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農村“報荒”原因及解決方法

2009-03-19 04:37:22晏書成黃小雙
新聞前哨 2009年2期
關鍵詞:縣市三農報紙

晏書成 黃小雙 晏 婷

中國有8億農民,占全國總人口的絕大多數,這是毫無疑問的。中國的2000多種報紙中只有二三十種是面向農村的,總發(fā)行量只相當一份辦得好的都市報的發(fā)行量:我們絕大多數報紙近幾年都在“都市化”,大中城市報刊大戰(zhàn)越演越烈,農村卻出現了“報荒”,成了“信息孤島”,農民在享受新聞信息方面被邊緣化了。這是不爭的事實。

黨中央非常重視“三農”工作,十七屆三中全會作出的《中共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fā)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強調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大力推動城鄉(xiāng)統籌發(fā)展,著力破除城鄉(xiāng)二元結構,形成城鄉(xiāng)經濟社會發(fā)展一體化新格局。確保農民群眾的文化權益,確保農民與城里人同樣享受新聞信息,當然應是破除城鄉(xiāng)二元結構的題中之義。雖然各級黨委、新聞出版部門、相關媒體在這方面采取了不少措施,但收效甚微,農村“報荒”問題依然沒有得到有效解決。我們的各級媒體也都在喊為新農村建設出力,但事實上,真正全心全意為“三農”服務的報紙又有幾家?據統計,離農村較近的地市縣報。有關三農報道的發(fā)稿數量僅占4%以下,一部分地市縣報忘記了自己服務的對象絕大多數是農民,一味追求所謂的“都市化”、“有效發(fā)行”,有意或無意忽視了報紙在農村的發(fā)行,致使自己的報紙在農村村級覆蓋率僅有1/3。

怎樣才能有效解決這一問題,筆者認為,地方報紙,尤其是縣市報應擔起重任,成為解決農村“報荒”的主力軍。

一、農村報紙發(fā)行現狀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我國農村報刊發(fā)行的問題與對策研究”的數據表明,“農村報紙千人占有量僅7‰,不及城市的1/10”。據經濟、報業(yè)比較發(fā)達的浙江省12個縣市的抽樣調查,農村百人報刊擁有率也只有3.3%,人均年報刊費支出3.95元。筆者以有著106萬農村人口、910個建制村的浙江省樂清市為例,目前,該市共訂《人民日報》2081份,《經濟日報》618份,《農民日報》32份,《浙江日報》7430份,《農村信息報》2587份。這些報紙大都為市直單位、鄉(xiāng)鎮(zhèn)機關和村集體訂閱,很少進入農民家中?!稖刂萑請蟆吩跇非迨邪l(fā)行12000余份,其覆蓋面似乎較廣,而事實上,這份報紙在樂清市的發(fā)行線路只延伸到300多個村,占樂清910個村的1/3左右,也就是說,近2/3村沒有溫州市級的報紙。而樂清市的地方報紙《樂清日報》的紙質報(數字報除外)在樂清全市發(fā)行數為32000余份,其中樂成鎮(zhèn)、柳市鎮(zhèn)、虹橋鎮(zhèn)、北白象鎮(zhèn)四大集鎮(zhèn)的發(fā)行數為16000份,是其他27個鄉(xiāng)鎮(zhèn)發(fā)行量的總和,其發(fā)行線路也只覆蓋50%多的村。

以城北鄉(xiāng)為例,該鄉(xiāng)是樂清市的山老區(qū),共有17個村,約有11000人,2007年共征訂報紙187份,其中《人民日報》10份,《浙江日報》33份,《溫州日報》18份,《樂清日報》16份,大約是55個人才擁有1份報紙,約700人才有一份當地的報紙,這些報紙大都是鄉(xiāng)直單位、村委會所訂,農民自費訂的不到10份,足見農民的看報難。由于缺乏及時準確的購銷信息,致使農村的致富資源被浪費,有些山區(qū)盛產的土特產,由于信息不暢而無法進入市場,農民致富就遇到了困難。農民看報紙難,想看到一張真正對自己有用的報紙更難。

筆者在農村的調查說明,目前我國面向農村的專業(yè)報紙非常有限,且覆蓋率極低;地市縣報在農村發(fā)行量雖然較大,但很不平衡,少數邊遠山區(qū)的農民很難看到報紙。

二、農村“報荒”的原因

是什么原因導致農村“報荒”呢?筆者認為:

