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青松
[摘要] 目的探討氣管切開術后不同給氧方式對重型顱腦損傷患者血氣分析的影響,提高氧療效果。方法選擇重型顱腦損傷且氣管切開患者32例,隨機分兩組,對照組氣管套管口處蓋雙層生理鹽水濕紗布,實驗組在濕紗布的上面罩上氧氣面罩,兩組均于24小時后測定血氣分析。結果2組比較血氣分析值,實驗組能有效地減少呼吸性堿中毒和呼堿代謝性酸中毒的發(fā)生,同時在提高氧分壓、維持二氧化碳分壓、堿剩余方面差異有顯著性。結論氧氣面罩給氧能有效改善肺的通氣功能,提高氧濃度,維持機體酸堿平衡。
[關鍵詞] 氣管切開;氧氣面罩;給氧
[中圖分類號] R181.8+1[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4-8650(2009)12-120-02
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病情危重,有變化快、并發(fā)癥多、病死率高等特點,患者處于昏迷狀態(tài),咳嗽反射減弱或消失,常造成呼吸道梗阻或供氧不足,應常規(guī)氣管切開,這有助于解除呼吸道梗阻,消減呼吸道死腔,通過吸痰給氧,減少肺部并發(fā)癥,保障腦的有氧代謝。因實施氣管切開術后,呼吸道防御屏障作用損傷和肺的酸堿平衡調節(jié)機能改變,對給氧的效果和血氣分析帶來了直接影響。為探討重型顱腦損傷患者最佳的氣管切開給氧方式,我科自2004年1月—2008年4月對32例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實施氣管切開術,臨床觀察兩種不同給氧方式下的血氣分析,并進行臨床對比研究,現(xiàn)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病例選擇我科自2004年1月-2008年4月收治的重型顱腦損傷患者32例,GCS評分為3-8分,將入選患者隨機分兩組,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及病情方面無差異,有可比性。其中男28例,女4例,年齡18-69歲,硬膜外血腫11例,硬膜下血腫16例,腦挫裂傷4例,原發(fā)性腦干損傷1例,入院手術治療30例,保守治療2例。
1.2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給予脫水、利尿、止血、抗炎、頭部降溫等常規(guī)治療?;颊呔袣夤芮虚_術,置入氣管套管,經徹底吸痰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加濕化液給氧3升/min,對照組氣管套管口處蓋雙層生理鹽水濕紗布,實驗組在濕紗布的上面罩上氧氣面罩,兩組均于24小時后測定血氣分析,將兩組數(shù)據(jù)進行比較,數(shù)據(jù)采取x2檢驗和t檢驗。
2結果
對照組和實驗組對照數(shù)據(jù)顯示,實驗組能有效地減少呼吸性堿中毒和呼堿代謝性酸中毒的發(fā)生見表1,同時在提高氧分壓、維持二氧化碳分壓、堿剩余方面有較為重要的臨床意義見表2。
3討論
3.1氧氣面罩給氧能有效改善肺的通氣功能,提高氧濃度。當患者血氧飽和下降時,將氧流量調至5升/分,單使用覆蓋雙層濕鹽水紗布給氧時,大量的氧氣未經過充分的氣體交換,直接由氣管切開處排除體外,使呼吸道和肺內氧濃度以及動脈血氧分壓降低,不利于低氧血癥糾正;此外,高流量氧氣因氣體流速快,將氣道黏膜吹干,不利用氣道濕化。加上氧氣面罩后,罩內充滿氧氣,就好像一個小的氧氣帳,有著控制濕度、溫度、氧濃度的優(yōu)點。因氧氣面罩有重復吸入、二氧化碳蓄積的特點,正好解決病人因過度換氣致二氧化碳分壓低的問題。
3.2氣管切開后,僅覆蓋雙層生理鹽水紗布,不能使進入氣道的氣體充分濕化,而粘膜干燥,分泌物滯留,易導致細菌侵入;另外空氣濕度低,長期吸入干燥氣體,也易引起呼吸道上皮細胞的損傷[1]。有實驗證明肺部感染率隨氣道濕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使用氧氣面罩給氧,罩內的濕化氣體呈飽和狀態(tài)(可見罩壁上有霧狀水汽形成),能有效保持呼吸道水分,防止氧氣濕化不足,對維持支氣管上皮細胞的生理功能,促進正常的纖毛運動,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預防肺部感染的作用[2]。氧氣面罩每天更換消毒,污染后及時用酒精紗布清潔消毒,有效避免了分泌物的污染。
3.3由于病人呼吸急促,呼出氣量大,易使生理鹽水紗布吹走,既增加了護士的工作,又使生理鹽水紗布不能覆蓋在氣管套管口上,失去它的作用。因此,氧氣面罩給氧適用于重型顱腦損傷且氣管切開病人的一種簡單有效給氧方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俞森洋.現(xiàn)代機械通氣的理論和實踐[M].北京:北京醫(yī)科大學.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聯(lián)合出版社,2000.710-711
[2] 宋志芳.現(xiàn)代呼吸機治療學[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1999.239.
(收稿日期2009-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