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艾東
研究原始陶塑的發(fā)生必須涉及原始雕塑的發(fā)生。遠在舊石器時代末期的諸遺址中出土了我國最早的、尚不完全形成的石雕。新石器時代早期裴李崗及莪溝遺址出土的新石器時代的陶塑,是我們目前可以斷定的唯一的考古成果。我國原始雕塑的出現(xiàn)大約在舊石器時代末期到新石器早期這個時間段。
原始陶塑藝術形成和發(fā)生通過使用工具、認識材料,造型,在發(fā)展過程中對黏土成型特性的了解及經(jīng)過焙燒的掌握。不斷加強認識后,慢慢在有意識地塑造下進入人的社會生活,于是形成原始的陶器、陶塑的藝術。隨著生產(chǎn)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對自然和日常生活的觀察越來越深刻,制陶工藝不斷進步?,F(xiàn)今出土的原始陶器,器形由簡單、笨拙到豐富、靈巧,裝飾從無到有,從簡單符號、圖形的應用到加入眾多自然、生活元素的描繪;其形式有日常生活器物,同時也包括信手捏出的玩具——原始陶塑。在研究原始陶器發(fā)展的過程中,我們也可大致整理出原始陶塑的發(fā)展歷程和藝術的形式與特征。
研究原始藝術的發(fā)生需經(jīng)歷一個漫長的過程。涉及原始藝術的合理性、審美意識的發(fā)生與起源。可以發(fā)現(xiàn)其中的一般規(guī)律:形式和基本特征。
1、原始陶塑的種類
陶塑極大地豐富了原始陶器的內(nèi)容。思考究竟是先有陶塑還是先有日用陶器的出現(xiàn)已經(jīng)不重要了。原始陶塑、陶器發(fā)展史是我們要探討的問題。原始陶塑的藝術及審美形成、工藝、燒成技術應是我們研究的課題。從目前出土的實物來看,原始陶器與原始陶塑的關系密切,是不可分割的,我們可以從原始陶器中將原始陶塑提取出來。因此,大致可分把原始陶塑的種類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1.1、獨立的動物、禽類造型
已出土的原始陶器中,有一部分是脫離了器形而獨立存在的。黃河流域河南裴李崗文化出土的陶器中,有隨手捏塑出的人頭、鳥、豬、狗、羊等獨立陶塑,長江流域河姆渡文化也有陶塑的人頭和動物。人們在燒制陶器的同時,隨手捏一些形象,經(jīng)燒制后便成了最為原始的陶塑。這些陶塑雖然在形體上不夠精細、寫實,但是整個造型簡樸、天真,其動態(tài)表現(xiàn)得十分生動,高度概括的抽象美賦予其瀟灑的意趣。
獨立的動物陶塑出土較多,常見的有豬、狗、雞等。這些動物陶塑多以寫實手法來表現(xiàn),其形象無論是動態(tài)還是面部特征都表現(xiàn)得較為準確、生動,比例相對準確。既有單件的,也有成組的,隨意性強,保留了手工制作的痕跡。
1.2、獨立的人物造型
人物形象的出現(xiàn),記錄了人們由起初關注自然到關注人自身的轉(zhuǎn)變,是人性覺醒的表征。隨著社會發(fā)展,人們逐漸注意到自身存在的價值和意義,相應的原始陶塑也有了人物形象的表現(xiàn),這與西方原始藝術中先有動物形象后有人物形象的現(xiàn)象不謀而合。
陶塑人物尺寸較小,由于受技術限制,寫實性明顯低于動物陶塑。最初的人物陶塑比較粗糙,越往后比例越準確,細部刻畫也越來越精致。如:遼寧凌源牛河梁出土的紅山文化彩塑女神頭像,遼寧喀左出土的紅山文化紅褐陶塑裸體女像。
值得注意的是出現(xiàn)了表示生殖崇拜的原始陶塑,這也與西方原始藝術中表現(xiàn)生殖崇拜的維拉斯雕像相映成趣。
1.3、其它的器型與象形形式
除了動物和人物,也還有其他形式的陶塑作品出土,如陶斧,陶塤、陶房屋等。這些作品的出現(xiàn)豐富了原始陶塑文化,反映出當時人們對身邊事物的深入觀察,同時也說明當時人們對陶土可塑性及燒造環(huán)境有了一定程度的認識,否則像陶制房屋模型這種較為復雜的工藝制作是沒有辦法完成的。
