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佩娟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完整的家庭不僅是個人美好生活的起點,也是優(yōu)良人格形成的源頭?;橐黾彝リP系越牢固,教育子女的條件就越好。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好多家庭隨著人們的婚姻、社會等意識的變化而發(fā)生破裂。從教育的角度看,相親相愛的父母,和諧的家庭人際關系對學生,尤其是初中學生的正常、健康的心理發(fā)展產生不可替代的良好教育因素。反之,無一個完整穩(wěn)固的家庭的學生,其心理的發(fā)展容易產生偏差,思想行為上也就會常常出現這樣或那樣的缺陷。由于家庭的缺損,造成了單親家庭子女的性格缺陷,絕大部分生活在單親家庭里的未成年人在個性發(fā)展中,常常感到空虛、寂寞、惶恐不安和焦慮。
自學校參加了課題《單親家庭子女德育問題研究》的研究,我重點從心理健康這方面對我校單親學生不良品德的心理進行研究,總結如下幾種類型:
第一種是自卑感型:這種類型的學生男女都有。她們(他們)的父親或母親的工作也不順心,境況不好,家長自己的心態(tài)、性格也是沉默不語型的,孩子無法給予細致的關愛。在這樣的家庭里生活的學生情感易陷入憂郁、沮喪、悲觀和苦悶狀態(tài),沒有活力,對學習的很多內容產生不了濃厚的興趣。既不滿現狀,又自覺無力改變現實。雖然平時也會和要好的同學朋友開心在玩笑、聊天,但是一想到煩惱的家事,便比一般的學生更易陷入憂傷低沉的心境。這類型的學生自卑感強烈,自信心弱,很敏感。不愿意同學老師問家事,不愿意家長來開家長會,而對老師的批評一般不會當面頂撞,也不會主動訴說自己的苦惱。
第二種是脆弱型:這類型的學生多是女學生。因失去父親或母親而倍受溺愛,生活自理能力極差,以自我為中心,總覺得家庭欠了自己,對母親或父親有諸多的要求。
第三種是品德不良型:這種類型的學生家長離異后因工作繁重,工作時間的特別,本身社交活動的繁多,對孩子缺乏有效的管教。特別在孩子放學后的時間里,常常無法在家陪伴照料監(jiān)督。離異的父親和母親對孩子或互相推委、指責,你冷我熱,有時無端惡語相向。這樣,學生在冷清的家里絲毫感受不到家庭的溫情關愛,對家毫不留戀,覺得外面的世界是比家里更有吸引力,外面的朋友比父親和母親更令自己感受到“人情”味,更能關照自己。故此,放學后就直奔網吧、游戲機室,深夜都不愿歸家。其家長不知道或不愿知道孩子在外面什么地方玩,跟什么人在玩些什么東西。有時厲聲的責問,也是容易被孩子的花言巧語和謊話蒙住。有時不愿相信自己的孩子正處于危險邊緣。這種類型的學生在“精彩的世界”里逐漸產生對道德規(guī)范錯誤的認識,或者明知是錯誤的也不聽而常犯。缺乏道德和社會責任感,他們對自我的評價往往不正確,容易接受“朋友”或社會消極的評價的影響,不易接受學校、家長正面的積極的教育和評價,這對周圍的學生影響極壞,是典型的雙差生。
中學生的可塑性較大,自尊心較強,只要教師弄清情況,了解原因,采取符合學生心理特點的教育方法,單親學生的品德不良行為是可以矯正的。
一、加強學校與家庭的聯系
對自卑感型的孩子最缺乏的就是親情、溫情和愉快的心境、歡樂的笑聲。俗話說,解鈴還須系鈴人。要想解決單親學生的問題,還要從他的家庭入手。經常與家長見面,針對學生個性健康所須的環(huán)境和教育問題和他們共同探討孩子的自身發(fā)展特點和單親家庭應持的教子的態(tài)度。通過生活環(huán)境的改變,使他的生活情感上得到關懷,逐步化解內心的憂郁,來矯正性格方面的障礙。
二、創(chuàng)設和諧的交往環(huán)境
在班里開展了從身邊的小事去幫助的單親學生的活動。鼓勵他們交朋友。在課堂上,要有意引導他們大膽發(fā)言,克服他們的自卑心理,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對于家庭的變故,引導他們理智地看待,是父母選擇的生活,不是他們的過錯造成的結局。作為孩子不要過多地指責父母,最重要的是將來自己生活的路自己要走好。
三、堅持個別的心理輔導
消除情緒障礙,改善人際關系。品德不良的學生,一般都經常受到家長與教師的訓斥和懲罰、同學的指責和嘲笑。他們對教師、家長、同學存在著疑懼的心理,對立的情緒,不信任的態(tài)度;家長、教師應該關心愛護他們,改善與他們的人際關系,用誠心、愛心去感化學生,消除情緒對立。經常與他們個別談心,要鼓勵他們和你說心里話,做他們忠實的“聽眾”,這樣才能逐漸消除他們的逆反心理。把他們引向正規(guī)道路上來,真正的享受青春的快樂,感受人間的真愛來自父母和老師。
總之,對于單親學生,我們要善于觀察,針對不同的學生和其家庭情況,要給予適當的幫助,只要我們時刻關注他們的動態(tài),及時與家長聯系,采取適當的教育手段,這樣的孩子會有一個健全的人格的。
北京心理衛(wèi)生協會學校心理衛(wèi)生委員會學術年會論文集2009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