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小靖
摘要: 學英語需要興趣。有興趣,學生才能夠輕松愉快地主動去學習,才能夠不知疲倦地學習。作為一名教師,應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使不同程度、不同水平的學生對外語樂學、善學、會學,學而忘我,為語言活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從這個意義上講趣味性教學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 初中英語 英語教學 興趣法
興趣是最大的學習動力,是提高外語教學質量的關鍵。興趣能使人愉快輕松地、不知疲倦地進行學習和實踐,還能使得學生越學越愛學,越學越會學。因此,趣味性教學可以說是一種英語教學成功的好方法。
一、要精心做好課堂設計
在教學內容設計過程中主要以學生為主體,盡量設計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活動,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經常可以采用以下幾種形式:
(1)游戲式。游戲使學生玩中學,學中玩,把枯燥的語言知識融于靈活的游戲中去。例如:單詞接龍,游戲開始,由第一個學生說出一個新單詞,讓后面的學生接第一個學生單詞的最后一個字母,要求最好是剛剛學過的單詞,接的最快的為獲勝方。這種游戲全班都可以參加,在愉快的氣氛中也復習了學過的知識。除此之外,還可利用腦筋急轉彎、謎語、繞口令和笑話等來引起學生的興趣。
(2)說唱式??梢园岩恍┲R用說唱的形式說出來,極富韻律的節(jié)奏,使學生產生興趣,化難為易。學生通過說唱,很快掌握了知識內容,且在復檢中錯誤的也很少。例如:在學習row,number,class,grade,school時,常會混淆什么時候用at,什么時候用in等介詞,為此,設計了一首歌:“class,grade,and row use in;number dont use in,Im in class 1,grade 1.Im in row 2.Im number 32.What school are you in?Im in No.1 junior high school.Where is your sister now?She is at school.”通過說唱學生很容易就背下了,以后遇到類似題目也可以作為參考。
(3)情景式。利用圖片、實物、幻燈片、音樂、錄像等方法,讓學生在生動的氛圍中習得更多更有用的語言知識。利用這些直觀的視覺效果,學生不僅學得正確、快速,而且興趣盎然,形成一種活躍的課堂氣氛。而在以后的回顧中,仍然印象深刻。
(4)表演式。這是對于以上方法的升華,能培養(yǎng)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為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可采用模擬對話、扮演角色、講故事、敘述大意、改變人稱、變對話為敘述、變敘述為對話、即興口頭作文、看圖說話、把多個句子組成一段文章等多種形式。這樣就會把死教材用活,學生學的興趣濃,用的機會多,效果必然好。如在教授問候語時,可以叫學生到講臺表演;當然如果課文有角色的話,就可以分角色扮演來提高語言的運用能力。
(5)速記法。以單詞為例,學生在記憶較長的單詞時往往會缺乏興趣,這時候就可以想一些方法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為了讓學生輕松、牢固地掌握這單詞,我們可以適當利用速記法,拿phenomenon來說,我叫學生這樣記:“一只剝了皮(p)的老母雞(hen)下了一個蛋(o)在男人(men)的頭上(on)。”學生覺得有意思,很容易就記住了。
二、要創(chuàng)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總是老師向學生灌輸,學生始終處于被動、消極的學習地位,沒有什么輕松、愉快可言,即使那些認真學習的學生,也是為分數(shù)不得已而為之,也就無興趣可談,不感興趣也就逐漸放棄英語學習,從而導致“兩極分化”,教學質量不佳。