此類陶塑或是用動物、人物形象來裝飾器皿的把手、蓋、頸、流等部位,表現(xiàn)手法多為圓雕、浮雕、捏塑。大致說來,有兩種形式,一是以圓雕的動物作附飾,與獨立陶塑一樣較為寫實;二是浮雕式,多為高浮雕,在形象上則有抽象和變形。物形與器形巧妙結合,打破了純粹器形的單調(diào),給原始陶器注入了新的創(chuàng)意與活力。從已出土的實物中,我們能得到更加直觀、深切的體驗。這類陶塑多是利用動物身軀作為容器,將動物的其他部分巧妙地設計成器物的口,足、把手等。豬、狗、羊、雞,魚、蛇、蜥蜴、蟾蜍形象較為常見,表現(xiàn)形式多為圓雕、浮雕、堆貼、刻繪。此外,也有人物形象的出現(xiàn)。以人頭形象裝飾陶器器口多出現(xiàn)在仰韶文化時期,女性形象較為常見。塑造時有意識地表現(xiàn)性別特征,比如陜西寶雞北首領出土的一件陶人頭,面容粗獷,用墨線勾出了眉毛和胡須,這是典型的男人形象。
有些動物器形非常精彩。如山東泰安出土的大汶口文化紅陶獸形壺,為一獸昂首站立,四足立于地面,支撐著整個壺;頭上仰,五官清晰,嘴張開,有長嘯之勢;在頭與背部之間加以弧形梁作提手,又在壺的入水口提梁處加一圓柱形空管直通獸的背部,于是其張開的嘴又成了壺的出水口,銜接巧妙,自然流暢。如山東寧陽出土的大汶口文化豬形鬶,陜西華縣太平莊仰韶文化遺址出土的陶鷹鼎。
青海樂都縣柳灣出土的馬家窯文化馬廠類型人形浮雕陶罐,錐形,素坯,腰部有兩耳,上半部施黑釉紋飾,頸部塑人頭像,下方綴以獸面。人頭像五官簡略、概括,呈異常驚異之態(tài);獸面則齜牙咧嘴。表情十分夸張。
河南陜西縣廟底溝出土的浮雕壁虎,以堆雕手法制作。壁虎匍匐于紅陶口沿,頭向前伸,尾部稍稍扭動,仿佛在伺機前行。
從大量的出土考古資料看器物上附飾雕塑的形式晚于獨立存在的陶塑形式。這種發(fā)展較晚的結合成為今天中國傳統(tǒng)陶藝造型的一個十分重要的藝術形式。
2、原始陶塑的藝術特征
從以上所列舉的陶塑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出原始陶塑的藝術特征,它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模仿性。原始陶塑作品,造型多為身邊常見的事物。表現(xiàn)手法由寫意到寫實,且寫實性由弱到強。先民們通過對自然、生活的長期觀察,對習見事物的特征漸漸注意并熟悉起來,因而將這種認識運用到陶塑的制作中。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經(jīng)驗日漸豐富,對表現(xiàn)對象的特征、比例、動態(tài)等的把握逐漸加強,其塑造事物的能力也就不斷加強。
第二,表現(xiàn)技法的豐富性。在原始陶塑中,先民們嘗試了不同的成型方法。捏、堆、塑、貼等技法得到很好的運用,圓雕、浮雕、線刻、彩繪等藝術形式也取得不同程度的發(fā)展。每一件陶塑作品都不是單一方法作用的結果,獨立塑造、器型配合,塑飾與實用及賞玩結合,各種技法的靈活表現(xiàn)使得整個造型藝術趣味盎然。
第三,原始、寫實、寫意的藝術效果。原始陶塑的發(fā)展與此前彩陶藝術發(fā)展過程中積累的造型經(jīng)驗是息息相關的。陶塑打破了彩陶器型的局限性,發(fā)展成為雕塑造型。雕塑造型無疑對陶塑制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陶塑的出現(xiàn)始于先民們隨意的捏塑、偶然燒制,且當時的造型技術并不成熟,因此許多作品只抓住了事物的局部特征,或者只是表現(xiàn)其突出的形象特征。再者,這種陶塑多是為了精神的愉悅和享受,雖沒有實用價值,或者只是一件玩具,且大都是小侔。然而這種看似不成熟的作品,卻格外樸拙、天真,耐人尋味。正是因為這些原因,原始陶塑寫意的、夸張的作品對我們今天的陶藝創(chuàng)作有很大的啟示。隨著經(jīng)驗的不斷積累,先民們對事物的觀察逐漸深刻,對表現(xiàn)對象的特征、比例、動態(tài)等的把握逐漸加強,造型能力也日趨進步。因而越到后期,陶塑表現(xiàn)的事物種類越多,表現(xiàn)也越加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