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薩頓
前幾天,我的一位舊識、一位熱衷交際的迷人男士,告訴我,在紐約時他發(fā)現(xiàn)在約會之間意外多出了一兩個小時無人陪伴,于是他去了惠特尼美國藝術(shù)博物館,一個人饒有興致地觀看展品,度過了這“無所事事”的時光。此次體驗讓他大吃一驚,驚詫的程度不亞于墜入愛河。他發(fā)現(xiàn)自己一個人竟可以如此快樂。
曾經(jīng)他在畏懼什么?我問自己。驟然獨處,他可能會發(fā)現(xiàn)他令自己生厭,或者是他干脆沒有自我?不過,既然他已訴諸行動,此刻便要開始探險了。他即將踏入自己的內(nèi)心空間,這個空間就像宇航員眼中的外層空間一樣,廣袤無垠,未經(jīng)過探索,有時甚至?xí)钊烁械胶ε隆?/p>
他的每一種感受都會帶給他陌生的新鮮感,一時間,這些感受似乎獨特得令人驚嘆。這是因為人們用自己的眼睛觀察事物時,總有一刻能算得上是天才。
他人在場時,人們的觀點會帶有雙重性。這是不可避免的。我們忙于揣測同伴的看法或者是想法,忙于揣測我們該如何思考。新穎獨特的感受消失了,或者變得分散凌亂。
“我和你一起聽的音樂不僅僅是音樂?!钡拇_如此。因此,音樂只適合獨自聆聽。獨處是人生的調(diào)味劑,它為每一種體驗帶來真實的滋味,正如一首詩所言:“獨自一人并不等于孤單/精神在冒險,行走/在寂靜的花園,在涼爽的房間……”
與他人在一起時,人們才會分外深刻地體會到孤獨。和他人在一起,有時甚至和愛人在一起時,我們會因為差異,會因為品位、性格和心態(tài)的不同而感到痛苦。人際交往要求我們軟化意見的棱角,或者是放棄個人真實的感受,以避免傷害,避免在社交場合中舉止失當(dāng),袒露自我。只有在獨處時,我們才能夠徹底做我們自己,真實地體會到自身的感受。這份真實是多么大的奢侈!
對我來說,獨自生活最吸引人的部分——這二十年來,我一直是這樣生活的——在于它的回饋與日俱增。我醒過來,望著太陽在海上升起,就像在大部分日子里一樣,我知道我將擁有整整一天的時光,不會有人前來打擾。我可以寫上幾頁文字,和我的狗一起散散步,午后可以躺在那里作漫長的沉思,讀讀書,聽聽音樂。這一切讓我充滿了幸福感。
只有當(dāng)我極度疲憊時,當(dāng)我長時間連續(xù)工作時,當(dāng)我暫時體會到空虛亟待滿足時,我才會感到孤獨。有時,當(dāng)我外出講課后回到家,當(dāng)我見了很多人,說了很多話,滿腦子塞滿了急需理清的體驗時,我會感到孤獨。
一時間房子顯得巨大而空曠,我不知道自己隱藏在哪個角落。我給植物澆澆水,仔細打量每一棵植物,仿佛它們是人類的一員;給兩只貓喂食,做一頓飯。我通過這些方式慢慢重新找回自我。
這個過程需要一定的時間。我凝望著田邊噴泉噴出的水花。隨著世界的隱退,這一刻來臨了,自我從無意識的深處浮現(xiàn)出來,帶回了我最近所經(jīng)歷的一切,等待著我去探索,去慢慢領(lǐng)悟。我和隱藏的自我再次交談,就這樣成長著,就這樣煥發(fā)出新的活力,只有死亡才能將我們分離。
(行云摘自《英語學(xué)習(xí)》2009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