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 培
摘要:“匕”在現(xiàn)代漢語中的解釋是“匕,<書>,匕首”。匕首是一種尖而薄的冷兵器,但在古代漢語中,“匕”最初用來指一種取飯用具,類似我們今天使用的羹匙。現(xiàn)代漢語中的“匕首”之“匕”與古代“飯匕”之“匕”是否有聯(lián)系呢?本文試從“匕”的本義入手,結合飯匕、匕首的形狀與性質,對“匕首”一詞的形成發(fā)展做一解釋。
關鍵詞:匕飯匕牲匕匕首
“匕”是貫穿古文獻始終的一個常用詞。但古代之“匕”意,在今天的用語中已不多見。古代漢語中,“匕”主要用來指取食用的器具,類似現(xiàn)代用的羹匙。匙,在當時稱為“匕”和“棲”?!墩f文·匕部》云:“匕,亦所以用匕取飯,一名柶”?!稄V雅·釋器》曰:“棲,匕也”?!墩f文解字義證·卷二十五》:“匕也者,《廣雅》同《一切經音義十五》《通俗文》匕或謂之匙,《方言》匕謂之匙。《地理志》朱提蘇林日北方人名匕日匙”。清段玉裁注云:“匕即今之飯匙也?!笨梢娯啊?、匙所指為一物,因方言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字。
據(jù)考古發(fā)掘證明,遠在新石器時代中期,在仰韶文化遺址中,已發(fā)現(xiàn)了匕匙,曲柄淺斗,很像今天的羹匙。曹先擢、蘇培成先生主編的《漢字形義分析字典》中也曾提到:“匕,象形字,長柄淺斗,像飯勺的樣子?!比纾?/p>
(1)雍人以俎入陳于鼎南,旅人南面加匕于鼎,退。(《儀禮·公食大夫禮》)
(2)匕者食也食者形也。(《關尹子·六匕》)
(3)右執(zhí)柶匕。(《管子·弟子職》)
(4)陳不占,齊臣,有義而怯,聞其君戰(zhàn),將赴之,飯則失匕,上車失軾。(《楚辭補注》(王逸注,曲阿洪興祖補注))
(5)先主方食,失匕箸(箸,筷子)。(《三國志·蜀書·先主傳》)
以上幾例,“匕”都是用來指飯匙,而不是類似今天尖而薄的匕首之意。那么匕作飯匙意與今之匕首意又有怎樣的聯(lián)系呢?
《少牢饋食禮》:“雍人概鼎匕俎于雍爨,廩人概甑瓶匕與敦于廩爨,鄭注,匕,所以匕黍粟者也。疏云,此雍人云匕者,所以匕肉,此廩人所掌米,故云匕黍粟也?!卑础抖Y經》:“匕有二,匕飯、匕黍粟之匕蓋小,經不多見。其所以別出牲體之匕,十七篇中屢見?!薄岸斡癫弥^:“匕即今之飯匙,又有出牲體之匕,大于飯匙?!庇纱丝梢姡糯呢笆欠诸惖?,有飯匕、牲匕之分。飯匕大概類似我們今天所使用的勺形,而牲匕大概類似今日匕首之形??脊艑W家在許多原始居民的遺址中發(fā)現(xiàn),匕形匙一般為長條狀,末端有比較薄的邊口,就出土的數(shù)量而言,匕形匙遠多于勺形匙。
筆者推測,今之匕首之形大概就是從古代的匕形匙“牲匕”之形發(fā)展演變而來的。因為在古代有“載鼎食”之禮。古人祭祀、享食用的犧牲,先在鑊中分為七塊:脊、兩肩、兩柏、兩髀,煮熟后用匕戳取升于鼎,調以五味,然后用匕載入俎,再切為二十一檔(詳《禮記·禮運》)。若是講究的常饌,基本過程也相仿,總稱為“載鼎食”。按鄭玄《儀禮注》:“匕之用途,則在鼎中取肉,然后加之于俎?!薄夺屃x》:“匕,器名。形似勺而稍淺,其首銳而薄,可以取飯,亦可叉肉?!庇忠杜e要》云:“匕形類刀。從反刀?!薄对姟ば⊙拧ご髺|》:“有捄棘匕?!泵珎鳎骸澳?,長貌,匕所以載鼎食,棘,赤心也?!薄妒琛罚骸啊峨s記》云,‘匕用桑,長三尺是也。鼎食,(者/火)肉也。(者/火)肉必實之于鼎,必載之者,以古之祭祀享食必體解其肉之胖,既大,故須以匕載之?!庇纱丝梢?,牲匕已具備今之匕首銳而薄的特征,已經可以用來“戳取犧牲”“體解其肉之胖”。解放后在陜西扶風出土的微伯口匕,形如短劍,其末刃薄而銳,其形可資參證。那么,作取食用具的“匕”又如何引伸出“匕首”之意了呢?
