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寶寶快5個月了,就是不愛睡覺,困了也不睡就是哭,怎么哄也不行。大半夜的我就沒有耐心了,在他屁股上打了兩下,孩子哭得更厲害了。我又有點后悔了,我是不是錯了?
A5個月大的寶寶還不懂得成心搗蛋,之所以哭鬧肯定是有原因的,比如說:他感覺不舒服,哭聲是向家長求助的信號?;蛘甙滋焖嗔?,生物鐘不同于成人,你疲乏了,他還蠻有精神頭……
當一個人還不能用言語表達自己的需要時,哭聲就是他唯一的言語。誰都不喜歡聽到孩子哭聲,那會讓大人很惱火,但是如果我們能把孩子的哭聲當做其需要的表達,感覺就不一樣了,因為不明白,你打了孩子,是錯了,以后先明白其行為的理由,我們就不會誤解寶寶了,就不會“重蹈覆轍”。
Q1歲2個月的寶寶越來越好動,越來越調皮,一刻也閑不住,該不會是多動癥吧?怎樣才能讓好動的孩子也愛上看書呢?
A看來,這是一個精力旺盛的小家伙,而且能走之后的視野擴大,活動空間變大了,寶寶正處在好奇中,一切正常,怎么就讓父母擔心了,居然還擔心是“多動癥”?其實,多動癥的本質不是多動,而是注意力不集中。
學習的一個途徑是看書,但更多、更好的途徑是接觸現實世界中的各種事物,寶寶的學習更是如此,看,摸、嘗、聞、體驗的過程比什么都重要,就算是喜歡看書,也是被那里邊的東西吸引了,產生興趣了。父母為孩子提供教育是引起寶寶的興趣,并讓其在自己的興趣中感受到其樂無窮,童年的學習首先應該是快樂的,效果在快樂的過程中。
Q與孩子溝通的時候,我和老公都是用普通話,可是婆婆和公公卻常用一口方言救女兒讀唐詩,我很擔心,想像不出孩子將來上幼兒園時用不標準的普通話和別人說話,那會怎樣?現在我該怎么辦呢?
A我覺得對孩子言語發(fā)展的影響不大,因為幼兒的言語能力的適應性很強,跟著誰學誰,留下的痕跡不過是長大后能模仿幾句爺爺奶奶的家鄉(xiāng)方言,你和老公說普通話,這也是一種影響,孩子在和你們的交流中,自然也會隨你們的發(fā)音,不至予不會說普通話,另外,會不會受影響,主要看孩子生活的大環(huán)境中以哪種言語背景為主。言語是人際交流的一種工具,用進廢退,經常使用就能保留得住,否則也就是會只言片語。
另外,在你的擔心中,表現上是在談孩子,怕孩子說不好普通話影響什么,是不是還有一些屬于你自己的感覺也揉在其中了,比如,擔心被嘲笑,擔心出現尷尬的情景?這只是我的感覺,不一定準確,如果有的話,希望把自己和孩子分開。
Q我們平時會和寶寶玩各種比賽游戲,可是他只愛贏卻輸不起,一旦輸了就很不開心,甚至大哭大鬧。所以為了息事寧人,有時我們就故意輸給孩子,這樣做好嗎?
A小時候,每個人都是只能贏不肯輸的,因為結果對孩子來說很重要的,贏的結果帶來快樂和信心,長大了,懂得輸贏都是人生的必然,心理上能接受各種結果,輸贏本身也就不那么重要了。
和該子一起玩,大人肯定比孩子聰明,最好是根據寶寶的年齡設定玩什么,讓其感覺自己確有能力贏,幼兒需要體會一些無所不能的感覺,但又不能讓他總處于“優(yōu)勢”中,那樣他會變得輸不起,變得心理脆弱,較好的辦法是,讓寶寶多贏少輸,讓他最后“勝利”,不把失落留給他就行了。
另外,和孩子玩的時候,父母就相當于是寶寶的伙伴,角色不是父母,伙伴關系中有可能發(fā)生什么,父母都可以模仿,為的是讓孩子體驗到并學著適應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