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紹華
【關鍵詞】四功五法表演技巧
中國戲曲傳統文化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俗話說得好,“戲無情不感人,戲無技不驚人”,這句名言準確地概述了中國傳統戲曲藝術的舞臺表現要領以及表演技巧與戲曲之間的辯證關系。
戲曲表演中的“四功五法”
戲曲“四功五法”就是“唱、做、念、打”和“手、眼、身、法、步”。
其一,當一個演員一出場時張嘴一唱,觀眾就要憑你唱得如何打分。臺上三分表演七分唱,當然演員先天條件要具備。嗓子更為重要。但嗓子好還必須要會運用,唱腔決不可含糊,字眼一定要吐清,每一句每一字都要送到觀眾的耳朵,使觀眾聽到你在唱什么,什么內容,要想唱好戲,必須在“唱”字上下功夫。
其二,論“做”功。演員表演時,首先要吃透唱詞的內涵,然后在表演的做功上下功夫,使每個動作準確到位,并學會去美化動作,使觀眾看演員表演成為一種享受,只有如此。演員的“做”功才算及格。
其三,論“念白”。臺上相互配戲,道白口齒要清楚,要掌握輕重緩急,掌握節(jié)奏快慢,當一句道自在急促地說道時,更要吐清字眼,不要讓觀眾聽不清你說了什么。必須一字一句吃重吐清字眼,送到觀眾耳朵里。當然,說起容易做起難。俗話說:臺上三分鐘,臺下十年功,功夫下到了,自然也就成功了。
其四,論“打”。說到打字,不由想起了京劇《三岔口》。當二位演員在臺上表演對打中,優(yōu)美的動作驚心動魄、扣人心弦,令觀眾鴉雀無聲,全身心地觀看。這說明“打”字在戲曲表演中非常重要。武打演員要有扎實的功底,也非一日之寒。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才能把功夫練到家。
其五,論“手”。當演員在表演比劃一個動作時,例如我在歷史劇《恩仇記》游春一場戲中,扮演的劇中人施子章被姐丈鄧炳如邀去郊外游春,施子章無可奈何,勉強答應前往,來至郊外,前方有一涼亭,施子章用手指涼亭說:“啊,姐丈!你看此處有一涼亭倒也清靜,小弟有幾句言語與你暢談一番,你看如何?”這段中,將要赴京趕考的書生施子章,出手動作溫文而雅,瀟灑大方,動作優(yōu)美才符合他的身份,在表演時這樣作了藝術處理?!笆帧狈ㄗ鳛檠輪T需不懈去追求,不懈地去探討。
其六,論“眼”法。眼是心靈的窗戶,演員在臺上扮演一對情侶,這里就少不了要用眼去傳情、傳神。通過眼互表身世,通過眼談情說愛,通過眼談天說地。演人物“眼”到哪里,手到哪里。舞臺表演中“眼”是至關重要的,一定要做到“眼”里有神,眼里有戲,所以說演員也要練“眼”功,時常說的眼珠溜溜地轉也是練出來的。
其七,論“身”。身段是演員的必備課程。演員的身段必須要下哭功夫,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只有苦學、苦練方能出人頭地。
其八,論“步”。戲劇表演中的步法主要有:生角邁的方步,包括圓場步、醉步;花臉邁的虎形步;老且走的是牛形步;武旦走的雞形步;方巾丑走象形步:彩旦走鴨形步??傊鞣N行當步法都有不同走法,都要有過硬的基本功,走出來方能給觀眾一種美的享受。
戲曲舞臺上表演技巧
當一個演員擔任劇中某一個角色時,首先要領會劇中人的人物身份、人物性格,然后將自己刻畫成劇中的人物,根據劇情的發(fā)展逐步完善。觀眾希望看到演員對角色有準確體驗、把握、表現,他們更希望看到演員有東西去表現角色內涵。應該說表演技巧的運用是中國傳統戲曲很有特色又非常獨到的表現方法。
戲曲表演是一門綜合性藝術,戲曲的形式綜合各種藝術門類包括舞蹈雜技武術等表演元素。歷代戲曲表演藝術家也不斷借鑒吸收別的藝術門類中的表演手段,把別的表演元素有機地融合起來帶人戲中,帶到人物塑造和情感表達之中。把“熱鬧”的形態(tài)形式化為創(chuàng)造角色,傳達感情的手段把“技”升華為“藝”。對“技”和“戲”的把握是優(yōu)秀戲曲演員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
由戲曲的表演,我們聯想到戲曲的魅力,而戲曲的魅力與觀眾是分不開的。在中國戲曲觀眾中。很多戲迷朋友們喜歡一些傳統名劇,往往一看就是幾十年,樂此不瘦地走進劇場反復觀賞。由于觀眾長期觀賞對劇情熟悉得倒背如流,甚至還能自己唱上幾句,表演兩段,例如:《梁山伯與祝英臺》一劇中,英臺的唱詞是“書房門前一支梅,樹上的鳥兒對打對”,戲曲愛好者是人人皆知。這些說明戲曲的魅力與演員的表演藝術是分不開的。
“戲無情不動人,戲無技不驚人”。筆者在近四十年的藝術實踐中深深地體會到,要想演好戲,必須要虛心學習。苦練基本功,提高自身文化水平。文化水平提高了,吃透戲文里的精神內容,有利于塑造人物性格,使演員放開膽子,更自信地表演、發(fā)揮。
一位戲曲專家曾指出:“一出好戲。其中必有情既足,理也順,又有精湛技藝得以充分發(fā)揮的地方。這些個動人心弦之情、令人誠服之理與引人入勝的神怡之技交織點,可稱之日‘黃金點”。而“情、理、技”是戲曲演員表演上出戲的三要素,只要掌握這“三要素”,我們的表演就算成功了。
(作者單位:肥西縣廬劇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