課堂環(huán)境如何,對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影響很大,創(chuàng)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是一個教師的責任所在。為了做到這一點,教師要精神飽滿,目光親切,態(tài)度和藹,吐字清晰。語言與文化相符相稱、密不可分,課前教師應仔細琢磨課文所反映的英美國家的文化背景,如歷史、地理、風俗習慣、風土人情等。課堂上教師可以不失時機地向學生灌輸一些有關的文化背景知識,將大大提高課堂趣味性,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課前,可根據(jù)教學需要,由教師講一則笑話、諺語或者由學生來會話練習、自由演講或就最近某一件事陳述自己的觀點,還可以用一首歌曲來活躍氣氛,使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完成教學熱身活動。教師要變講課為提問,學生在大量的時間里是參與者而不是旁觀者,應在學中用,用中學。只有這樣,學生才感興趣。還要注意在實踐中滿足學生的“成功欲”,不同程度的材料,要由不同水平層次的學生來完成。這樣,每個學生都可品嘗到成功的喜悅和成就感,從而情趣大振,熱情倍增。
三、要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對于完成教學任務至關重要。教師要做學生的良師益友,所謂“親其師而信其道”,如果學生對某個老師有好感,他們便會對這位老師的課分外關注,肯花力氣、花心思去學習這門功課。所以,老師要深入了解學生,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情緒變化,關心愛護學生,幫助學生解決困難。還要學會傾聽,傾聽學生等于尊重學生,欣賞學生,給學生信心和勇氣,同時也讓學生懂得尊重和欣賞其他人。當然,當學生犯錯誤、受批評的時候,要讓他們從心底里感覺老師是由衷地愛護和幫助他們的,讓受批評的學生從內心感到這是一種誠摯的愛,而不是刻意的為難、埋怨和責怪。
在對待學生的時候,最重要的是要真正尊重和信賴學生,注重平等原則。教師應當認識到,學生也是一個有獨立人格的個體。教與學的關系既是一種制度性的授受關系,也是一種人格上完全平等的人際關系。一個最為常見的現(xiàn)象是,教師往往出于虛榮或其他利害有意無意偏愛一些學業(yè)成績好的學生,而相對歧視或忽視一些成績差的學生。實際上正是因為后者的成績差,所以才更需要教師的關懷和幫助,正如俄羅斯的一句諺語所說的“漂亮的孩子人人喜歡;而愛難看的小孩才是真正的愛”。
只有這樣,師生關系才能和諧,感情融洽,學生才能興趣盎然地進行英語學習。
四、要穩(wěn)定學生學習的興趣,面向全體學生
在學習上取得的成功,是一種非常巨大的感情力量,會使學生的學習興趣持久地保持下來。對于學習成績優(yōu)秀的人來說,教師要鼓勵他繼續(xù)保持這種學習勁頭,對于學生出現(xiàn)的差錯,要認真勸導,尋找其問題根源,在這過程中要注意自身的言行舉止,不要讓學生產生反感;而對于學習成績中等的學生,要給予盡可能多的關注,糾正其可能存在的錯誤觀念,讓他們慢慢地進步,多多鼓勵這些學生,一點點的進步也是值得欣喜的。成績較差的學生學習上的困難較多,容易失去繼續(xù)學習的興趣。在平時,要從思想上關心他們,主動親近他們,要有耐心,找他們個別談心,滿腔熱情地加以輔導。在課堂上,要根據(jù)因材施教的原則,給他們以充分的照顧,啟發(fā)引導,點燃他們思維的火花,讓他們解決力所能及的問題從而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對于學生的點滴進步,都要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
總之,一堂課,始終要讓學生學得輕松愉快、興趣盎然。當然,光靠每周幾次的英語學習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課內與課外相結合。所以,我們還要大力開展課外教學活動。但這種活動,不應是課內教學活動的繼續(xù),也不應該是無組織的放任自流,應根據(jù)不同的班級、不同層次、不同水平、不同興趣愛好來進行。比如,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開展英語詩歌朗誦會、進行演講比賽、組織英語辯論賽、記單詞比賽、作文比賽、手抄報比賽、每周開展英語角活動等。既可以各班進行,同年級進行,還可以全校進行。其目的是活躍學生的課外生活,鞏固課內所學得的知識,創(chuàng)造英語學習的氣氛,培養(yǎng)學生學英語的興趣,使得課內課外相結合,相得益彰。
這樣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學生將會在一個良性環(huán)境中學習英語,而不再是被迫地接受老師所要教授的知識內容。趣味性教學的創(chuàng)新空間很大,還可以組織各式各樣的活動來進行,因此,在這些活動的指引下,學生的學習就會變得有動力,這對于學生今后的發(fā)展會有著巨大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