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洪濤
在小學語文新課程教學中,筆者嘗試運用了“讀、議、寫”教學模式,通過教師的啟發(fā)引導,充分調(diào)動了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培養(yǎng)了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下面,談談具體做法和教學體會。
一、讀
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因此,筆者力求通過默讀、輕聲讀、大聲朗讀、對比讀、角色讀等形式,要求每一位學生在讀中理解課文內(nèi)容,在讀中體驗課文蘊含的思想情感。
1.加深對內(nèi)容的理解。如《憶鐵人》一課,先讓學生通讀課文,想一想這篇課文寫了鐵人的什么品質(zhì)(關(guān)心群眾,嚴格要求自己)。第二次組織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想一想課文圍繞這個中心選擇了哪些素材(為群眾排憂解難,知過必改,嚴于律己)。第三次要求學生默讀課文,注意描寫鐵人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心理都用了哪些詞語。第四次讓學生有重點地精讀一些段落,欣賞描寫鐵人的重點詞句,體會這些詞句對表達人物的品質(zhì)起了什么作用。最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加深理解。這樣通過從篇到段、從段到句,從粗到細、從淺到深地反復讀,在讀中理解了文章的內(nèi)容,同時注重了全體學生的參與和實踐,體現(xiàn)了訓練的層次性。
2.增加對情感的體驗。如《車塘捕魚》一課,作者對車塘塘泥的魚兒有一段精彩的描寫。教學時,筆者組織學生反復朗讀這段話,要求在朗讀中體會鯽魚、草魚等在“噼里啪啦”地跳,烏龜、甲魚用兩只綠豆似的眼睛好奇地望著明亮的天空。讀了以后,問學生“此時你的心情怎樣?結(jié)果大部分學生脫口而出“我也想下塘去捉”。這已達到了讀的目的。
二、議
對教學中的重點、難點,筆者不是直接地通過講解來讓學生掌握,而是努力發(fā)揮班集體的整體功能,通過設計一些問題讓學生“想一想”、“議一議”,動腦又動口,讓學生充分發(fā)表他們的見解,展示他們的思維過程。在議的過程中,筆者細心找尋能“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關(guān)鍵知識點,使學生的議論點歸結(jié)集中。
議的內(nèi)容很多,有寫作材料的安排、蘊含的思想情感等。議的形式如同桌議、四人小組議等。在實踐中,筆者發(fā)現(xiàn)“槍打出頭鳥”式的議論效果最好,學生興趣濃厚、容易接受、不易忘記。這個“出頭鳥”一般由兩類人物充當。一類是對問題提出不同觀點的人,這類學生往往是班中思維較為活躍,喜歡發(fā)表自己觀點的人。這時,可先由這位學生談談對某一問題的理解,然后發(fā)動學生開展辯論,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得出正確結(jié)論。另一類是提出困難請求援助的,這類學生往往是班中學習基礎相對較差、理解能力較弱的人。這時,教師可發(fā)動其他學生談對這一問題的理解,使學有困難的學生在同齡人的思維引導下接受新知識、理解新內(nèi)容,從而達到在議論中互幫互學、整體提高的目的。
三、寫
寫的訓練范圍很廣,它主要體現(xiàn)在勤做筆記和仿寫練習兩大方面。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在課堂教學中,筆者放手讓學生動手做學習筆記,哪怕是一個字、一個詞,只要對學生的理解有幫助,都鼓勵學生記下來。具體做法是:要求學生手腦并用,勤于動筆,聽說讀寫相結(jié)合。
仿寫練習即讓學生模仿課文內(nèi)容進行遣詞造句,是運用語言文字的一個過程,它短小精悍,形式多樣,適用范圍很廣。從仿寫的內(nèi)容來看可以是一個詞、一句話或一個段落。如《葛洲壩工地夜景》一課,作者對工地上的各種聲音有一段極為傳神的描寫,像“嘟嘟”的火車聲、“嗨嗨”的勞動號子聲等。教學時,筆者首先讓學生自由讀,當時教室里熱鬧非凡,目的是用學生身邊的熱鬧去體會當時工地上的熱鬧情景。然后,尋找類似熱鬧的生活場景,并說說聽到了哪些聲音。最后,要求學生動手寫下來。從反饋的情況看,學生的觀察和敘述是相當仔細的,那描寫的情景好似一首首美妙動聽的樂曲,真的是一派熱鬧景象了。
當然,在進行仿寫練習的過程中,必須遵循以下三個原則:低起點嚴要求;小步子快節(jié)奏;快反饋勤矯正。只有這樣,才能使仿寫練習落實到位。
四、效果與體會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筆者采用“讀、議、寫”教學模式幾年來,收到了比較明顯的教學效果。
1.突出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尤其是批判性思維能力。因為,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善于根據(jù)客觀事實來檢查和判斷自己或別人的思維過程是否正確,具有了對問題解決方法的是非判斷能力。同時,“反饋性”原則得到了很好體現(xiàn),學生有充裕的時間進行信息交流和信息評判。在課堂教學中常常表現(xiàn)為敢于提出與老師或其他學生不同的見解,形成了活潑、務實的學習氛圍。
2.對那些已經(jīng)達到學習要求的學生,有機會給他們提供新的學習內(nèi)容,樹立新的標桿,鼓勵他們學得更好一些。對那些基本達到教學要求和學習后進的學生可以隨時給予幫助,增強了他們的學習信心,縮短了他們與學習要求的差距。這樣的教學,全體學生學習興趣濃,教學質(zhì)量獲得了大面積豐收。
3.學生的學業(yè)負擔減輕了,他們從機械重復的題海訓練和繁瑣復雜的講解中解脫出來,有充足的時間自己去讀、去想、去寫。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為主體、全員參與等新課程理念得到了真正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