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媛
【摘要】如何培養(yǎng)適應信息社會要求的合格人才,是當前教育面臨的重要課題。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有機整合可以優(yōu)化教育、教學過程,能實現(xiàn)培養(yǎng)既有高度創(chuàng)新精神、又有很強信息能力的新型人材的目標。因此我在小學低年級英語口語教學中開展了試驗活動。下面就讓我們來膚淺地談談如何結合英語教學的特點,在低年級英語單詞教學和句型教學中達到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
【關鍵詞】信息技術 學科整合 單詞教學句型教學
何克抗教授在“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中指出以計算機為核心的信息技術與各學科的教學進程密切結合時,對于教育、教學過程來說是極為寶貴的特性,從而為新型教學結構的創(chuàng)建提供最理想的教學環(huán)境。這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多媒體計算機的交互性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充分體現(xiàn)學習主體作用;二是多媒體計算機提供外部刺激的多樣性有利于知識的獲取與保持;三是計算機網絡特性有利于實現(xiàn)能培養(yǎng)合作精神并促進高級認知能力發(fā)展的協(xié)作式學習。這一整合的最終目標就是培養(yǎng)小學生協(xié)作學習的實踐能力、交際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
一、理論依據(jù)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教學設計理論,“主導-主體”教學模式理論是進行各學科“四結合”教改實驗的重要理論基礎。所謂四結合應包括以下四個方面:一是各學科在先進教育理論指導下的教學改革。二是教學中充分體現(xiàn)對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能力的培養(yǎng)。三是教學中充分訓練學生的實踐能力。四是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運用。各學科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是中國教育的主攻方向,它可以培養(yǎng)大批具有把自然科學,社會科學與信息技術三者相結合起來,融為一體的科學素養(yǎng)人才,它甚至可以促進教育跨越式的發(fā)展。
以電腦為核心的信息技術不再是教學內容的簡單呈現(xiàn),而是學生的認知工具和情感激勵工具。它以超文本超鏈接的方式解決學生的疑問,在作為主導作用的教師的設計和引導下,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和協(xié)作學習獲取知識,培養(yǎng)實踐能力、交際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
二、通過信息技術與英語單詞教學的整合,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交際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
1.網絡資源提供外部刺激的多樣性有利于知識的獲取與保持
網絡是學生獲取知識和存儲知識的手段,通過這一手段,可以為學生提供多種感官的刺激,如視覺、聽覺、味覺等。實驗心理學家赤瑞特拉在關于人類獲取信息的來源的心理實驗中,通過大量的實驗證實了人類獲取的信息83%來自視覺,11%來自聽覺。多媒體技術既能看得見,又能聽得見,還能用手操作,再加上網絡資源容量大,內容豐富且生動直觀,我們可以通過鮮明的圖像、有趣的聲音刺激學生的視覺和聽覺,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情景,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2.網絡資源的交互性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充分體現(xiàn)學習主體作用
游戲是孩子們普遍喜愛的活動,也是很好地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手段。在小學低年級英語單詞的教學中,采用游戲教學的方法,營造輕松、活潑、愉快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寓學于樂,樂中去學。根據(jù)網絡課件交互性較強的優(yōu)點,筆者在What do you like?這節(jié)課的軟件中,設計了找朋友等游戲來輔助教學,讓學生在游戲中鞏固所學的知識。游戲設計的方案和作用如下。
找朋友——學生各自進入課件的游戲,一邊聽音樂一邊把單詞拖到相應圖片上方的托盤上或看到單詞飄過時點擊屏幕下方相應的圖片。這類型的練習,目的是在英文單詞這一抽象符號與具體的表象之間建立一架橋梁,讓學生在游戲中進行了形象思維的訓練,從而鞏固了所學英文單詞的詞義。
三、通過信息技術與英語句型教學的整合,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交際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
1.利用網絡資源,播放生動、有趣的卡通英語對話片段,加深學生對新學內容的理解。
活潑可愛,生動有趣的卡通人物是孩子們喜歡的形象,在互聯(lián)網上有大量生動、有趣的英語卡通片,教師可以根據(jù)自己教學內容的需要,選取相關的卡通片段,配上簡短的英語對話,播放給學生觀看。通過聲音、圖文并茂等因素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視覺、聽覺等能力來感知新學內容,加深理解,以求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在What do you like?這節(jié)課中,筆者從Disney English的動畫片中選取一些生動、有趣的片段,配上A: Hello. B: Hello. A: What do you like? B: I like fish.等的簡短對話,讓學生感知了新學內容。活潑可愛的米老鼠和其他卡通人物的英語對話深深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產生了強烈的求學欲望,在不知不覺中學會了簡短的對話。然后,通過小組對話和人機對話的形式操練句型,從而有效地培養(yǎng)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和交際能力。
2.網絡資源的開放性和豐富性開拓了學生的視野,擴大了學生的信息量,增大了學生操練對話的密度和廣度。
信息技術高速發(fā)展的今天,教師應充分運用網絡資源,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機會,在小組對話中培養(yǎng)協(xié)作能力。如在What do you like?這節(jié)課中,為了激起學生說話的積極性,筆者指導學生在網絡上搜集動物類、水果類、食品類的大量圖片,然后根據(jù)自己喜歡的圖片用句型: What do you like? I like…與同桌進行自由的交談,從而收到了人人有話說、人人爭說話的課堂氣氛。由此看來,豐富的網絡資源克服了實物教具不足的局限性,學生可以自主地選擇自己喜歡的圖片進行自由交談,真正做到了自主學習,體現(xiàn)了小組的協(xié)作學習的作用。
3.借助網絡課件,創(chuàng)設語言情景,培養(yǎng)學生的交際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
何克抗教授在他的專著《創(chuàng)造性思維理論—— DC模型的建構與論證》中指出:基于事物屬性表象的形象思維離不開言語概念。因此,英語口語教學迫切需要借助信息技術手段把抽象的言語概念和直觀形象相結合。另外,我國外語教育學者張正東強調環(huán)境是制約外語教學的主要因素,而信息技術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提供了更多的語言實踐和交際的機會,真正體現(xiàn)了英語是一種交際工具的價值。
如在教學What are you doing?的句型時,筆者利用網絡型課件創(chuàng)設了下列五個地點的語言交際情景: At the party, In the zoo, On the farm, In the supermarket, In the park,每個情景中有各種不同的人物或卡通人物在做各種不同的事情。學生可以任意進入某一地點的網絡課件,運用已學的句型What are you doing?/I am…或者What is he/she doing? He/She is…在小組協(xié)作,情景對話和角色扮演中進行簡短的英語交流甚至是獨具創(chuàng)意的對話,從而很好地培養(yǎng)了他們的交際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
參考文獻:
[1]何克抗.“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改革優(yōu)秀論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