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風濤
摘要:教學中,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教法要呈現(xiàn)多樣性,要用教育信息化的理念來指導教學活動。
關鍵詞:信息技術;信息技術教育:學習活動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如何適應與創(chuàng)新。成為教師的研究課題。教師只有對新課程標準進行較深入的認識和理解,才能在教學中有效地將課程標準的教育教學理念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于實踐,改進自己的教學,促進學生的學習。
一、教學中要轉換角色,改變已有的教學模式
(一)新課程要求教師由傳統(tǒng)的知識傳授者轉變?yōu)閷W生學習的組織者
新課程下的信息技術教育要求教師由傳統(tǒng)的傳授者轉變?yōu)閷W生學習的組織者。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就是為學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間與時間,這種合作交流的空間與時間是最重要的學習資源。在教師的組織下,學生采用個別學習、同桌交流、小組合作、全班交流的學習等學習方式,可提高學生自身的發(fā)展。
(二)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
引導的特點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開而不達,引而不發(fā)。如在教學初中信息技術學科“文件管理”一課時,教師可聯(lián)系實際生活,將學生熟悉的書和書包的關系聯(lián)系到本課的學習,引導學生認識文件和文件夾,就好比書和書包,書放在書包里,那么文件放在文件夾里。通過引導,學生很快認清了文件和文件夾的定義。
(三)教師應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成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
教師參與學生學習活動的行為方式主要是:觀察、傾聽、交流。教師觀察學生的上機過程,可以調控教學。照顧差異,發(fā)現(xiàn)操作出色的學生。教師要傾聽學生在操作過程中遇到的棘手問題或者是對信息技術教學的一些有益的建議或意見,為的是更好地學習信息技術,然后教師再通過和學生的交流,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提高學生上機操作實踐的動手能力。
二、教學中要“用活”教材
新課程倡導教師“用教材”而不是簡單地“教教材”。教師要創(chuàng)造性地用教材,要在使用教材的過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學精神和智慧,要對教材知識進行重組和整合。選取更好的內容對教材深加工,設計出活生生的、豐富多彩的課來,充分有效地將教材的知識激活,形成有教師教學個性的教材知識。信息技術的教法要呈現(xiàn)出多樣化,注重探究式教學,能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在問題的解決過程中掌握技術,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中注意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的整合
要把信息技術教育融合到其他學科的學習中,讓信息技術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認知工具,探索信息技術教育與學科課程整合的方法、模式和規(guī)律。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的整合是把信息技術當做教學過程中不可缺的資源、手段和環(huán)境,使學科教學與信息技術有機地結合起來。因此,探索其整合模式、方法,也是當前需解決的課題。教師在教學中不應把信息技術作為輔助教學的演示工具,而是要實現(xiàn)學科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整合對廣大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不但要掌握學科知識,還要有一定的信息素養(yǎng),要用教育信息化的最新理念來指導教學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