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銘安
一個受過情感教育的人,一定會是一個謙和、善于與人溝通且能喚起人們對生活無限熱愛的人,而不會是一個專橫霸道、粗野暴戾的人。從心理學角度看,在地理教學中,只有重視和關注了學生的情感領域,才能促使學生“知、情、意、行”等諸多因素的協(xié)調發(fā)展,才能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友愛、融洽的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講究教學藝術,使學生在心情愉快之中學習,能提高地理教學的整體效益,增強學生的自我參與意識,提高學生的地理綜合素質。那么,教師在課堂上應該怎樣激起學生內心的情感浪花,撥動學生的地理“心弦”呢?
一、樹立良好的師表形象,引導學生的情感發(fā)展
中學生具有求知欲強、充滿好奇心的心理特點。而教師的影響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教師的—言一行可能會對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還會直接影響到學生對該學科的情感及個性品質的形成。所以教師應該注意自身的示范作用,樹立良好的師表形象,以嚴謹的教學態(tài)度、一絲不茍的工作作風、孜孜不倦的精神影響和教育學生。
作為中學地理教師,我們必須在實踐中不斷地自我教育、自我反思、自我充實、自我提高。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不能墨守成規(guī),只憑經驗辦事,一張嘴巴講到底,而應開動腦筋,勇于接受新事物新觀點,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工作。對教材的處理、教法的設計、教學手法的運用,都應該勇于探索,大膽創(chuàng)新。要創(chuàng)設良好的地理學習情境,激發(fā)學生對地理學習的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地理課堂教學,達到教學相長的目標。這樣,才能在學生心目中樹立起良好的師表形象,并能成為他們的榜樣。
二、建立融洽的、民主的師生關系,以情激情
建立和諧、融洽、民主的師生關系,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學生參與教學過程的程度取決于課堂的教學氣氛。在教師嚴厲呵責的氛圍中,學生是不可能充分地表現他們的個性和靈氣,也不可能積極地參與教學、大膽幻想、勇于創(chuàng)新的。反之,教師態(tài)度和藹、親切、不壓抑、不專橫,熱愛學生,師生關系融洽,學生精神放松,則能有效地調動學生探討問題的熱情與積極性。
作為地理教師,筆者堅守地理課堂中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重視教學相長,不斷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把微笑和激勵帶進課堂,相信每個學生都有發(fā)展的潛能,尊重他們對地理教學的看法和觀點。例如,在一次評講測驗卷中,筆者發(fā)現對某道題目講評有誤,馬上坦率地承認失誤,并解釋道:“老師不是圣人,也有許多缺點和不足,需要你們勇敢地指出并幫我改正?!苯處煵扇¢_放、平等、誠實的態(tài)度,學生的思維就會充分地得到調動,學生就能在愉快而和諧、充滿民主的教學氣氛中,勇于創(chuàng)新,不怕露短與出錯,積極參與教學過程,主動地去獲得地理知識。
三、教學語言應該飽含感情,以情動人
世界上眾多的地理事物、地理景觀,絕大部分不能被學生直接感知。雖然現在多媒體技術已經引入課堂,但畢竟極其有限,更多的還是要靠教師運用飽含感情的語言,生動形象、通俗易懂地將學生引入神圣的地理殿堂。同時,中學地理學科知識面廣,內容豐富,上至天文,下至地理。近及家鄉(xiāng),遠及全球,既有自然地理,又有人文地理。這些廣博的知識對喜歡言古論今、談天說地的中學生來說是極有吸引力的。
如七年級上冊地理,講到陸地地形的類型時,筆者是這樣導入話題的:“我們的地球家園無比美麗,自然景觀千姿百態(tài),五彩繽紛。有綿延不絕、雄偉高峻的喜馬拉雅山脈,有被譽為‘世界屋脊、富含民族神韻的青藏高原,有郁郁蔥蔥、神秘莫測的亞馬孫熱帶叢林,有深陷千丈、鬼斧神工的東非大裂谷……”一段熱情洋溢的引言,讓學生不禁發(fā)出陣陣贊美之聲。這樣不但激起他們對地球的熱愛,而且很自然地引發(fā)他們研究的熱情和興趣。
如七年級下冊地理,介紹美國、巴西時,通過與發(fā)達國家的經濟、文化、教育、生活等方面的對比,讓學生認識到我國現代化科技水平與發(fā)達國家的差距,增強他們的民族自尊心和“憂國心”,激勵學生樹立奮發(fā)勇為、報效祖國的志向,增強學習的積極性。
