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兵
一百年前的中國,正忙著一件大事:慈禧太后辦六十壽辰。
舉國鋪張豪奢,戶部尚書閻敬銘冒死直諫:“請圣母皇太后停了頤和園工程,臣方得輕松!”結果老太太大發(fā)雷霆,在金殿上大罵:“如果連我的生日都辦寒磣了,不但我的面子,朝廷的面子也沒地方擱,又怎么體現我中國河清海晏、國泰民安?這樣一來,不但洋人瞧不起,連百姓也瞧不起。洋人瞧不起你,他就欺負你;百姓瞧不起你,他就不服你,這樣就會出事,祖宗的基業(yè)就會毀于一旦……”
慈禧六十壽辰的幾年前,與中國隔海相望的鄰國日本也出現過著名的“大津事件”。
日本明治憲法頒布實施幾個月后,1891年5月,到日本訪問的俄羅斯皇太子被警備津田三藏刺傷。日本政府擔心此事影響與俄國的邦交,于是對承審法官施壓,要求用對刺傷日本皇族罪的刑法標準判處津田死刑。新出爐的憲法經受著考驗。當時日本大審院(日本最高法院)院長兒島惟謙認為,嚴守國法是政治的基本,日本刑法所謂的皇太子不包含外國皇太子,應以普通謀殺未遂罪處理,并以此理由說服了承審法官。結果,津田三藏被判處無期徒刑。
“大津事件”在日本近代法制史上具有深遠影響,被譽為“在日本的裁判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足跡”。日本憲法學界泰斗宮澤俊義教授認為,日本司法權獨立的傳統是在“大津事件”中確立的,從那以后,這個原則在整個明治憲法時代一直得以貫徹,得到日本多數人的承認。這一事件不僅使日本國內的制度建設有了新契機,也成為西方國家重新認識和評價日本民族、日本政治的新起點,有著深遠而積極的影響。世界列強從兒島惟謙法官的凜然正氣和對正義徹底而純粹的追求中,看到了這個東方島國崛起的希望。
發(fā)生在同一歷史時期的這兩件事耐人尋味。后來,清廷“祖宗的基業(yè)”果然毀于一旦,北洋水師于甲午一役全軍覆沒。失利的原因有許多,筆者以為從根本上說,是人治輸給了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