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志等
編者按:
北京市通州區(qū)教師研修中心開辦了一個“個案研究工作坊”,指導班主任學習運用個案研究的方法去研究某一教育對象或某一教育事件,從而提高因材施教的能力。目前,“個案研究工作坊”仍處于實踐探索階段,實際效果是否能如預期,連實驗者自己也無法斷言。在此,我們把這種研究方式呈獻給讀者,只是希望能啟發(fā)老師們開拓思路,尋找真正適合每一個學生的教育。
“個案研究工作坊”的內(nèi)涵
◆張 志
許多中小學班主任感嘆,現(xiàn)在的學生越來越難教了,他們以自我為中心,厭學、經(jīng)受不住挫折、不會合作、缺乏責任感、懶惰、逆反等。教師為教育他們磨破了嘴皮,但收效甚微。其實,學生難教恰恰折射出教師的不會教。有人說:一個好教師會用50種方法教1個學生,而一個差教師只會用一種方法教50個學生。如果用這個標準衡量教師的話,恐怕好教師寥寥無幾。如果再降低一下標準,把“好教師”的標準定為會用50種方法教50個學生,恐怕好教師也不多。當然,是否是好教師不能簡單地用其掌握方法的多少來衡量,但是,幫助班主任提高“因材施教”的能力很有必要,為此,我們開始舉辦個案研究工作坊。
一、個案研究工作坊的特點
工作坊是指一名專業(yè)人員組織指導10~20名參與者圍繞一個專題開展系列探究活動的學習方式。個案研究工作坊就是圍繞個案研究這一專題開展系列探究活動,指導班主任學會運用個案研究的方法去研究某一教育對象或某一教育事件,在提高個案研究能力的同時提高因材施教的能力。
個案研究工作坊的特點:
1.主題明確,一期工作坊圍繞一個專題進行探究。
2.參與者人人都是主角,沒有旁觀者和被動接受者。
3.以形成一種能力為目標,有共同研究志向的人聚在一起,修煉個案研究能力。
4.學以致用,講練結合。參與教師在工作坊參加學習,用學到的理論指導實踐中的研究,再通過工作坊的學習整理實踐中的研究成果。
二、個案研究工作坊的工作流程
1.專業(yè)人員舉辦專題講座,內(nèi)容是“如何開展個案研究”。
2.參與者確定研究對象,搜集整理個案的資料,分析診斷并制定教育方案。
3.專業(yè)人員組織大家討論:每個參與者搜集整理的個案資料是否齊全?分析診斷是否準確?方案是否可行?4.參與者根據(jù)大家討論的意見修正完善方案,并到實踐中去實施。在實施過程中,要對教育過程及效果進行追蹤觀察并記錄。
5.參與者匯報實施過程及遇到的問題,大家出謀劃策提建議。
6.根據(jù)研究對象的發(fā)展情況及時調(diào)整教育策略,觀察效果并記錄。
7.專業(yè)人員舉辦專題講座,內(nèi)容是“如何撰寫教育故事”。
8.參與者反思教育過程,整理研究資料,撰寫教育故事。
9.參與者講述自己的教育故事,大家評論故事是否具有可讀性,蘊含著怎樣的教育道理,是否需要修改以及怎樣修改?
10.參與者修改完善教育故事。
11.參與者集體交流修改后的教育故事,暢談學習別人的教育故事后所受到的啟發(fā)。
12.參與者總結參加個案研究工作坊的收獲和體會。
三、個案研究工作坊的理念和策略
1.促進教師確立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理念。不再把班干部的培養(yǎng)和使用當作減輕班主任工作負擔的措施,而當作為學生服務、鍛煉學生能力的途徑。表面看來,這只是一句話的改動,實際上改的是一種理念,即把“為班主任服務”改為“以學生發(fā)展為本”。
2.促進教師選擇適合學生發(fā)展的教育策略。教育策略的使用應該以是否適合學生的發(fā)展為標準。
3.提高教師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一個人把遇到的教育上的難題拿到工作坊來,大家出主意想辦法,從而使一個問題有多種解決方法。
4.提高教師反思能力和表達能力。教師在參加個案研究工作坊的過程中要經(jīng)常反思,如:我遇到一個怎樣的問題?這個問題產(chǎn)生的原因是什么?我將采取怎樣的教育對策?這樣做的效果是什么?這樣的效果說明了什么?個案研究工作坊要求教師邊研究邊記錄,最后寫出教育故事。工作坊還經(jīng)常組織大家進行交流,把怎么做的和怎么想的都說出來,并相互提建議、相互評論?!?/p>
(作者單位:北京市通州區(qū)教師研修中心)
參照“個案研究工作坊”模式開展校本個案研究
◆屈淑琴 石京麗
