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仁菊
【關(guān)鍵詞】詩詞鑒賞維度
漫步詩歌的海洋,我們往往驚嘆于詩歌的華美和動情,也往往苦惱于詩歌的深邃和晦澀。詩歌如此,高考的詩歌鑒賞題亦是如此。由于詩歌鑒賞題的出題范圍越來越廣,從前些年的唐宋詩、唐宋詞、元曲這些常見詩歌到近幾年來的秦漢詩、元明清詩、元明清詞等不常見、不出名的詩歌,從知名詩人的詩歌,到不知名詩人的詩歌,詩歌鑒賞題的出題有越來越“邊緣化”的傾向,學(xué)生對詩歌鑒賞題中的詩歌的把握也越來越摸不著邊際。
其實無論什么詩歌,第一次見它,猶如第一次見一個人。要想知道這首詩歌是寫什么內(nèi)容,就猶如看一個人的衣裝;要想知道這首詩歌是什么色彩什么情感,就猶如看一個人的臉色或眼神;要想知道這首詩歌是什么精神面貌或本質(zhì)內(nèi)涵。就猶如看一個人的風(fēng)度或氣質(zhì)。談詩如論人,品詩如鑒人。懂得這一道理,無論見到什么樣的詩歌,即便不一定能“一眼望穿秋水”,知其所以然,也可以在一見之下了解個大概,知其然。下面本文就結(jié)合高中古詩詞鑒賞題,試通過五個維度的“觀人法”來談?wù)劇百p詩法”。
一、觀“衣裝”
一首詩歌的“衣裝”就是這首詩歌里所運用到的意象,桃花、流水、北風(fēng)、夕陽、古道、楊柳、雄關(guān)、大漠、黃鶯、杜鵑、麥田、古剎……所讀詩之“詞”猶如所見人之“衣”,人常道,看衣裝可知一個人的富貴或貧寒,那么詩歌的詞語所代表著的或傳達出的意象也能見出這首詩歌的大致內(nèi)容。一首詩是寫天涯落魄,還是寫春風(fēng)得意,是寫羈旅江湖,還是寫幽思閨中,是寫沙場快意,還是寫官場心寒,都可以觀“衣裝”,知內(nèi)容。
如2006年高考遼寧卷第二題:
東坡蘇軾
雨洗東坡月色清,市人行盡野人行。
莫嫌犖確坡頭路,自愛鏗然曳杖聲。
這首詩歌的“衣裝”是什么呢?我們可以看到“東坡”、“雨”、“市人”、“野人”、“坡頭路”、“杖聲”,這些基本的意象也就是這首詩歌最基本的“衣裝”,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到東坡在雨后呈現(xiàn)一派澄明的景象,市人為財利所驅(qū)。只能在炎日囂塵中奔波,唯幽人才有雅事,拄著拐杖在月下東坡獨自漫步。
所以觀“衣裝”,即觀意象,可以了解一首詩歌的大致內(nèi)容,這是鑒賞詩歌的第一步。當(dāng)然觀“衣裝”也如打量一個人一樣,要從頭到腳都看看,對于詩歌來說要先看題目,即“頭”。再看詩歌的正文,即“身”,最后要是有注釋的話,即“腳”,也要仔細分析一下,看看對理解詩歌的內(nèi)容有何幫助。這樣的話。觀“衣裝”也就可以起到一個總攬的作用了。
二、看“臉色”
人的各種臉色豐富多彩。詩歌的“臉色”也是變化多端,楊柳生姿傳留戀,梧桐細雨暗心神,綠葉舞動生命,黃葉預(yù)示凋零……詩歌的“臉色”就是意象的顏色,紅黃藍白黑,愁苦悲喜樂,每一種顏色就是一種臉色,可以憑此看到詩歌基本色調(diào),這是詩歌鑒賞的第二步。
下面舉一首唐詩為例:
杳杳寒山道
(唐)寒山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澗濱。
啾啾常有鳥,疾疾更無人。
淅淅風(fēng)吹面,紛紛雪積身。
朝朝不見日,歲歲不知春。
如果要分析詩歌的“臉色”,這首詩歌的“臉色”可以說是比較有代表性的?!拌描谩?、“落落”、“啾啾”、“疾疾”、“淅淅”、“紛紛”、“朝朝”、“歲歲”這些疊詞將“寒意”灌注全詩,將“臉色”的陰森寒冷表現(xiàn)到極致。這正是句句使用疊詞的藝術(shù)顯示出來的威力?!拌描谩毖月飞钣倪h,渲染了“寒”的氣氛;“落落”言澗邊寂寥冷落,給人以空曠寂寞之感;“啾啾”狀鳥叫之聲。以有聲寫無聲;“淅淅”描繪風(fēng)的動態(tài)之感,從聲音上渲染環(huán)境的肅殺;“紛紛”描繪雪花飛舞之狀,從視覺上表現(xiàn)環(huán)境的肅殺;“朝朝、歲歲”從時間上點染寒意之久。這些疊詞從不同角度運力,共同完成了整首詩寒冷氛圍的營造工作。
如果能看清此詩的“臉色”,再去鑒賞詩歌的情感和內(nèi)涵就不在話下了!因為“臉色”正是詩歌這個“人”心靈的表征。
三、察“眼神”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所以人的“眼神”可以反映心緒,詩歌的“眼神”亦可反映詩歌作者的心緒。在許多情況下詩歌的“眼神”就是“詩眼”,直接或集中表現(xiàn)了作者的思想情感。
如2009年全國100所名校示范卷古典詩詞鑒賞(二)第8題:
鄂州南樓書事四首(其一)
黃庭堅
四顧山光接水光,憑欄十里芰荷香。
清風(fēng)明月無人管,并作南樓一味涼。
這道詩歌題的第(2)題問:詩人的心緒集中體現(xiàn)在“涼”字上,全詩是怎樣表現(xiàn)的?請簡要分析。
