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澤洲
基本案情
陳某違法開了一家地下賭場,收入頗豐。劉某見狀,也開了一家,致使陳收入銳減。陳多次要求劉停開賭場,劉不從。陳懷恨在心。一日,陳指使手下的萬某、黃某:“你們帶些弟兄把劉某的場子砸了,若他不服,就教訓一下他,不捶他小子的肉尕尕他是不肯收場的”。次日,萬某、黃某邀約另外五人砸了劉某的場子。返回途中遇見劉某,萬某等人圍住劉某拳打腳踢,遭到劉的反抗。萬某、黃某又拿出尖刀刺向劉某的腿部、肩部、背部等處數刀后逃匿。劉在被送往醫(yī)院途中死亡。事后,陳某在電話里責備萬某、黃某不聽招呼,把事情弄大了,并資助數萬元錢讓二人逃走。
分歧意見
第一種意見認為陳某構成故意殺人罪、窩藏罪。應數罪并罰。
第二種意見認為陳某構成了聚眾斗毆罪、窩藏罪,應數罪并罰。
第三種意見認為陳某構成了尋釁滋事罪、窩藏罪,應數罪并罰。
第四種意見認為陳某構成故意傷害罪。評析意見
筆者同意第四種意見。
第一,以故意殺人罪處理陳某是不恰當的。陳某是這起案件的主謀人,他想傷害劉某的故意雖然很明顯,但確沒有要致劉某死亡的故意。這一點從“陳某在電話里責備他們不聽招呼,把事情弄大了”也可以得到證實。而萬某、黃某等人實際實行行為超出了陳某唆使的故意范圍,造成了劉某死亡的結果。所以,陳某對超出唆使故意范圍的“故意殺人”不應承擔責任。
第二,以聚眾斗毆罪處理陳某也是不恰當的。根據案情介紹,陳某主觀上有聚眾斗毆的故意,客觀上萬某、黃某等人實施了聚眾斗毆行為,陳某又是主謀、指使者,按共犯處理本沒有什么問題。但由于本案的后果非常嚴重,已造成他人死亡結果,參與聚眾斗毆的部分嫌疑人犯罪性質已經轉化,很顯然按聚眾斗毆罪的主犯處理陳某太輕,有悖罪刑法定原則。
第三,以尋釁滋事罪處理陳某也有問題。萬某、黃某等人在街上圍住劉某拳打腳踢,雖然在行為方式上與尋釁滋事罪相似,但尋釁滋事罪的客觀表現(xiàn)為隨意毆打“他人”,這個“他人”是不確定的對象,可以是認識的人,也可以是不認識的人。本案中劉某是他們事先確定要毆打的對象,且事出有因,不是無事生非、尋釁滋事的動機。所以本案不能以尋釁滋事定案。
第四,陳某只構成了故意傷害罪。陳某的主觀故意很明顯,就是要通過暴力的形式控制或傷害劉某,迫使劉某停開賭場,實現(xiàn)他稱霸一方、獨家經營的目的。陳某雖有傷害劉某的故意。但沒有明確提出對其傷害的程度。因此有必要分析一下陳某的故意:第一層是“帶些弟兄過去把劉某的場子砸了”,若劉某沒有什么反映。此事到此結束;第二層是“若他不服,就教訓一下他”。筆者認為這仍然是以多欺少的一般性輕微斗毆;第三層“不捶他小子的肉尕尕他是不肯收場的”應該是比較嚴重的傷害故意了,可以理解為除殺害以外的重傷或致殘的可能。結合本案實際,萬某、黃菜不但實施了傷害劉某的行為,而且實行了比傷害故意更為嚴重的犯罪行為。因此,應按故意傷害罪重傷以上的刑罰處罰陳某。
第五,陳某不能構成窩藏罪。理由是:根據《刑法》第310條第1款理解:犯窩藏罪的人在犯窩藏罪之前。自己不是涉嫌犯罪的人。而本案中陳某出資讓萬某、黃某逃匿的行為雖然構成了形式上的窩藏罪,其目的是為了使自己和同伙逃避打擊。由于犯罪人本人不能成為窩藏罪的主體,所以不能追究陳某的窩藏罪,只能作為陳某故意傷害罪從重量刑的情節(jié)處理。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只能追究陳某的故意傷害罪。所以陳某應當為一罪而不是數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