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 冬
音樂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要培養(yǎng)少兒審美和表現(xiàn)美的情感。教師應積極引導孩子在音樂活動中不斷地發(fā)現(xiàn)、感受、表現(xiàn),并獲得各種美好的情感教育體驗。教師的責任不僅是培養(yǎng)兒童健康完美的嗓音、形體、氣質,還要培養(yǎng)兒童的自信心和活潑健康的性格,培養(yǎng)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高素質人才。在聲樂輔導工作中,我認為運動表演唱這個藝術形式,能較好地完成上述任務。
首先,少年兒童的本性是好玩、好動、好學、好問,對世間一切事務都感到新奇,又富幻想,特別是對符合自身特點、心理需要的東西,努力去模仿。所以,設計動作時,在不脫離生活的基礎上,盡量做些適合兒童特點又有個性的動作,這樣能充分地調動起演員的主觀能動性,排演起來順利,演出時真實感人,收到令人滿意的效果。兒童表演唱是把歌曲的內容和情節(jié)以邊唱邊舞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尤其不能離開歌者的形體動作和表情變化。因此,在表現(xiàn)兒童內心的情感以及對生活的審美感受和理解能力方面,運用不同手段,力圖在少兒心靈深處播種美和愛。只有聲音和動作及表情的完美結合,才能體驗和證明兒童對生活和事物的理解程度。
其次,古書理論中說:“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鄙賰涸诒硌莩新剺范?,聞聲而動,訓練了大腦對各器官的支配能力,提高全身各部神經(jīng)對音樂、旋律、節(jié)拍、節(jié)奏的理解和反應動力,從而加強兒童樂感意識的深化,加強兒童對音樂意境的體驗。這種全部身心舞蹈與歌唱的協(xié)和作用,比起單純的歌唱,其內容更加豐富,從而也就更有益于對兒童大腦功能的鍛煉和內心靈感的激發(fā)。在表演唱中,因其內容、情節(jié)、人物個性等方面的特殊要求,要分齊唱、重唱、領唱以及各種符合角色行為的動作。同時,也必然要求表演在舞臺上具有互相協(xié)調照應和隨機應變的即興表演能力。前者能培養(yǎng)兒童穩(wěn)定協(xié)調沉著冷靜的心理和照顧全局的集體觀念、紀律觀念。后者給兒童進入各種角色的機會,培養(yǎng)他們做有豐富個性的人。這對兒童未來的成長和進步,無疑大有裨益。當前,許多家長送孩子來合唱團學習聲樂,并不是盼望孩子長大成為音樂家,而是首先陶冶他們的情操,鍛煉他們的意志,健全他們的理智,豐富他們的個性。表演唱這一藝術形式,較之其他藝術形式能較完美地表現(xiàn)主題,又符合兒童的自身特點,具有其他歌唱形式無法比擬的教育人、陶冶人的作用。
再次,還要針對性地解決幾個技術問題。
表演唱的呼吸運用:表演唱的呼吸要比合唱復雜,不僅要支持聲音,還要支持動作。優(yōu)美的舞姿必然是深而舒展,有控制的呼吸作為支撐。如果呼吸適應不了來自兩方面的需要,表演時必然會出現(xiàn)上氣不接下氣的現(xiàn)象,難以把演唱堅持到結束。解決的辦法就是加大呼吸量,全身心地投入歌唱與表演中。氣要吸得深些、飽滿些,呼吸的支持點不單在橫膈膜,而是全身各個部分都在分擔這個力,這樣會減輕嗓音的負擔。如何在教學中應用?教師多做示范,然后要求學生模仿我深呼吸與全身心投入歌唱、表演時的聲音效果與做動作時的狀態(tài),多次強化訓練對此的適應能力,這個問題就可逐漸解決。表演唱《快樂小精靈》中有較長一段音樂,邊唱邊舞,她們呼吸運用自如,聲音平穩(wěn)流暢,駕馭載歌載舞的承受能力變強,達到滿意效果。但是,作為教師要注意:動作要有節(jié)制,不可過度,唱時盡量少編大動作,即使做大動作,也要動靜搭配,做做停停,或大動作與小動作搭配。這樣不僅可以造成對比,也可以給演員以喘息、休息的機會。
根據(jù)內容需要,利用不同的音色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與意境:能唱歌的兒童不一定都有表演才能,有表演才能的兒童不一定聲音漂亮。所以,從合唱團里選表演唱的演員,受氣質、動作、身段、表演的種種限制,聲音不一定是較好的。尤其是表演唱人員大都不超過15人,人員少,聲音質量好壞,難以掩蓋和融和,定會暴露無遺。聲音統(tǒng)一問題需要進一步解決。針對聲音發(fā)白、較尖者要求他輕聲柔和地唱,嗓音發(fā)噪者要用較弱的音量唱,聲音較好的兒童可大些音量唱,大家相互配合,相互彌補,盡量向好的聲音靠攏,以求達到統(tǒng)一。表演唱由于有故事情節(jié)在,人物在,演唱時可做齊唱、領唱、重唱、對唱的多種變化,這可增加歌曲的感染力,較完美地表現(xiàn)主題。在排練中可發(fā)揮每個人的嗓音特點,根據(jù)音色扮演人物,也可根據(jù)人物變換音色。如表演唱《喜鵲上學》小姑娘喜鵲的扮演者嗓音清脆明亮,充滿稚氣,正好符合人物需要的音色;而扮演父親的演員要模仿出渾厚、略低調、生硬的嗓音,眾多女孩的嗓音又是各具味道,成功地運用音色,刻畫出了一群栩栩如生的人物。
肢體動作訓練:要體現(xiàn)兒童性格,符合兒童特點。在排練表演唱《長大參軍保國家》時,主觀上孩子們非常羨慕向往解放軍,客觀上,動作的設計也正是兒童要模仿的東西。手握鋼槍、立正稍息、走正步、貓腰跑、臥倒爬,動作有時變型夸張,有時詼諧幽默,使孩子們百煉不煩,嚴肅認真。尤其是赤膊光腳,頭戴柳條圈,在莊嚴的軍號聲,個個精神抖擻,颯爽英姿,真覺自己長高了,長大了,就是那威武的解放軍戰(zhàn)士中的一員。
《樂記》中說“樂行而倫清,耳目聰明,血氣平和”,荀子也說過“夫聲樂,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美育要從少兒抓起,從基礎抓起,這不是單純培養(yǎng)藝術家,而是培養(yǎng)有豐富完美個性的新人。這些人,不同個性特長互為補充,將會使得整個社會文明進步、穩(wěn)定、諧和。作為這種社會整體教育機制一部分的音樂教育,將會得到更大的發(fā)展。
(朝陽市群眾藝術館 )
成才之路2009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