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 偉 葉賽楠
摘要 當前社會,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成為教育改革的熱點話題。教師共同體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動力和趨勢。以江西師范大學為例,對網絡環(huán)境下教師共同體的模塊進行詳細的設計和改進,具有較好的操作性和推廣意義。
關鍵詞 教師共同體;網絡;知識管理
中圖分類號:G45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489X(2009)06-0012-02
Construction of Teacher Community under the Network:from Theory to Practice//Hong Wei, Ye Sainan
Abstract In current worl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becomes a hot topic of education reform. Teacher community is the driving force and trends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We draw up taking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 as the example to modify and redesign the teacher community under the network. It will present good maneuverability and deserves to popularization.
Key words teacher community;network;knowledge management
Authors address
1 Communication College,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27
2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27
現代社會已經逐步轉型為知識社會,學習型社會是未來社會的必然走向,教育是實現學習型社會的關鍵。而教師共同體又是學習型學校的重要組成部分[1],是判定一個學?!皩W習型”程度的重要指標。
1 教師共同體的定義與特征
學界沒有教師共同體的確切定義,就我國來說,可指以高水平師范大學和其他舉辦、支持教師教育的大學(機構)為主體,各類教師教育機構、專業(yè)機構共同參與,以區(qū)域教師學習與資源中心為服務支持,教師教育系統(tǒng)和衛(wèi)星電視網、Internet(人網、天網、地網)相互融通,系統(tǒng)集成,形成共建、共享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教師學習型組織協作體[2]。
綜上所述,教師共同體可從3方面進行界定:1)教師共同體是一種具有共同目標、共同行為準則的教師學習型組織協作體;2)教師共同體通過團隊學習、資源共享、教學交流、集體教研、知識管理等手段實現教師之間的優(yōu)勢互補、相互融合;3)教師共同體的發(fā)展表現為教師共同體的素質提高(教育合力),以及共同體成員心理壓力的減緩和教育潛能的發(fā)揮,教師自身能力的提高。
2 網絡環(huán)境下教師共同體的建構模式與反思
2.1 現有模式建構選擇構建網絡環(huán)境下的教師共同體的策略時,應當抓住2個關鍵點——網絡、學習共同體。華南師范大學的徐曉東總結其對學習共同體的研究,構建圖1所示[2]教師網絡學習平臺。
2.2 個案現狀反思借鑒圖1,筆者結合對江西師范大學有關教師共同體的觀察、調研,對現狀進行總結。
1)資源共享方面。
①虛擬圖書館。目前,虛擬圖書館能夠滿足圖書文獻的管理、讀者查詢和瀏覽網上信息資源等需要。圖書館自主開發(fā)和購買23個數據庫,補充和豐富館藏資源,滿足教學科研的需要[3]。不足之處:第一,由于校園網絡建設的局限以及教師住宅分布的不集中性,教師無法在住宅里通過虛擬圖書館獲取資源;第二,虛擬圖書館的主要功能在于其電子資源,圖書館藏資源無法通過網絡獲得,許多校本資源難以在網絡共享。
②多功能教室。在江西師大其名稱為多媒體教室,該教室的主要功能是幫助教師進行多媒體教學。目前,學校擁有多媒體教室66個,能夠通過教師用戶登錄網絡(校園網以及 Internet)。主要不足:多媒體教室只是作為網絡單向客戶端,不向信息中心發(fā)送任何反饋信息,信息中心缺乏對其必要的監(jiān)控、分析評價。
③計算機網絡教室。目前,江西師大擁有26個計算機網絡實驗室(包括學院機房),主要功能在于承擔計算機相關課程的教學任務。不足之處在于缺少必要的績效評估軟件對其進行監(jiān)測,不能實現對網絡、計算機相關課程的績效評價。