其實。如果能經(jīng)過觀“衣裝”(山、水、十里芰荷、清風(fēng)、明月、南樓)以及看“臉色”(無人管)這兩步詩歌欣賞步驟,第三步看“眼神”就很簡單了。正如題目中所說,詩人的全部心緒集中體現(xiàn)在“涼”字上,這也正說明“涼”字是這首詩的“眼神”。它概括了詩人黃庭堅,這位正流寓鄂撲l的詩人和書法家,留戀、陶醉于山水之間的種種感受,雖然詩人在首句寫登高所見到的山光、水光、月光,描繪山川景物在月下的獨特魅力,次句寫月色中的十里風(fēng)荷,及芰花荷花的香氣,突出其清香四溢的深刻感受,但是三四兩句急轉(zhuǎn)直下,以“無人管”和“一味涼”表現(xiàn)了自己在流放生涯中一方面潔身自好,一方面寄情山水的超脫情懷。
能看準(zhǔn)詩歌的“眼神”(詩眼),那么詩歌的“心思”便可了解個大概了。
四、審“風(fēng)度”
審“風(fēng)度”就是審察詩歌的“風(fēng)格”。尤其是在詩歌的字里行間所表現(xiàn)出來的風(fēng)格,這就猶如人在舉手投足之間所表現(xiàn)出來的“風(fēng)度”。
人的風(fēng)度不同。詩歌也有不同風(fēng)度:或豪邁雄奇,或沉郁頓挫,或樸素自然,或婉約細膩……
杜甫說:“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字里行間,沉郁頓挫,猶如一個憂思世事、深沉寡言的老人。
陶潛說:“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三言兩語,讓我們好似見到了一位飄然不群、幽獨清高的隱者。
再讓我們來看一道高考題。
如2008年海南、寧夏卷詩歌鑒賞題:
題李世南畫扇
蔡肇
野水潺潺平落澗,秋風(fēng)瑟瑟細吹林。
逢人抱甕知村近,隔塢聞鐘覺寺深。
這首詩的畫面大概是:有條小溪從兩山之間流出,樹林里樹葉飄落,一個人抱著甕在路上(或在溪邊),山谷那邊隱約露出寺廟。畫面呈現(xiàn)出的是鄉(xiāng)村野外恬靜、安詳?shù)臍夥?,詩歌在整體上展現(xiàn)出寧靜高遠的“風(fēng)度”(風(fēng)格),如果能準(zhǔn)確把握這一“風(fēng)度”,對于鑒賞這首詩歌畫面以外的景和趣,即欣羨隱士的山林生活和超脫世外的情操這一要旨具有一定的導(dǎo)向作用。這是詩歌鑒賞的第四步。
五、品“氣質(zhì)”
詩歌的“風(fēng)度”和“氣質(zhì)”有時難以區(qū)分,其實二者有著本質(zhì)區(qū)別?!帮L(fēng)度”偏向于外在,“氣質(zhì)”偏向于內(nèi)在。風(fēng)度是風(fēng)格,而氣質(zhì)是精神。
人的氣質(zhì)不同,有的人意志堅定、操守高潔,有的人猥瑣邋遢、卑鄙無恥,有的人慷慨激昂、忠貞為國。有的人陰暗狹隘、自私自利……
當(dāng)人的這些氣質(zhì)發(fā)而為詩,也就賦予了詩歌以“氣質(zhì)”。所以品味詩歌的“氣質(zhì)”,也就是品味詩歌的精神內(nèi)涵。這是詩歌鑒賞的第五步。
如2008年安徽卷詩歌題:
小孤山
[宋]謝枋得
人言此是海門關(guān),海眼無涯駭眾觀。
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瀾。
堅如猛士敵場立,危似孤臣末世難。
明日登峰須造極,渺觀宇宙我心寬。
此詩托小孤山以言志,表達了詩人盡管身為孤臣,身處末世,也要勇猛堅毅、殺敵報國的壯烈情懷,以及自己能夠力挽狂瀾、取得抗元勝利的堅定信念。
讀完此詩,詩人砥柱中流的壯士情懷和愛國精神躍然紙上。恰如砥柱中流的小孤山,依然在長江之中孤獨支撐,遙呼詩人這位沒世僅存的孤臣。
所以,品對了詩人的“氣質(zhì)”,我們再回答此題的提問:“詩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以及“簡析‘危似孤臣末世難中‘孤字的妙處”時,我們也就有了較大的把握,不致于偏離作者本意。
綜上所述,“衣”“色”“神”“風(fēng)”“氣”,即觀“衣裝”,看“臉色”。察“眼神”,審“風(fēng)度”,品“氣質(zhì)”這五個維度。是詩歌鑒賞不可或缺的五個方面,可以將詩歌的用詞,情感色彩,情感的集中體現(xiàn)(詩眼),語體風(fēng)格,內(nèi)在含義及作者思想等五個主要方面把握清楚,不會造成詩歌理解方面大的遺漏。
當(dāng)然,在鑒賞的順序上,或許不一定要嚴(yán)格按照這五個步驟的順序來,因為有的時候,在某些詩歌當(dāng)中。某個維度的體現(xiàn)并不明顯,這時就可以抓住主要的一個或幾個維度來鑒賞詩歌,同樣可以達到準(zhǔn)確把握詩歌的目的。
(作者單位:合肥36中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