我校是通州區(qū)一所普通中學,位于城鄉(xiāng)結合部,生源情況復雜,除了正常服務片的學生外,還有周邊鄉(xiāng)村的農(nóng)民子弟和外來務工人員的子弟,家長和學生素質(zhì)參差不齊,加之學校周邊還有中專、技校、打工子弟小學,所以學校對學生的教育管理要難于其他區(qū)直屬中學,班主任在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付出了更多的艱辛與勞動,但成效往往和付出不成比例。區(qū)教研中心德育部舉辦的個案研究工作坊給我們的學生教育指出了新思路、新辦法。
我校部分德育干部、班主任參加了區(qū)個案研究工作坊后,參照區(qū)個案工作坊模式開展了校本研究。
我們成立了由政教處的教師、班級任課教師、班主任三方組成的個案研究組,以“問題學生”為研究對象,各有側重地搜集整理研究對象的資料。政教處的教師深入該生原來的小學,找原班主任、任課教師了解該生在小學時的情況,深入社區(qū)搜集該生在小區(qū)或生活區(qū)域中的情況;班主任通過問卷、觀察、談話等多種形式搜集該生各種資料;個案研究組的其他成員注重觀察該生平時課內(nèi)外表現(xiàn)。然后,三方共同對該生進行分析診斷,制定并實施教育方案。
實施教育方案的過程不會一帆風順,可能會出現(xiàn)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這時,班主任和任課教師會出現(xiàn)一些急躁情緒,甚至產(chǎn)生放棄的念頭。我們就再次召開會診會,分析“問題學生”的相關資料,反思實施過程中的問題,調(diào)整、修改教育方案后再進行實施,如此循環(huán)往復,“問題學生”的問題被教師們剖析得越來越清楚,教育目標越來越清晰,教育措施越來越有針對性,教育效果越來越明顯,教師們也越來越有信心做好問題學生的轉化工作。
經(jīng)過一學年的個案研究,個案研究組的教師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收獲。我們按照區(qū)個案研究工作坊的程序,組織教師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寫成教育故事。開始,教師們撰寫的教育故事并不理想,有些教師說得很好卻不會形成文字。針對這個情況,我們舉辦講座、提供范文,讓教師們學著去寫,寫過之后在研究組內(nèi)讀,大家相互提修改意見,最后,研究組的教師們都寫出了較為像樣的教育故事。
一學年結束,個案研究暫時告一段落,我們覺得成果凸現(xiàn):
第一,教師的育人能力有了很大提高,被研究的“問題學生”在這一學年中有了或多或少的變化。如:小新原來經(jīng)常和校外學生在一起,對校規(guī)、校紀不放在心上,學習成績一再下滑。個案研究小組成員通過家訪、調(diào)查,確定了小新的“病因”,制定了信任、關愛、減壓、感恩、扶持等一系列的教育措施,小新逐漸開始遵守校規(guī)、校紀,不再和校外學生一起玩耍,學習努力了,還當上了班里的紀律委員。小計因沒有北京市戶口,一直在打工子弟小學上學,到中學后才解決了戶口問題,成為我校一名正式學生,但他存在著自卑心理,在人際交往上有一定的問題。個案研究組對他進行了全面分析,抓住他對理科功課有所偏好、有正義感、對美術有較大興趣的特點制定了教育干預方案,經(jīng)過一學年的努力,小計變化很大,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了區(qū)直屬高中。
第二,教師具備了一定的研究能力。教師們由“管”到開始“研究”,這是一個質(zhì)的飛躍。原來的教師是管得住就管,管不住就壓,壓不住就放棄,形成惡性循環(huán)?,F(xiàn)在的教師對于任何學生、任何事情都由研究開始,從只問怎么辦、不問為什么,到調(diào)查學生成長背景、了解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分析學生產(chǎn)生問題的原因,制定實施教育措施、及時反思、根據(jù)學生的變化不斷調(diào)整教育方法,努力尋找適合“這一個”的教育方式。此外,教師的反思和寫作能力有了明顯提高。如,馬老師是位數(shù)學教師,她進行的個案研究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但在撰寫教育故事時,總感到不能很好地用文字把自己所做的工作表達出來。在個案研究組老師的幫助下,她梳理經(jīng)驗,撰寫文章,幾經(jīng)修改,終于寫出了生動并蘊含一定教育道理的故事,該教育故事在市級評選中獲獎?!?/p>
(作者單位:北京市通州區(qū)北關中學)
以個案研究促進“問題”學生的轉化
