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金華
集體備課是指以備課組教師集體智慧為依托,以新課程理念為參照,以學校多年課堂教學改革經驗為基礎,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教學設計,使備課過程呈現更大的生成性、過程性的一項集體性的教學研究活動。它有利于發(fā)揮教師集體的智慧和才能,促進教師之間集思廣益、優(yōu)勢互補,教師整體教學素質和教學研究水平;同時,能有效地縮小同年級不同班級教學成績的差距,從而整體地、大面積地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然而,事物的發(fā)展常常會走向極端,有些學校的領導只看到集體備課的正面效應,忽視了不同教師和不同班級學生的個體差異,而一味強調備課的“統一”。
一味的“統一”主要表現為“填空式”的集體備課。許多學校對集體備課作出嚴格規(guī)定,各學科必須做到整體劃一,主講人(或主備入)統一、課時統一、教學進度統一、教學方法統一、教學內容統一、作業(yè)統一、日常檢測統一,乃至教案的格式也要求統一,包括備課內容、目標、重難點、突出重點的措施、突破難點的方法、教學手段的使用、研討過程等,教師依據學校下發(fā)的集體備課表格進行填空。很顯然,這樣做使集體備課進入了誤區(qū),起不到集體備課應起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和教改活動的開展。
一、一味的“統一”影響了課堂教學的創(chuàng)新
課堂教學正是在不斷的改革創(chuàng)新中得到優(yōu)化、發(fā)展的。許多思維活躍,勇于創(chuàng)新的中青年教師在課堂教學上常常會有一些別出心裁的設想。他們通過不斷的探索和實踐,在實踐中不斷地充實完善,從而使原先的設想或變成了先進的教育思想,或變成了新型的教學模式、科學的教學方法。同一切新事物的出現一樣,這些思想、模式和教法在開始時往往很難得到多數人的認同。在集體備課時,那些具有“冒險”之嫌的設想也往往很難被一些按部就班的領導和教師接受。在各種“統一”的限制之下,一些先進的教學思想、一些科學的教學方法和新型的教學模式,只能被扼殺在萌芽狀態(tài)。一些富有才華本來會很快脫穎而出的教壇新兵、一些經驗豐富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中年骨干也只能拿著備課組的“統一”教案走上課堂,他們的棱角將逐漸被磨平,最終只能成為一個“泯然眾人”的教書匠。在這樣的體制下,又怎么談得上教學改革、教學創(chuàng)新呢?
二、一味的“統一”扼殺了教師的教學個性
每次集體備課均有一位中心發(fā)言人針對集體備課的主要內容進行發(fā)言。一般由備課組長負責。備課組長往往是教學經驗豐富的老教師,他們在集體備課時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雖然集體備課時教師可以各抒己見、暢所欲言,但要做到完全統一則是十分困難的,教案也不可能對不同的意見都一一采納,所以最終只能由備課組長一錘定音。造成了集體備課的“一言堂”現象,成了組長唱“獨角戲”的場所。這樣做,實則抹殺了其他教師的首創(chuàng)精神和智慧,集體備課名存實亡。在這樣的體制下,無法對所有班級的所有學生進行有效的學情分析,不可能根據所有不同班級學生的實際提出教學中相應的應注意的問題,這就使得“備學生”變?yōu)榧埳险劚?。因此,教師教學的自主性很難得到保證,教學個性更是無從體現。課堂教學本來是一項自主性很強創(chuàng)造性勞動,一味強調“統一”,使任課教師如同提線木偶,被捆住了手腳。這不僅影響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動性,也影響了他們參與課改的積極性。課堂教學本應百花齊放、各具特色,教師在這個領地可以盡情施展自己的教學才華,展示自己的教學風格,用種種“統一”來加以限制,使整個學校同一學科變成了一個模式、一種風格,長此以往,必將使本該異彩紛呈的課堂教學變得單調、乏味。為此,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結合本班的實際,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讓教師在集體備課的指導下,結合自己的“匠心獨運”,因地制宜地采用最為合理而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施教,創(chuàng)造性地去設計,去發(fā)揮,去拓展,去創(chuàng)造,而不能集體備課“一包到底”。要“統分結合”;“宜統則統,宜分則分”,防止出現“千人一面”的模式和格局。
三、一味的“統一”不利子學生個體的發(fā)展
“因人施教”是一項基本的教學原則,一味的“統一”則不利于學生個體的發(fā)展。因為,同一所學校不同的班級,都有其各自的特殊性,即使沒有重點班與非重點班、快班與普通班之分,整體水平大致相同,但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學科之間仍然有著或大或小的不平衡。正是由于這種差異和不平衡,同一篇教材中的同一內容,對這個班的學生來說是難點,而對另一個班的學生來說則未必是難點;這種教法用在這個班課堂氣氛轟轟烈烈,用在另一個班有時則會冷冷清清;這個班的學生對同一內容掌握不夠扎實,則需要放慢教學進度,細講多練,而另一班的學生對同一內容已經掌握較好,如果按照“統一進度”,學生聽起來就會索然無味,再做這方面的訓練則是沒有多大意義的重復勞動?!爸鐜煛?,只有任課老師才最了解自己的學生。什么內容該用甲教法、什么內容該用乙教法;什么內容該詳講、什么內容該略講或不講;什么內容該多練、什么內容該少練或不練,只有任課老師心中最清楚。為什么非要各班“統一”呢?
