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似乎已感受到了一絲春天的暖意,3月份的一系列數據讓人們看到了經濟復蘇的希望:素有經濟“晴雨表”之稱的用電量明顯回升,新增人民幣貸款再創(chuàng)紀錄,進出口降幅有所減緩,就連一度噤若寒蟬的房地產商也因為近來市場上的“小陽春”而松了一口氣……這些跡象是否說明中國經濟真已觸底反彈,并將率先走出危機?對此,我們一定要保持謹慎樂觀。這場全球性經濟衰退不僅是對中國人的智慧的考驗,更是對中國人的耐力的錘煉。
此次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fā),多少讓中國有些猝不及防,它把中國經濟的軟肋暴露無遺。長久以來對海外市場的過分依賴使中國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支撐———外貿出口,在過去的半年中受到沉重打擊,更牽連出失業(yè)等一系列社會問題。“美國消費者一沒錢,中國工人就失業(yè)”的尷尬也沒有解決。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過快更是使房地產等領域出現了虛熱現象。過高的投資率、對外依存度、外匯儲備,以及城鎮(zhèn)與農村收入差距等,讓中國必須直面發(fā)展模式中的潛在問題?,F在,盡管經濟數據的好轉讓人們看到了一線希望,但中國經濟面臨的結構性問題仍遠未得到解決。
雖然早在10多年前“改變經濟增長方式”、“加快產業(yè)升級”就成了中國經濟轉型的目標,但經濟的快速增長很快就掩蓋了這些問題,甚至在一些領域加重了這些問題的嚴重程度。在當前巨大的世界金融危機下,要解決這些結構問題,既需要大規(guī)模的經濟刺激政策,也需要做好長期的、合理的“經濟調養(yǎng)”。
應當看到,中國經濟轉型“調養(yǎng)”的最大難度是,它正處于近期與長遠兩個目標的夾擊中。從近期看,今天的中國經濟已經和世界經濟緊密交織在一起。在世界經濟下滑尚未探底的情況下,中國不可能獨善其身,必須為抗衡有可能繼續(xù)的惡化做好準備。此時,中國面臨的主要挑戰(zhàn)是,通過加大投入來抗擊全球經濟的繼續(xù)惡化,刺激經濟復蘇,確保就業(yè)。
從長遠看,金融危機的爆發(fā)推動了全球經濟結構的調整,已經被打得七零八碎的世界經濟鏡子再也無法重圓。目前,各國都在尋找經濟發(fā)展的出路,中國也無法再回到老路上去。我們必須高度重視經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綜合考慮環(huán)境、能源、技術創(chuàng)新、產業(yè)升級等諸多因素。因此,近期救市的投入必須符合長遠的目標,長遠的目標又只能在近期目標實現的基礎上才能推進,這樣的政策實施難度給中國經濟提出了空前的挑戰(zhàn)。
當前中國經濟復蘇的幾個小亮點的確讓人鼓舞。但是,要知道中國政府在應對全球性經濟危機方面沒有太多經驗,中國大多民眾也從來沒有經歷過這樣的全球性危機。我們無法完全掌控危機對中國的沖擊度、持續(xù)性。雖然每一個老百姓都希望中國能夠最早地走出危機,但當整個世界經濟都還處于低迷階段,我們依然需要持有足夠的耐心。
中國必須實現轉型,而轉型需要信心,同樣也需要耐心。在這場危機的風暴剛剛刮起之時,很多人將危機看成是中國的機會——一個痛下決心實現經濟轉型的機會。如今,經濟復蘇的一線曙光雖然給了我們信心,但還遠遠不是歡慶的時候,我們理應提醒自己,不要忘記當初的目標和決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