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訶夫和魯迅都是學醫(yī)出身,在求學時期接受了自然科學的熏陶。他們在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時代,都站在科學理性的角度,看到了社會空前的愚昧與無邊的黑暗。契訶夫是俄羅斯杰出的現(xiàn)實主義作家,是聞名世界的短篇小說巨匠,其作品對世界文學產(chǎn)生了重大的影響。契訶夫說:“如果我是個醫(yī)生,我就需要病人和醫(yī)院,如果我是個文學家,我就需要生活在人民中間。”[1]魯迅說他的小說多采自病態(tài)社會,以醫(yī)學的類比來體現(xiàn)自己的文學主張。中俄兩國的社會背景又有相似之處,所以我們看到了契訶夫和魯迅作品的相似之處:在乍看起來令人可笑的社會現(xiàn)象里發(fā)掘出并不可笑的富有深意的內(nèi)容。這在契訶夫的《苦惱》和魯迅的《祝福》中都得到了印證。從中我們看到了兩位作家崇高的藝術(shù)良心,對被壓抑的小人物的深摯情感,含蓄的藝術(shù)風格和雋永的文學意境。
契訶夫的文學創(chuàng)作是從幽默小品開始的,但是隨著在生活中與社會現(xiàn)實不斷的碰撞與磨擦,他的作品在逐漸走向成熟的過程中也略顯深沉。《苦惱》的問世,在俄國文壇上展現(xiàn)了與以往不同的契訶夫,幽默的契訶夫變成了“憂郁的契訶夫”。在表面冷淡和極度客觀的敘事筆法之中隱含了道德的、社會的、民主的激情,從每一行話或每一個字里都感覺得到契訶夫?qū)趧尤嗣竦膼??!犊鄲馈穼懽鞯臍v史背景是19世紀80年代,地理背景是俄國的首善之區(qū)彼得堡的街頭。文章開頭的一段描寫就已讓人感覺到無盡的悲涼:隆冬時節(jié),濕雪飄飛,車夫姚納·波達波夫傴著身子,紋絲不動地坐在車上,瘦骨嶙峋的小母馬“像拿一個小錢就可以買到的馬形蜜餞糖餅”一動不動地呆立著,被遺忘在“這個充滿古怪的亮光、不斷的喧嘩、熙攘的行人的旋渦里”。
契訶夫低沉的筆觸寫出了姚納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的孤獨。姚納的兒子剛死不久,需要向人訴說他的苦惱。但無人真正理會他的痛苦。小說的主要內(nèi)容便是姚納四次想將苦惱向人訴說而遭到冷漠的拒絕,最后他的瘦馬成了他傾訴對象的全過程。
姚納的第一個訴說對象是一個軍人,也是姚納的第一個顧客。車夫姚納試著跟“打趣”的軍官說他兒子的死:“老爺,我的……嗯……我的兒子這個星期死了?!薄芭?……他害什么病死的?”這似乎是很合人情的談話方式。車夫姚納立刻調(diào)轉(zhuǎn)了整個身子朝向客人,足見其欲將苦惱倒出的強烈渴望??伤乓_始說軍官就不耐煩地吼道“趕車吧……照這樣走下去,明天也到不了啦?!币{得到的只是一句無關(guān)痛癢的敷衍而已。姚納的第二個訴眾是三個青年。他們在車上不住地胡說八道。姚納試圖抓住他們談話的一個短暫的停頓傾吐他的苦惱。不料其中一個駝背青年卻說:“大家都要死的,趕車吧!諸位先生啊……什么時候他才會把我們拉到啊?”三個青年與軍人一樣,對他的苦惱無動于衷。車夫姚納看著三個青年的背影直至消失不見,他又回歸了孤單,寂寞又向他侵襲而來?!翱鄲?剛淡忘了不久,現(xiàn)在又回來了”?!暗?喪子之痛怎么會就這樣輕易淡忘?三個青年沒有聽他的訴說,甚至拿他開玩笑,這也可以讓他對苦惱有短暫的忘卻!之后,孤獨、寂寞、苦惱的姚納看到了看門人,希望再一次燃起,又一次下定決心跟他攀談,結(jié)果卻受到無情的呵斥。姚納的第四個訴說者是一個爬起來去喝水的年輕車夫??梢仓皇且痪洹拔业膬鹤铀懒恕?年輕的車夫已經(jīng)蒙著頭睡著了。姚納是這樣急切的想把這一切苦惱講給什么人聽,這在他的生活中幾乎成了必需,但竟沒有一個人愿意聽。無奈的姚納,孤獨的姚納,苦惱的姚納,最后把這一切說給小母馬聽了。小說以這樣一段凄涼而又意味深長的話結(jié)尾:“小母馬嚼著干草,聽著,聞聞主人的手……姚納講得有了勁,就把心里的話統(tǒng)統(tǒng)講給它聽了……”從姚納四次失敗的傾訴過程我們可以了解到對車夫姚納的痛苦漠然置之的不僅僅是那個軍官和三個游手好閑的青年,而且還有同樣是勞動階層的看門人和青年車夫。而正是他的拒絕把姚納推向了絕望,他把心里的話統(tǒng)統(tǒng)講給小母馬聽了。