(一)大部分報紙更多地是把目光聚集在城市,很少提及農民的身邊事,很少有符合農民需求的信息。省以上報紙講宏觀的多,很難見到農民身邊發(fā)生的新聞;面向“三農”的專業(yè)報刊發(fā)的實用信息,針對性又不強;地市縣報都在“都市化”,很少刊發(fā)農民需要的新聞。雖然近年來一些地市縣報開辦了涉農專欄,如樂清日報的《農博匯》、永康日報的《鄉(xiāng)村新聞》、諸暨日報的《新農村》等,但數量還是偏少。以浙江的一縣報2008年6月份發(fā)稿數量為例,該報全月發(fā)稿1252篇,其中“三農”稿件35篇,僅占2.8%。浙江的一地市報2008年7月1日至15日共發(fā)稿735篇,其中“三農”稿件26篇,占3.5%。一些采訪者普遍不關注“三農”,不了解“三農”,不熟悉農村情況,報道缺少深度,沒有亮點,難以引起農村受眾的共鳴。加之農村、尤其是邊遠山區(qū)通訊不暢,道路較遠,采訪成本太高,且很難出彩,部分編輯記者不愿到農村采訪。

(二)隨著報業(yè)競爭的加劇,地市縣報的生存空間遭到了市場化報紙的強力擠壓。一些報紙?zhí)岢隽恕皬V告是生命,新聞是使命”的觀點,為了生存,只愿意為那些能給自己帶來廣告收益的受眾提供服務,滿足他們方方面面的信息需求。即所謂的“有效發(fā)行”,而文化、收入、消費層次較低的農村受眾往往被忽視。

(三)由于農村道路偏遠、投遞困難等原因,導致發(fā)行成本過高。許多報社的發(fā)行站有意或無意對村及村以下的報紙發(fā)行不積極。加之農村發(fā)行員工作量大且待遇低,不愿意為跑幾公里甚至更遠的路送一份報紙。

(四)在相當一部分農村,一個村一年訂了上千元的報紙,長年在村委會辦公室和村干部家里睡大覺,農民想看報很不方便:少數農戶雖然訂了報紙,但由于鄉(xiāng)里的郵路不通暢。加之郵局只投遞到村,再由村干部轉到訂戶手中,日報變成了周報,新聞變成了舊聞,嚴重挫傷了他們訂報積極性。

調查表明,報紙內容的都市化傾向是導致農村“報荒”的主要原因;投遞不及時、不到戶加劇了農村“報荒”;閱讀不方便導致了農村“報荒”長期存在。

三、解決農村“報荒”的現狀分析

中國是農業(yè)大國,“三農”問題始終是中國的“一號”問題。歷史的進程充分證明,解決好“三農”問題是社會繁榮進步的基礎,要建設新農村,必須培育新型農民。期待面向“三農”的報紙,當好科技和信息的傳播者,引領農村受眾變革觀念,為培養(yǎng)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盡責盡力;積極參與新農村建設實踐,為農民提供政策、法律、科技等服務,為新農村建設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而這些只有地方報紙、尤其是縣市報更容易充當這個角色。原因如下:

(一)農村的特殊情況和農民對報紙宣傳的需求決定了地方報紙的主力軍地位。

農民對報紙宣傳的需求除政策法律、文化信息外,更多的是對市場信息、實用技術的需求。我國地域遼闊,各地氣候、土壤、種植習慣等差別很大,這就決定全國性、省級甚至地市級媒介的實用性技術宣傳內容不可能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同時,農民對報紙宣傳尤其是農業(yè)科技信息宣傳需求的及時性、實用性、可操作性,更是全國性、省級報紙無法滿足的。以大家

公認辦得比較好的《南方農村報》為例,在擁有5000萬農村人口的廣東省,發(fā)行量僅30多萬份,千人占有量僅7份,也就是說約150個農民中才有一份,很顯然不能滿足農民的需求。湖北的《農村新報》在該省老河口市發(fā)行不到300份,除去市直涉農部門、鄉(xiāng)鎮(zhèn)機關訂閱外,平均每個村僅有1份,普通農民很難看到。

如何更好地滿足農民的所需、所求,為農民提供更有用的、操作性強的實用信息,只有地方報紙、尤其是縣市報才能擔當此重任??h市報可充分利用自己發(fā)行范圍小,服務受眾少的優(yōu)勢,更好地成為農村報紙的拓荒者和引導者,成為農民的知心人。

(二)地方報紙的天然接近性決定了她有能力解決農村的“報荒”問題。

地方報紙、尤其是縣市報離農民讀者最近,相對其他報紙來講,比較熟悉農村情況和農民的需求。無論是宏觀層面的地方政策法規(guī)、經濟社會總體情況,還是微觀層面的不同行業(yè)、社會組織及廣大農民的信息需求,都比較了解,這使得縣市報在本土話題方面擁有無可比擬的權威性??h市報有善于回答“為什么”和“怎么辦”的特長,將對于本土話題的話語權牢牢掌控在手中,在這一領域形成“舍我其誰”的絕對優(yōu)勢,能在宏觀政策的本土化解讀、影響本地農村發(fā)展重大問題的剖析與解答以及關系農民生產生活的實用信息三個方面做足、做好文章。由于服務范圍小,更能多刊發(fā)農民身邊事,身邊人,用農民熟悉的典型教育引導農民。