◆竇海新
“問題學生”的教育和管理向來是學校和班主任較為棘手的問題。我校位于通州區(qū)南部新城,地處城鄉(xiāng)結合部,生源情況比較復雜,單親家庭的孩子比例較高,“問題學生”相對來說比較多。通過在工作坊的學習研究,我們學會了如何開展個案研究,并將個案研究活動模式引入我校班主任培訓工作中。
一、轉變工作模式,注重個體差異
以往在“問題學生”的教育方面,我們的工作模式是:學生出現(xiàn)問題就批評教育。這種教育有時可能在一段時間內(nèi)有效,卻起不到根本作用,往往是解決了這個問題又出現(xiàn)了那個問題。這種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的工作模式,抓不住問題的根本,教育的效果往往欠佳。
通過在個案研究工作坊的學習,我們確立了新的工作模式,即:全面深入了解問題學生情況,包括他的身心狀況、個性、智力水平、學習情況、家庭環(huán)境、父母受教育狀況、人際交往等,建立“問題學生”檔案;依據(jù)“問題學生”的檔案和現(xiàn)實表現(xiàn)進行分析診斷;在此基礎上制定并實施教育方案,在實施過程中要注重觀察和反思,并根據(jù)情況的變化調(diào)整教育方案。
這種工作模式的轉變將因材施教落到實處。每個學生的個性特征、成長環(huán)境都不一樣,同樣的一個問題發(fā)生在兩個學生身上,產(chǎn)生的原因可能就不一樣, 解決的方法當然也不能一樣。只有根據(jù)學生的特點,選擇適合他們的教育方式,才能產(chǎn)生良好的效果。
例如,初一(1)班的小Z和小W兩個人經(jīng)常一起去網(wǎng)吧玩游戲,有時甚至徹夜不歸。同樣是沉迷于網(wǎng)絡,教師調(diào)查分析后卻發(fā)現(xiàn),他們兩人產(chǎn)生網(wǎng)癮的原因是不一樣的。小Z是由于家長整天忙于做生意,沒時間管孩子,孩子缺乏父母精神上的關愛,比較孤獨,就迷戀上了網(wǎng)絡游戲。而小W在上小學時成績比較好,但上中學后,由于學習方法沒有及時地調(diào)整,不太適應初中的學習,成績下滑得比較明顯,再加上他意志力比較弱,便對學習喪失了興趣,去網(wǎng)絡游戲中尋找成就感。根據(jù)不同的原因,班主任胡老師采取了不同的教育策略,使兩個學生都有了比較明顯的進步。
二、集思廣益,豐富教育策略
在對待一些具有不良行為的學生時,有些教師經(jīng)常會束手無策,或者固化于某種無效的教育方法。我們采用區(qū)個案研究工作坊的方式進行集體會診,教師們各抒己見,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豐富了教育策略。
例如,在一次集體討論中,初二(4)班的班主任向大家介紹她們班的小C時說:“該生無心學習,每天就熱衷于追求女生。他喜歡的還是一位學習品德各方面都很優(yōu)秀的女生。”在討論中,大家認為初二年級的學生處于青春期,正是開始關注異性的時候,同時他們也特別在意異性對自己的看法,這個特點也許能成為激勵該生的一個有利因素。有的老師建議,在班內(nèi)開展一次陽光男孩和陽光女孩的評選活動,讓女生討論陽光男孩的評選條件,男生討論陽光女孩的評選條件。讓小C認識到,只有做一名向上、好學、有責任感的男孩才能得到女生的承認與肯定,將他的學習動機激發(fā)出來之后,再指導他如何與異性同學交往。這位班主任試用了這種方法,果然,該生發(fā)生了明顯的變化。
三、研究與工作一體,教育效果明顯
個案研究工作坊的一個基本原則是:研究與工作相結合。我們在實踐中堅持這一原則,從學生的問題入手展開研究,通過研究來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從而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例如,我校朱愛玲老師曾將一位經(jīng)常撒謊的孩子作為研究對象進行研究。通過調(diào)查、了解、分析,朱老師掌握了這個學生撒謊的主要原因。這位學生在上小學時,在各方面都比較優(yōu)秀,深受老師的重視,升入初中后,班內(nèi)有了更多更優(yōu)秀的同學,加上他并沒有很好地適應中學的學習,因而他在班中并不出色,為了彌補心理的落差,他才編造謊言以引起老師的重視。謊言的背后暴露的正是該生的自卑與虛榮。 根據(jù)該生的這一情況,朱老師制定了“保護其自尊——指導其學習——發(fā)揮其特長——增長其自信”的教育方案,并逐步實施。在朱老師的精心引導下,該生成了一名品學兼優(yōu)的好學生。
