍”中的那滴孤臣淚;在兩代帝師翁同龢的故居,“失鶴零丁”的悲情人生讓他一聲長嘆青衫濕;作者的足跡甚至留在了八大胡同和寧壽宮,凝望賽金花與珍妃的背影,找尋那空留一縷殘香的風情和漸行漸遠的絕代風華。作者將晚清的一些歷史人物還原于當時復雜紛紜的歷史前臺,置放在晚清歷史長河中,以全新的筆觸,對他們的生長環(huán)境、獨特經(jīng)歷、復雜心態(tài)、人格力量、智慧經(jīng)驗、功過是非、歷史影響等進行觀照與思考。在這本書里,作者并不單純地敘述一些顯赫的歷史個體,而是以他們?yōu)檩d體,復原歷史的第一現(xiàn)場,對晚清歷史進行方方面面的描寫與反思??梢哉f,《天公不語對枯棋》這本書,熔歷史的厚重,文學的靈動,哲學的思考為一爐。收錄進這本書的近二十篇文章,并非單純的風花雪月的游記,而是作者對于發(fā)生在京華之地的歷史舊事和歷史人物的追索,反映出作者在對歷史的叩問與思索中形成的一些新鮮片斷,是雅俗共賞的文化歷史散文。正如書評家小寶所說的那樣:“姜鳴筆下的勝跡,‘勝在人事而非風物,使作者留連不去的,是在北京揚名養(yǎng)名,曾經(jīng)風華絕代的歷史亡靈。”
顧亭林曾說,行萬里路,讀萬卷書。我真的羨慕古代讀書人擁有的那份悠閑與從容,手不釋卷,紅袖添香,踏遍青山,一邊吟哦詠誦,一邊感嘆千古興亡多少事??墒?,如今的我們,鮮有這份雅趣,更談不上在歷史的叢林中悠閑地漫步。
我從書中抬起頭來,昏花的雙眼望著窗外的無垠星空,這些星星,是否曾經(jīng)給古人以啟迪與遐思,我不得而知,因為天公不語,像智者的緘默。散落在天幕上的點點繁星像一局殘棋,千古無解。
(作者系安徽省廬江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