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早丹 諸葛紅梅
(延吉電視臺,吉林 延吉 133000 )
中圖分類號:G21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0992(2009)12-048-01
人物通訊,是具體而形象地報道各種人物的事跡、經(jīng)歷的一種新聞文體。在20多年的專業(yè)新聞寫作中,筆者對“人物通訊”比較偏愛。究其原因,那就是“人是萬物之靈”,尤其是在變革的年代。人,創(chuàng)造著歷史;人,推動著歷史。無論是“大人物”還是“小人物”,都在各自的位置上發(fā)揮著光和熱,在他們的身上都有著“閃當點”;那么,如何寫好人物通訊呢?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點著手。
一、注意發(fā)現(xiàn)先進人物
在茫茫人海中,要發(fā)現(xiàn)我們想寫的先進人物,很多時候并不那么容易。這就需要我們像采礦那樣到生活中去“挖掘”,像淘金那樣到人群中去“篩選”。
筆者寫了一篇通訊,題目是《李相根,你大膽地往前走》,引起了不小的反響。和龍市某林場的三個小伙子乘車幾百里來到延吉市,讓筆者給他們牽線搭橋,也搞山野菜加工。
20多年來,筆者就是這樣留心生活中的人和事,注意發(fā)現(xiàn)典型,并滿腔熱情地謳歌他們。
二、要“愛”所寫的先進人物
多年來,筆者養(yǎng)成了一個習慣,無論寫誰都滿腔熱情地把感情投入進去,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縮短和采訪對象的心理距離。筆者認為這是寫好人物通訊的一個關鍵環(huán)節(jié)。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試想,如果一個記者的感情和采訪對象格格不入,或者保持一定的距離,那么人家怎么可能把自己的心里話掏給你呢?一個記者如果沒有大量豐富翔實的第一手材料,又怎么能夠把人物寫活呢?
因此,多年來,筆者無論采寫干部、工人、農(nóng)民、知識分子、個體勞動者,老人或孩子,健康人或殘疾人,都先和他們打成一片,讓他們把自己看成朋友。事實上也確實有不少采訪對象后來真的成為朋友。
要和采訪對象交朋友,很重要的一點是了解他們,尊重他們。如果一個記者在采訪時竟說“外行話”,對他們的生活一無所知或知之不多,那結果恐怕就可想而知了。
還以《李相根,你大膽地往前走》這篇通訊為例。第一次去采訪,李相根沒在家,接待筆者的是他的妻子,還有韓方代表和一位工作人員。筆者沒有錯過這個機會,因為要寫一篇人物通訊,側面描寫也相當重要。結果,收獲確實不小。象李相根當村長時,為了給村里辦工廠,結果賠了十三萬,除了貸款,連自己的血汗錢八千元也賠進去了。村里人的冷嘲熱諷,妻子的“離婚通牒”等細節(jié),就是他妻子在發(fā)牢騷時無意中講的。
第二次去,筆者開了座談會,有四五個人參加。筆者還帶去了采訪錄音機,詳細地記錄了每一個人的發(fā)言。那天,李相根也相當忙,電話幾乎是一個接一個,來辦事的人也絡繹不絕。他一個勁兒地向筆者道歉,筆者不急不躁,一再說:“你先忙你的,不著急?!边@樣,他的情緒也隨之穩(wěn)定下來,話也多了起來。他的性格比較內向,不太愛講話,而且還擔心搞個體和韓國合資,一旦出了名會不會產(chǎn)生副作用。于是,筆者就耐心地給他講黨的農(nóng)村政策,給他吃“定心丸”。因為前兩年在農(nóng)村,特別是偏遠山區(qū),有“出頭椽子先爛”想法的人并非一個兩個。
因此,筆者這篇通訊的題目可以說是“有感而發(fā)”。在通訊的結尾,滿懷深情地寫道:李相根——年輕的農(nóng)民企業(yè)家,你就大膽地往前走吧!因為我們期望的是在廣大農(nóng)村,特別是偏遠山區(qū),能夠涌現(xiàn)出更多的“李相根式”的農(nóng)民企業(yè)家。
三、應突出先進人物的個性
在寫人物時,尤其是先進人物,不能“千人一面”。因為人的感情世界是相當豐富的,人們表達感情的方式也是千差萬別的。在采訪時,要細細地觀察,要有意識地掌握一些細節(jié)。
有的記者寫人物喜歡走“捷徑”,圖省事。一寫“感動”,要么是“說不出話來”,要么是“熱淚盈眶”。一寫先進人物,一般少不了“任勞任怨”、“兢兢業(yè)業(yè)”、“廢寢忘食”這類成語。筆者認為這樣描寫人物,可以說是“敗筆”。
為了不沖淡人物的“個性描寫”,我覺得篇幅較短的通訊,除非十分必要,否則人物的相貌、服飾可以不寫或少用筆墨,用“白描”的手法更樸實、自然些,更有利于刻畫人物的“個性”。
突出人物的個性,除了描寫人物的行為,人物的心理以外,語言描寫也相當重要。因為“言為心聲”。人物語言有其個性,同樣不能千篇一律。人物的語言應該同人物的年齡、職業(yè)、性別、經(jīng)歷、脾氣、所處的環(huán)境等相吻合。從人物的語言中反映人物的神態(tài)、氣質和情感,讓人家一看就知道你寫的是張三、而不會誤以為是李四。
在《李相根,你大膽地往前走》這篇通訊里,筆者寫了這樣一個細節(jié):相根高中畢業(yè)后,就回村當了農(nóng)民,那一年他十八歲。面對著窮鄉(xiāng)僻壤,小伙子默默地想:佛爭一炷香,人爭一口氣,我就不信甩不掉這頂窮帽子。
這就是李相根的個性。他熱愛自己的家鄉(xiāng),面對貧窮,有一種頑強的拼搏精神。正因為有了這種拼搏精神,在長達二十年的時間里,他飽嘗了生活的酸甜苦辣,終于迎來了“柳暗花明”。如果他沒有這個思想基礎,不會成為今天的農(nóng)民企業(yè)家。他也許進城打工,離開生他養(yǎng)他的黑土地;也許整天捏著小酒壺,任憑命運去擺布。但李相根就是李相根,他有他自己的“活法兒”,這是他的個性使然。
四、注意處理好幾個關系
在寫先進人物的時候,一定要處理好先進人物同領導的關系、同群眾的關系。千萬不能把先進人物描寫成不食人間煙火的“神仙”,獨往獨來、無所不能的“俠客”;千萬不能有意或無意地使先進人物脫離領導和群眾,憑著“想當然”妙筆生花,任意去拔高。因為先進人物并不是也不可能孤立地存在。
十幾年以前,筆者曾經(jīng)寫過一個工廠的技術員,那年他大學剛畢業(yè)就搞了幾項技術革新,事例很典型。因為受篇幅限制,就省略了廠里的支持,技術革新小組其他成員的合作。誰知這篇通訊播出后,領導對他不滿意,同事對他也另眼相看。這是筆者當初沒有料想到的,可謂是好心幫了倒忙。
從那以后,筆者在通訊寫作中總是告誡自己:實事求是,千萬別人為地拔高,絕對不能虛構,不能想當然;切忌為了“突出”先進人物,有意無意地貶低他人;莫忘“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先進人物離不開黨的培養(yǎng),群眾的幫助,家庭的支持。
當然,在寫作中處理好先進人物同各方面的關系,并不意味著喧賓奪主,平分秋色,而應當詳略得當,那是另外的技術處理問題了。本文不再展開。?
注:《李相根,你大膽地往前走》曾榮獲吉林省廣播電視新聞社教類節(jié)目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