通過組織班主任開展個案研究,我校班主任的研究水平與教育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多數(shù)班主任都寫出了個案研究報告或生動感人的教育故事,其中有4名班主任的教育故事被收錄在通州區(qū)中小學班主任優(yōu)秀論文集中,學?!皢栴}學生”的數(shù)量也在逐年減少?!?/p>
(作者單位:北京市通州區(qū)梨園中學)
我在“個案研究工作坊”中成長
◆陳 穎
2006年9月,我接了新的初一班級。像面對一幅攤開的嶄新畫紙一樣,我懷著胸有成竹的自信,準備著屏息后的揮毫、潑墨。沒想到,一個叫小帥的男生卻成了我工作的羈絆。他不僅沒有好的學習習慣,還劫同年級的學生的錢,偷竊自行車零件,私下里還有過抽煙喝酒的現(xiàn)象……面對這個雖有劣跡但看起來還是內(nèi)向、樸實的男生,我原以為使用“談話”、“攻心”等教育手段就能改變他,沒想到他根本不配合,不管我說什么,怎樣說,他總是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轉變的工作毫無進展,我不免有些灰心、無助。
這個時候,通州區(qū)教師研修中心德育研修部舉辦了個案研究工作坊,主要做“問題學生”的教育干預研究,參加人員有德育校長、心理教師,還有一線班主任,有時還有請來的專家,我有幸成為其中的一名成員。應該說,是工作坊讓我們這些來自不同工作地點、有著不同身份的人走到一起。主辦者張志老師聽了我的困惑后,向我提出了研究任務:為什么這名男生會有這樣的種種表現(xiàn)?能否做進一步調(diào)查,將調(diào)查結果拿到工作坊來大家共同分析診斷,研究教育措施?
我開始全面地研究小帥。通過走訪他的家庭和他就讀過的小學,翻閱他的檔案,與他直接談話等途徑,我了解他的身心發(fā)展狀況、成長史及生活背景,并按工作坊的要求整理調(diào)查資料。
我將調(diào)查資料拿到工作坊來供大家分析診斷。分析診斷是在一種平和的氛圍中展開的。大家認真傾聽,積極發(fā)言,既對我的工作進行了肯定,又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建議。有人說:“要與家長合作,嚴格控制他的社會交往;有人說,“劫錢”的事要調(diào)查原因,引導他承擔責任,可以借班費先還上,再攢錢還班費;有人說,要允許他有合理的宣泄方法,讓他排遣心中的不滿;有人說,不能急于事事告訴家長,這之前要思考告訴家長后會產(chǎn)生什么結果,三思而行……這些坦誠的建議,讓我眼前一片明亮,新的工作頭緒也在頭腦中逐步形成。
小帥道出了自己劫錢的原因只是為了刺激,劫成功了就有一種快樂感;偷自行車零件也只是為了好玩,從別人車上迅速卸下一個物品覺得很有意思;不和老師說,是覺得老師有點小題大做。小帥是一個喜歡尋求快樂的人,那么如何讓他時常獲得快樂感和成就感?我在工作坊又提出了自己的新問題,大家一致認為,惟有賞識教育才可以改變他。要關注他的閃光點,讓他有機會施展長處,為心理、情感的滿足找到一個積極的方向。
大家的意見讓我深受啟發(fā)。一次語文課,我們學習自傳,我有目的地選擇了小帥那一組說說自己的優(yōu)點。輪到小帥說時,他支支吾吾地說不出,我讓大家替他想想,說一說,有10多名學生發(fā)了言。當時我讓他一一記下, 課后,我還讓他記下了自己當時的心情。他寫道:“今天上課,同學們說我的優(yōu)點,同學們一個接著一個說,沒想到我有那么多的優(yōu)點。以前我總覺得自己沒什么優(yōu)點,這節(jié)課聽到那么多, 真高興?!?/p>
認識到自己有很多優(yōu)點的小帥,開始呈現(xiàn)出一個全新的自我……
應該說,是整個工作坊所有成員的群智群策,讓小帥走上了健康成長的正道。我把轉化他的過程寫成了一篇教育個案,在“北京市不良行為學生教育干預研討會”上和全市的老師進行了交流。
在幫助學生進步的同時,我也在收獲著,收獲著教育轉化的經(jīng)驗,收獲著與時俱進的教育新理念。一個人的視野總有邊沿,一個人的思維總有局限,但是,在工作坊的交流平臺上,借助大家的智慧,視野就可以更加廣闊,思維就可以更加深刻。
兩年多了,陌生的面孔早已變得熟識,我越發(fā)地喜歡工作坊中真誠、平和的氛圍,喜歡全神貫注地傾聽,喜歡毫無保留地表述,喜歡記下任何一個人說出的妙語佳句。工作坊帶給了我來自另一個途徑的成長,這些寶貴的方法、經(jīng)驗將讓我的班主任工作更加科學、有效,更加豐盈我對教育的理解?!?/p>
(作者單位:北京市通州區(qū)梨園中學)
編輯 付江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