為了避免出現一味的“統一”現象,我們要拋開“統一”的束縛,加大對集體備課的研究力度,明確集體備課的內涵和意義,把集體備課落到實處。
1在交流碰撞中形成有群體思想的集體教案——共囊。
在集體備課時,先由主備人說課:即說“課標”要求、內容特點、學情分析、目標確定、教學過程、教法學法、教學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然后由組員發(fā)表補充意見,全組討論,集體商定后確定集體教案。主備人說課是教師集體備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通過說課,組員相互比較,在組內開始有針對性的討論??梢杂锰釂柕姆绞椒磫栔鱾淙?,可以以商榷的形式提出自己的見解,可以就一些普遍存在的問題展開辯論和思考;對共同存在的疑難問題進行探討相應的解決辦法,針對年輕教師的不足提出建議和意見。只要敢于堅持自己的觀點,敢于對別人的不足提出問題,在思想上真正地交鋒碰撞,打破權威崇拜,集體備課才有存在的價值。主備人綜合集體的意見,確定每個環(huán)節(jié)的最佳教學方案,對主備教案進行修訂,形成具有群體智慧的、達成共識的共享教案——集體教案。
2根據集體教案分析確定自己的個案——特色教案。
在集體教案形成后,根據自己面對的學情、教學要求、自己的教學風格等,對集體教案進行再一次備課修訂,形成集眾家之長,又兼有自己個性特色的個人教案,并將其應用教學實踐,以便更好的促進教學。在教學中,教師要有所“統”,有所不“統”(可以統教學進度、資料、練習、考試,但教案是絕對不能“統”的);因為每一位教師的人生閱歷、知識結構、教學經驗、個性氣質不同,以及他們對教學理論、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的理解也有一定的差異,又面臨不同的教學對象,所以,我們應該承認“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的同時,也要保證教學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所以我們每一位教師都從自己和學生實際出發(fā),對共案進行修改補充,甚至再創(chuàng)造,使自己的教學既充滿集體智慧,又體現個人風格,實現共性和個性完美的結合。
3在教學實踐中反思共案的效果修訂共案——最后教案。
蘇州大學博士生導師朱永新教授說:他愿意開一個保險公司,給每一位教師辦一份保險,如果老師堅持寫課后反思,幾年后還沒有成名,他將負責全額賠償,這說明課后反思的重要作用。在特色教案的課堂實踐中,教師根據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對各環(huán)節(jié)的操作性進行現場驗證,并對其成敗進行修改、反思,撰寫“教后感”后,同組交流、歸納、整理、訂正,作為下一輪的集體備課的參考資料,在實踐中,“生命課堂”一旦實施,可能會有許多可變因素,都會對原有的教學設計提出挑戰(zhàn)。因此,我們就得對于自己的教學觀,念,教學行為,課堂上的應變能力進行重新思考,對于學生的表現,自己的教學成敗進行理性分析,通過反思,體會,感悟,則可以幫助自己總結和積累一套適應現在教學的、能夠駕馭現在課堂的知識體系和本領。反之,在集體備課的內涵被異化背景下,缺失了反思教學行為環(huán)節(jié),又何言教師教學理論的成熟與提升?
集體備課是教師校本教研、合作研討的一種有效形式,我們應該將“租而不同”作為集體備課的思維指向,倡導把集體備課和獨立備課有機結合起來,聯系自己的教學實際,根據自己的教情、學情,批判地吸納集體生成的智慧,修正原先的教學思路,解決制約教學的諸多問題,確定恰當的教學起點,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設計出符合本班實際的教學方案,用集體的智慧澆灌個性之花。
編輯張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