2)教學交流方面。目前,學校辦公網依然是教學交流依托的平臺。該平臺能夠基本實現網上收發(fā)文件,傳遞批示,公文分發(fā),發(fā)布公告、通知,法律法規(guī)查詢,各類行政管理,工作交流論壇,各種表格下載等。在教師交流方面雖然有員工之家,卻只局限在工作論壇、下載專區(qū)、意見與建議,并沒有真正起到教師交流的作用。
3)在知識管理方面,只是少數教師的個別行為,整體未涉及。
4)在團隊學習、虛擬教研上以及教學評價上整體未涉及。
3 網絡環(huán)境下教師共同體模式改進與重構
總結江西師大的教師共同體現狀,筆者認為,一個真正的教師共同體還沒有建立,許多理念性的項目仍被束之高閣,即使作為硬件設施的網絡設備已經能夠實現教師共同體的構建。教師共同體的重構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3.1 資源共享方面第一,網內擴容。在有條件的教師比較集中的住宅區(qū),教師家庭可接入校園網,如青春家園、萬科、師大南區(qū)等。第二,網外融合,對比較零散的教師共同體用戶采用校園網OA辦公系統(tǒng)的相似技術,無須映像IP地址,即可獲取校園網內各種信息資源;并且可以結合現代通信技術融合視、音頻技術等,進行“專家在線幫助”“專家講座”“在線討論”。
3.2 教學交流方面結合Webquest的特點,并考慮學校全體教師共同體成員的有效交互,擬改進“學校辦公網”板塊,構建基于網絡的探究式學習(Webquest)平臺。以該板塊中的“工作論壇”為平臺,發(fā)布探究主題,舉辦學術沙龍,整合虛擬圖書館、計算機網絡教室、Internet等板塊資源,充分保障教師共同體成員探究學習的信息暢通和資料完備。
3.3 知識管理方面辦法一,充分利用電子備課室系統(tǒng),鼓勵教師網上集體備課。教師集體備課系統(tǒng)具有信息傳遞的即時性、快捷性,能夠形成實現教師交互式教學、教法研討的新型備課模式,極大地推動教師共同體的建立。辦法二,鼓勵教師通過Wiki、Blog等方式,進行知識分類管理并共享,作為教師共同體的其他成員即可按照需求獲得資源。
3.4 團隊學習方面在校園網基礎上開設一塊團隊學習的平臺,比如互動學習室之類,由專家、各課程教師、網絡課程開發(fā)技術人員組成團隊,積極營造知識共享、相互學習的氛圍,相互切磋,形成虛擬的網上學習團隊。同時建立獎勵機制,對團隊取得的學習成績予以獎勵,并要求及時總結匯報學習經驗。
3.5 虛擬教研方面構建教師共同體反思平臺。辦法一,將江西師大教育學院的微格教育培訓系統(tǒng)接入校園網,成為對教師專業(yè)培訓的一個專門機構,并通過微格教育系統(tǒng)的處理,反饋給教師共同體成員討論分析,構建綜合反思平臺。辦法二,教師專業(yè)網志的建立,促成教師撰寫專業(yè)筆記,并通過網志的形式共享,形成個體與群體的交互反思。
3.6 在教學評價方面搭建兩級評價系統(tǒng)
1)績效考評系統(tǒng)??冃Э荚u的流程如圖2所示[4]。作為網絡環(huán)境下具有共同愿景的教師共同體的考評系統(tǒng),流程圖的前5步可以由系統(tǒng)統(tǒng)一設定,變量產生于后3步。績效考評適用于就事論事,對教師共同體成員進行的某個項目的活動進行有效測評。
2)電子檔案袋系統(tǒng)。它以數字化的形式展現教師教學成果、教學經驗、教學計劃等,借助于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教學檔案就不僅僅是一種用于組織評估和個人收藏的文檔,而是易于收集,能夠方便地用于公開展示、交流,使教師(共同體成員)能夠從隨時的相互學習中了解他人的教學理念、教學經驗,并從中得到啟發(fā)。這樣,在促進教師個人成長的同時,也促進教師群體的成熟[5]。
根據以上改進和新增內容,修改后的教師網絡平臺如圖3所示。
教師共同體本身是一個不斷發(fā)展的概念,需要與時代特征相結合。通過對教師共同體概念的理解和建構中的問題的分析,不難發(fā)現知識管理與協作學習是貫穿教師共同體發(fā)展的關鍵性理念。從個案走向整體,從現狀走向未來,教師共同體的構建還需要進一步深入地調研和跟進新技術、新理論。
參考文獻
[1]?;?石瑞芹,梁慧娟.現代教育技術用于“教師網上集體備課”的實踐探索——以中央廣播電視大學開放教育會計學專業(yè)為案例[J].全球教育展望,2005(8):73-76
[2]徐曉東.信息技術教育的理論與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13,311-313
[3]江西師范大學圖書館.館史介紹[EB/OL].[2008-7-11].http://210.35.164.13/Detail.asp?id=106
[4]王斌華.教師評價:績效考評法[J].全球教育展望,2005(5):47-51
[5]程莉莉.電子教學檔案: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有效方式[J].全球教育展望,2005(3):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