如講八年級上冊“黃河的治理”一課,筆者講到黃河的憂患時說:“……黃河流走的不是泥沙,而是中華民族的血液;不是微血管出血,而是主動脈破裂?!边€舉出具體生動的事例,把黃河化害為利的今昔進行對比。引發(fā)學生產生強烈的責任感、緊迫感,形成熱愛社會主義、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如八年級上冊地理講到中國旅游風景名勝時,筆者說:“中國的風景文化名勝數不勝數,有歷史不衰的中華五岳,舉世聞名的長江三峽,桂林山水,漓江風光,壯觀的錢塘江涌潮,千姿萬態(tài)的路南石林,具有‘雪域高原之稱的青藏高原,世界八大奇跡之稱的秦始皇兵馬俑,北京故宮等?!边@樣一段描述深深地吸引了學生,使他們產生喜悅、贊美和崇敬的情感,并激發(fā)起學生對多姿多彩的地理事物的審美情趣和對祖國美好地理環(huán)境的熱愛。通過這樣的教學,不但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加深他們對地理學科的了解,深化教學結構,而且能激發(fā)其熱愛科學、學好本領報效祖國的信念和抱負。
由此可見,教師生動、活潑、優(yōu)美的語言,能誘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激發(fā)學生對地理科學的熱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良好的情緒狀態(tài),陶冶學生的情操,使學生“如臨其境”“如見其形”“如聞其聲”。這樣,學生就會學而忘倦,樂于學習。
四、精心組織教學,創(chuàng)設情境,激情起趣
教師上課要讓學生緊隨自己的思維行動,將他們完全置身于教學過程中,就要想辦法創(chuàng)設一種良好的教學情境。這樣才能使學生輕松地獲取知識,增長見識,發(fā)展思維,提高學習效率。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在地理教學中,根據學生心理特點和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問題隋境,就不失為一種好方法。比如,講到七年級地理上冊《地圖》這一節(jié)時,筆者是用謎語導入新課的:“容納千山萬水,胸懷五湖四海,藏下中外名城,渾身絢麗多彩。”猜到的學生自然享受勝利的喜悅,沒猜到的學生也從別人的答案中獲得啟示,這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又如,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制成課件,利用多媒體將它展現在學生面前,這樣就能夠使學生領略到動感的、立體的視聽效果。如講解七年級地理上冊“地球公轉規(guī)律和現象”示意圖時,筆者將地球、太陽、赤道、南北回歸線、地軸等均制成動畫效果,使學生眼前一亮,很自覺地就去總結地球公轉的全過程。再如,分析冬夏季風示意圖時,緊緊抓住高氣壓向低氣壓流動的規(guī)律,采用動畫效果,很直觀地使學生明白了冬夏季風各自所屬的發(fā)源地、風向及海陸走向的情況。
五、兼顧其他學科,發(fā)揮詩詞、歌曲、趣聞的怡情作用
要增加一堂課的趣味色彩,就應兼顧其他學科,將語文中優(yōu)美的詩詞引入,將音樂課中動聽的歌曲引入,將歷史等學科中的奇聞軼事引入,都能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如講到蒙古高原時引用詩句:“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庇稍娋浣Y合教學,使學生置身于浪漫的詩情氛圍中,激發(fā)他們探究地理奧秘的欲望。
在課堂中適時引入歌曲視頻,可以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同時也能激發(fā)學生的思考能力。例如,筆者在講授“臺灣”之前,讓學生聽一首《阿里山的姑娘》;在講亞洲區(qū)域時,讓學生聽一曲《亞洲雄風》;在講長江時,讓學生聽一首《長江之歌》;在講青藏地區(qū)時,讓學生聽—首《珠穆瑯瑪》。這時,學生的心中自然就意識到這堂課講的知識內容,注意力也集中。記得筆者講“香港特別行政區(qū)”之前,用羅文的歌曲《獅子山下》導入新課,一聽到熟悉的流行歌曲,幾個活躍分子帶頭跟著羅文的歌聲一起唱,每個人的心靈都受到感染。接下來的授課極其流暢,師生相互影響,情感相互交融。
再如,講到南極企鵝時,可以描述一下企鵝憨態(tài)可掬的形象,然后介紹一些企鵝奇特的生活習性。如企鵝的紳士風度、搖搖擺擺的獨特的走路姿勢,這是它的本能反應,是無意識的。
利用詩詞、歌曲、趣聞的確能起到激興、怡情作用,但需注意切忌喧賓奪主,要做到收放自如,恰到好處。
總而言之,地理教學的情感教育相對于其他學科來講,既有共同性,又有獨特性。教師在課前應根據地理學科內容多、知識雜、涉及面廣的特點,兼顧其他學科,多方涉獵,精心編排教學內容。教學過程中,應以和諧的師生關系為前提,堅持“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創(chuàng)建地理教學情感教育模式,努力追求“教是為了不教”的最高境界。
(作者單位:河北省懷安縣西灣堡中心學校)
(責任編輯:朱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