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晟 田建華
只有對受眾進行了理性的分析,民生新聞欄目才可能有針對性的對內容進行選取,欄目的收視率才有可能在短時間之內出現明顯的提升。
1兩個60%
南京電視臺對民生新聞的受眾進行過專門的調查,分析結果是“兩個60%”:大專文化水平以下的占60%,年齡在55歲以上E的占60%。這樣的數據,對于其它的民生新聞欄目也一樣適用??梢哉f,采、編、播各個環(huán)節(jié)都應該圍繞這“兩個60%”來指導我們的工作。這“兩個60%”,就是我們的目標群體,就是我們的服務對象,就是我們提升收視率的保障。
2三個群體
受眾群體分為:經??疵裆侣劦娜后w,經常調臺的群體和基本不看民生新聞的群體。對于民生新聞欄目來說,首先可以尋找到對“三個群體”都有效的、共通的辦法;其次再來尋找對不同群體的、有針對性的辦法。
筆者簡單的歸納為“共性辦法”和“個性辦法”。
(1)共性辦法
共性辦法。是指對“三個群體”都有效的新聞制作規(guī)律。從新聞業(yè)務上來說,我覺得主要有三條:情節(jié);豐富;記憶,也就是細節(jié)。
情節(jié)。新聞,尤其是電視新聞,情節(jié)的展現至關重要,當然這里主要是針對具有多重信息含量的單條新聞而言。很多情況下。記者在發(fā)現一條新聞線索后,不太會放大其中“抓人”的情節(jié),也不太注意有意識的用情節(jié)來打動觀眾。專題類的民生新聞,通過對事件的講述來展現情節(jié),相對好辦一些??墒?,一般性的新聞本身沒有更多曲折,或者豐富的過程。情節(jié)的展現就需要記者有意識的去挖掘、去展現了,例如,一個展會,報道起來可能會平淡無味,如果選取一個或者多個帶有“情節(jié)”的點,切入進去,展現開來,新聞會相對有看頭一些。我們曾經報道過一個在漢召開的貴州食品博覽會,報道中就著力展現了江城百姓品嘗食品的百態(tài)。或辣得咧嘴、或燙得吐舌頭、或爭相品嘗、或無人問津,一個個小小的“情節(jié)”申起來。雖并沒有增加新聞的所謂意義,可趣味性的畫面和解說,讓這條一般性的展會報道有了“味道”,獲得了當年的湖北省新聞獎。
豐富。有兩層意思,是單條新聞的信息含量和整個欄目信息含量的多樣化。消息。一種是單一信息載體的,本身不可能豐富,這類消息倒是應該為欄目的信息“豐富”做貢獻。另一種是復合信息載體的,消息的本身就有不止一個信息。記者在采制過程中。應該在“消息的篇幅”里(一般是兩分鐘左右),盡可能的加人情節(jié)的元素、加入現場的元素。盡可能多的展現信息的豐富,讓消息“可看”、“耐看”、“好看”。
豐富的第二層意思是指欄目信息含量的多樣化。最簡單的指標就是一天的節(jié)目播發(fā)了多少條新聞。目前相關欄目的通常情況是平均每天二十余條,從條數上來說,問題不大,但是從“多樣化”的層面上來說,就有問題了。新聞一條接一條,基本每條都在兩分鐘以上,就把“多樣化”的空間幾乎占完了,編輯手段(例如:《下節(jié)看點》、新聞短評、綜合稿件等)幾乎運用不上,難以出現調動觀眾收視興趣的編輯性收視高點。
記憶,也就是細節(jié)。有學者說,“記憶,就是最好的傳播?!比绻覀冏鲞@方面的實驗,一定能發(fā)現,有可能被我們記住了的,一定是某一個畫面、某一句采訪或者某一句配音,總之,一定是某一處細節(jié)。細節(jié)決定成敗,對于電視新聞來說,細節(jié),就是成敗,如果認同這一點,我們在拍攝、采寫、配音、編排等各個環(huán)節(jié)上,就應該有意識的去刻畫“記憶點”,哪怕讓新聞在觀眾的腦海里,多“生存”一秒也好啊。
(2)個性辦法
首先,對于我們的“核心受眾”,必須格外重視。怎樣重視?我認為主要體現在兩點,驚喜、服務。
驚喜。通過我們節(jié)目內容的豐富,爭取讓核心受眾每天有“驚喜”。至少是每天能從民生新聞中,得到一些看過之后能記住、能有用的東西。
驚喜的另一個來源就是物質上的獎勵。對于長期收看我們節(jié)目的人,應該給獎勵,還應該適當的重獎,更應該讓想得獎的人有所期待。至于怎么去認定得獎的人是不是我們的忠實觀眾呢?不是沒有好的辦法,只是沒必要那么認真。只需要確信得獎之后,他一定是我們忠實的核心受眾就好了。
服務。服務,很簡單,就是解決問題。為什么單對核心受眾提出來呢?因為我們應該有一個心理上的假定:凡是給我們熱線打來求助電話的人,就一定是我們的核心受眾。他打了電話,一定會看節(jié)目,看有沒有反饋。有,他會更堅定的看;沒有,他還會告訴他認識的人:“找某某欄目沒用!”
把熱線當作節(jié)目的“生命線”,沒有人反對這個提法吧?可問題是,觀眾們反映的問題有很多是“同類項”,報道價值并不大,怎么辦?不報,會讓觀眾失望,繼而流失;報,類似的內容和情節(jié),觀眾會看不下去!怎么辦?
江蘇電視臺《南京零距離》欄目也遇到過這樣的難題,他們想到的解決辦法是——把自己的熱線與政府、企業(yè)等相關單位的熱線電話聯動起來。對觀眾打來的投訴電話,有的做新聞,有的轉給聯動單位,限時回復、解決。這個辦法。一定會讓核心受眾群體擴大。
第二,對于“松散受眾”,也就是經常調臺的人,我們必須在編排上動腦筋。學學電視劇的編輯手法。把高潮點分散開來,讓每一個版塊里都有好看的內容,讓在他調臺的時候,碰到我們的節(jié)目,能夠停下來,看一看。長此以往,觀眾調臺的時候就有可能形成一種心里預期——“看看某某欄目在播什么?”這對于收視率的提升來說,也一定會有好處。
第三,至于“邊緣受眾”,那些基本不看新聞的人,則不能寄希望于他們的眼睛了,只能在耳朵上下功夫了。走進社區(qū),多搞活動,到觀眾身邊去宣傳我們的欄目,這些人不看欄目內容不要緊,讓他們總聽得到欄目的“吆喝聲”,至少可以是對欄目品牌“耳熟能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