四、解決農村“報荒”的方法

要改變因訂報而加重農民負擔的思維定勢,我們認為,一戶農民一年花幾十元或百十元錢訂報刊,通過閱讀改變自身的落后觀念,提高素質,發(fā)展經濟,建設新農村,全面構建和諧社會,是值得的,關鍵是要充分發(fā)揮報刊的作用。

(一)地方報紙要轉變觀念,站在確保農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構建和諧社會的高度,主動承擔起解決農村“報荒”的重任。要強化服務“三農”意識,努力做好“三農”宣傳。要明確農民是我們報紙的重要服務對象,要學習都市報風格,但要防止都市化傾向;恢復和設立農村部,培養(yǎng)一支知農愛農熱心為農服務的采編隊伍,全心全意為“三農”服務;報社的考核獎勵規(guī)定要向“三農”報道傾斜,調動記者的積極性;開設專版,加大“三農”報道分量,報紙宣傳要適合農民的閱讀習慣,在政策服務、法律服務、文化娛樂服務上要適應農民實際,尤其是信息服務、技術服務、致富引導方面要增強針對性、貼近性、可操作性,真正成為發(fā)展農村經濟、農民致富的幫手;要深人農村,傾聽群眾意見,了解農村現狀和農民的需求,有針對性地開展報紙宣傳;要多報道農民身邊的人和事,力爭在一定時間段里消滅我們各自報紙宣傳中的空白鄉(xiāng)鎮(zhèn)、村,用農民熟悉的典型教育引導農民,增強報紙在基層農民群眾中的親近感;要發(fā)揚群眾辦報的優(yōu)良傳統,在鄉(xiāng)、村聘請農民通訊員,及時反映農民需求,提供新聞信息和稿件;要借助外腦,聘請農業(yè)專家、市場分析人士、一線農技人員當編外編輯記者,指導報紙“三農”宣傳。

(二)像縣市報這樣的地方主流媒體承擔著很多公益性宣傳任務,生存空間有限,在初創(chuàng)時期,不可能完全走向市場,國家要對中西部地區(qū)的地方報紙尤其是縣市報實行稅收優(yōu)惠,采取減免或先征后退的辦法,免除或部分免除報社的廣告營業(yè)稅、企業(yè)所得稅、文化建設費等,以減輕報社的經營壓力,讓其用更多精力為“三農”服務。

(三)采取有效措施,解決“最后一公里”問題,把報紙送到訂戶手中。提高農村報紙的發(fā)行費率,財政對農村發(fā)行員實行補貼,改善農村發(fā)行員待遇,提高其工作積極性,努力做好農村報刊投遞工作;可推廣浙江紹興縣的做法,在全縣推廣建設“縣報村”,讓50%以上的家庭訂閱一份縣報,政府每年對每個“縣報村”獎勵2萬元。要像補貼農民種糧一樣,對農民訂戶實行財政補貼,以調動農民訂報、用報的積極性;堅決杜絕報紙攤派現象,讓農民訂自己喜歡的報紙,提高報紙的利用率;在報紙多家發(fā)行的地方,由縣市委宣傳部門牽頭,整合發(fā)行資源,實行各自征訂,分片投遞,努力提高發(fā)行質量。

(四)采取在自然村、組建閱報欄等有效措施,徹底解決報紙在村委會辦公室和村干部家里睡大覺問題,提高報紙的閱讀率。

猜你喜歡
縣市三農報紙
數說2021“三農”新變化
商務部:多措并舉惠“三農”
2020年“三農”十大新聞
報紙
40年,時光軸下的“三農”演進
金橋(2018年12期)2019-01-29 02:47:32
賣報紙
可以吃的報紙
賣報紙
統籌推進縣市“多規(guī)合一”規(guī)劃的建議
縣市報如何創(chuàng)新兩會報道——以浙江集團旗下縣市報的探索為例
傳媒評論(2017年7期)2017-11-08 03:11:07
五大连池市| 辽宁省| 阿克苏市| 安远县| 浦县| 巴彦县| 和龙市| 海城市| 德钦县| 五指山市| 东宁县| 邵东县| 宜君县| 博湖县| 廊坊市| 常熟市| 安福县| 丰宁| 元朗区| 江城| 靖边县| 株洲市| 余姚市| 鄯善县| 黄冈市| 河津市| 湛江市| 景谷| 苍山县| 吴旗县| 九寨沟县| 扬州市| 河池市| 延吉市| 平乐县| 民乐县| 盱眙县| 九江县| 章丘市| 寻乌县| 普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