小說從兩個層面來寫“苦惱”。從車夫姚納來講,兒子去世是苦惱,喪子之痛無人理睬是苦惱,但是更讓他無法回避的苦惱是拉了一天馬車,“連買燕麥的錢還沒掙到呢”,姚納想,“這就是為什么我會這么苦惱的緣故了”。然而作者從一個更高的角度讓我們看到了茫茫人海中一個孤獨的身影,同時也感受到當無盡的孤獨感遭遇無情的漠視時的痛苦?!犊鄲馈穼懙氖侨说墓陋毰c人與人之間的冷漠。人生最大的苦惱與其說是人人皆有的煩惱,不如說是人人對別人的苦惱都漠然視之。
契訶夫的《苦惱》讓人很容易聯(lián)想到魯迅的《祝?!?。如果說《苦惱》是契訶夫?qū)θ诵缘睦淠c人的孤獨感力透紙背的刻畫,那么在《彷徨》開篇的《祝?!分?魯迅則將這一主題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蹲8!穼懹?924年。在魯迅筆下展現(xiàn)的是社會的丑惡,民眾的愚昧和人性的冷漠。祥林嫂就是這種環(huán)境下的一個犧牲品?!蹲8!返膬?nèi)涵要比《苦惱》豐富,但《祝福》中有一個內(nèi)容與《苦惱》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那就是對人性的冷漠與人的孤獨感的表現(xiàn)。那么祥林嫂的遭遇又是如何的呢?
祥林嫂第二次來到魯鎮(zhèn)是再嫁再寡,又被大伯“收屋”,走投無路之時?!版?zhèn)上的人也仍叫她祥林嫂,也還和她講話,但音調(diào)和笑容卻是冷冷的了?!边@些她全不理會,只是直著眼睛,和大家講她自己日夜不忘的故事?!拔艺嫔?真的,”她說,“我單知道雪天是野獸在深山里沒有食吃,會到村里來,我不知道春天也會有。我一大早起來就開了門,拿小籃盛了一籃豆,叫我們阿毛坐在門坎剝豆去……他躺在草窠里,肚子的五臟都給吃空了,可憐他手里還緊緊拎著那只小籃呢……”看到此,似乎是祥林嫂要比姚納的情況好。她畢竟能把兒子是怎樣慘死的經(jīng)過講出來,而且還產(chǎn)生了一些效果:“男人聽到這里,往往斂起笑容,沒趣的走了開去。”“女人們還要陪出許多眼淚來。”難道祥林嫂的悲慘遭遇真的能喚得魯鎮(zhèn)人真心的同情和由衷的關(guān)心嗎?當然不能!反而是出于“禮教”的教義魯鎮(zhèn)的人們都以同樣的目光賤視她,嘲笑她。人們來聽祥林嫂講故事,那不過是魯鎮(zhèn)人百無聊賴的生活的一種消遣,只不過是為他們平淡無奇的生活增加些點綴,為他們波瀾不驚、麻木不仁的日子平添了一件趣事罷了!祥林嫂的遭遇難道能比姚納好一點嗎?當然不能。事實上,祥林嫂的遭遇比姚納悲慘得多。《苦惱》中姚納的悲哀只是沒有人理會他的喪子之痛,而《祝?!愤M一步寫到了祥林嫂的悲哀先是被人們談?wù)摾^而被人踐踏。這種“又尖又冷”的漠然令人避之惟恐不及,而這竟然是充斥著祥林嫂生活的全部。
契訶夫?qū)Σ焕淠拿魈斓南M若斞鸽鼥V,但這種希望畢竟是存在的。他說,優(yōu)秀的現(xiàn)實主義作家“照生活的原樣描寫生活,但由于字里行間像浸透著汁液一樣充滿著濃重的個性,所以除了現(xiàn)有的生活之外,你還可以感覺到應(yīng)有的生活,就是這一點使你入迷”。這“可以感覺到應(yīng)有的生活”應(yīng)該就是契訶夫的期望,也是他要給我們的希望。魯迅在《祝?!泛髮@一主題也有思索:“古代傳來而當今還在的許多差別,使人們各自分離,遂不能再感到別人的痛苦?!盵2]這種人性的冷漠與人的孤獨感是否也具有某種全人類性呢?回答應(yīng)該是肯定的。因為各個膚色的人們都有著對交流、理解、關(guān)愛的渴望。因此契訶夫和魯迅的期望不僅表現(xiàn)在他們的筆下,也延伸到了全人類。兩位文學巨匠的吶喊也是人性最深處的呼喚。
【參考文獻】
[1]朱逸森(譯).契訶夫文學書簡[M].合肥:安徽
文藝出版社,1988.
[2]魯迅.墳·燈下漫筆[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1981.
(作者簡介:王春紅,吉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