從黃河流域出土的新石器時代遺址中發(fā)現(xiàn),許多精美的長匕都被作為隨葬品放在了死者的墓中,這些作為隨葬品的長匕,一般都放在死者的腰部。據(jù)此可以作出這樣的推測,遠古居民在平日里,是用繩索將長匙懸在腰際,以便隨時取用。而遠古先民這樣做的原因除了為取食方便之外,大概還有防身之用。因為古代戰(zhàn)爭頻繁,戰(zhàn)爭成為人與人交往的一種手段。為了達成某項戰(zhàn)爭協(xié)議,交戰(zhàn)雙方經常會舉行一些宴會或盟祭,這些宴會便成為陰謀頻現(xiàn)、殺機四伏的場所(如歷史上有名的鴻門之宴)。而“匕”作為一種取食用具,則是必不可少的。在毫無預料的危急情況下,取食用的長匕也可能被作為一種武器暫做防身抵御之用。久而久之,人們發(fā)現(xiàn)了這一短小尖銳的“牲匕”不僅便于攜帶,容易隱藏,而且還可以用來行刺和以防不測,于是像匕一樣的短劍武器就這樣產生了。為方便使用,人們給它加上了圓形或方形的把柄,因其首正像匕覆蓋著的淺斗,因而“匕首”之名也就應運而生了(事物的命名,往往與其構造有關)。朱駿聲在《說文通訓定聲》中曾提到:“匕,古人取飯載牲之具,其首必銳而薄,可挹亦可刺。故矢鏃曰匕,劍曰匕首”。《左傳·昭公二十六年》:“匕入者三寸。”孔穎達疏:“今人猶謂箭鏃,薄而長潤者為匕。是匕為矢鏃也。故短劍又名匕首”。
在漢語中,借助舊詞產生新詞是構詞法的一個重要手段。在詞匯發(fā)展中產生的新詞,多半是在已有的詞或概念的基礎上形成的。但在構詞法的背后,隱喻的思維方式起著重要作用。在匕從“飯匕→牲匕→箭鏃→匕首”的一系列聯(lián)系中,“匕”的詞義多次演化,除詞語本身被高頻使用的原因外,也是人們認知心理中的隱喻使然。語言深深扎根于人的認知結構中,隱喻是基于兩事物之間的相似而發(fā)生的,事物之間的相似關聯(lián)極易在人的認知領域中產生聯(lián)想,進而導致詞義變化,所以,隱喻也是新的語言意義產生的重要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匕首”一詞,作為一個固定的言語組合,大概最初見于《戰(zhàn)國策》。秦始皇兼并六國,積怨甚深,每游必重甲護身,“于是太子預求天下之利匕首。”這是《戰(zhàn)國策》所載著名的荊軻刺秦王故事中的一句?!妒酚洝ご炭土袀鳌罚骸盎腹c莊公既盟于埠上,曹沫執(zhí)匕首劫齊桓公?!彼抉R貞索隱“《鹽鐵論》以為長尺八寸,其頭類匕,故云‘匕首也?!薄妒酚洝翘兰摇罚骸笆箤VT置匕首于炙魚中以刺吳王僚?!卑磩⑾颉墩f苑》云,尺八短劍頭似匕。又如《通俗文》云:“其頭尖匕而便用,故曰匕首?!薄妒酚洝ご炭土袀鳌罚骸扒G軻至秦獻燕督亢地圖,圖窮而匕首見?!睍x·葛洪《抱樸子內篇》:“豪曹之劍,徐氏匕首,雖未奮擊,其立斷無疑也。”到了唐代,“匕首”一詞更是盛行。李白詩《俠客行》說:“少年學劍術,匕首插吳鴻,由來百夫勇,挾此生雄風。”陳子昂《陳拾遺集·燕太子》:“一聞田光義,匕首贈千金?!碧拼院?,匕首作為一種武器一直流傳至今。
隨著漢語雙音化的發(fā)展,單音節(jié)的“匕”逐漸被雙音節(jié)的“匕首”所取代。但是,“匕”作為一種取食用具的本義,當出現(xiàn)“匕首”這一雙音節(jié)的新義項時,匕的本義在很長的時間內并沒有消失,而是一詞多義,和“匕首”之意同時并存使用。如:
(6)吾觀食者皆以右手持匕,而汝獨以左。(明·馮夢龍《智囊補·察智·歐陽曄》)
(7)見耿逆而來矣,不孝方食,駭懣,投匕而起。(清·陳夢雷(《絕交書》)
可見,直到清代,“匕”作為取食用具仍頻頻出現(xiàn)于人們的用語中。所以,“匕”的本義的消失大概發(fā)生于近代。在現(xiàn)代漢語中,“匕”被作為“匕首”的書面語,已經沒有“湯匙”這一義項,“匕”的意義已經完全發(fā)生了轉移。而“匕”作為取食用具的本意在普通話中也被“匙”所取代。蘇林注《漢書》曰:“北方人名匕曰匙”,玄應曰:“匕或謂之匙。今江蘇所謂茶匙、湯匙也。亦謂之調羹。實則古人取飯載牲之具?!薄俺住痹谟行┓窖灾杏纸凶鳌吧鬃印?,如《漢字形義分析字典》(曹先擢、蘇培成):“匙,匙子,舀取液體、粉末狀物體等的小勺?!?/p>
綜上所述,詞義在產生之初總是單一的,但在人們長期的語言實踐中,由于詞音形式有限,而要表達的詞義卻具有相對的無限性,這就要求詞音形式固定并能表達若干相互關聯(lián)的意義。因而,詞往往在原義的基礎上派生出引申義。例如最初“匕”字只有“飯匕”“牲匕”之意,后由于形狀相似衍生出“匕首”之意。由于古代戰(zhàn)爭頻繁,該義的使用頻率越來越高,于是逐漸成為一個固定的詞義而收錄詞典。隨著“匕”字本身釋義的增多,方言詞“匙”取代了“匕”的本義,“匙”也就理所當然地進入了普通詞匯當中。于是,“匕首”作為一個固定的言語組合,也便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