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流行歌曲是一種音樂文學作品,具有“譜曲可唱”的音樂性和“離譜能賞”的文學性。傳唱不衰的流行歌曲,它的歌詞是考究的,具有鮮明的文學特征。本文從質文相諧的語言美、靈活多樣的修辭美、雅俗共存的意象美和鮮明突出的情感美等方面對當代流行歌曲中歌詞的文學特征進行詳盡闡述。
關鍵詞:流行歌曲 文學特征 語言美 修辭美 意象美 情感美
流行歌曲是人們喜聞樂見的聲樂藝術,是人們抒發(fā)情感的手段。從過去到現在,每個時代都涌現出不少經典的歌曲。好的歌曲,僅就歌詞而言是考究的。因為語言是聲樂藝術表現與創(chuàng)造的核心,也是歌唱的基礎,從歌詞的文學創(chuàng)作到譜曲,直至歌唱的表演,始終都離不開對語言的體驗、感受與表現。歌詞是與小說、散文、詩歌等一樣,有獨特的敘述方式、審美角度和結構形態(tài)的藝術表達形式。要欣賞流行歌曲,必須從其歌詞的文學性特征入手,下面具體談談當代流行歌曲中歌詞的文學特征。
第一、質文相諧的語言美
流行歌曲的受眾大部分是文化水平不高的大眾,其歌詞必須明白曉暢、通俗易懂。但只追求“通俗易懂”,又不能成為廣為傳唱的經典。這樣流行歌曲的歌詞就必須做到質文相諧:一方面,它追求口語化與自然化的質樸之實;另一方面,在通俗易懂的基礎上,它還追求華麗精巧、優(yōu)美生動的文飾之美。如歌手齊秦演唱的《大約在冬季》:“輕輕的我將離開你,請將眼角的淚拭去。漫漫長夜里,未來日子里,親愛的你別為我哭泣。前方的路雖然太凄迷,請在笑容里為我祝福。雖然迎著風,雖然下著雨,我在風雨之中念著你。沒有你的日子里,我會更加珍惜自己。沒有我的歲月里,你要保重你自己。你問我何時歸故里,我也輕聲地問自己,不是在此時不知在何時,我想大約會是在冬季?!?/p>
明白如話的語言,配以輕盈舒緩的節(jié)奏,像是貼在你耳旁輕輕地訴說。在依依惜別的叮囑與告慰之中,若沒有文采的修飾,它不會如此感人。以“輕輕的”三字開篇,便給整首歌曲定了調,它淡化了離別的悲傷,使整首歌具備了“哀而不傷”的品質。用“漫漫”修飾“長夜”,既說明離別之后對彼此的想念之切,以至孤枕難眠;又說明離別的日子,彼此都很痛苦,以至每一個平常的晚上,都被拉得漫長。而對相會之日期以“冬季”,在前面加上“大約”,一方面說明“我”也不知道何時才能相見,只能含糊其詞;另一方面表達了“我”給“你”的期許與安慰,因為有“期許”,哪怕是一個不確定的“冬季”,至少也能給“你”以希望,哪怕這希望很微茫,但畢竟是一種安慰。
第二、靈活多樣的修辭美
修辭是傳遞信息、表達思想的有效手段,是一種語言的美學設計與藝術運用。這些都與歌詞藝術真、善、美的要求不謀而合。只有借助恰當的修辭手段,歌詞藝術才會大放異彩。歌詞中常用的修辭手法有以下這些:
1.壓韻。古人寫詩作賦講究壓韻,現在有些歌詞語言很美,不失活潑,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有意識地在句尾運用同韻的字。如:“朝花夕拾杯中酒,寂寞的我在風雨之后,醉人的笑容你有沒有,大雁飛過菊花香滿樓?!?《中華民謠》);“心若在,夢就在,天地之間還有真愛。看成敗,人生豪邁,只不過是從頭再來?!?《從頭再來》);“愛就一個字,我只說一次,你知道我會用行動表示,承諾一輩子,付出了堅持,行動永遠不太遲?!?《愛就一個字》)
2.反復。在歌詞中用得最多的要數反復修辭格,倪寶元教授在《修辭》中說過:“恰當使用反復可以強調重點,突出重點,可以抒發(fā)強烈的感情,也可以增強敘述的條理性和生動性,加強節(jié)奏感?!备柙~為了抒發(fā)某種強烈的感情,故意讓同一詞語,同一句子或句群重復出現。如:“來吧,來吧,相約九八。來吧,來吧,相約一九九八。相約在綠色的春風里,相約那永遠的青春年華,心相約,心相約,相約一年又一年,不論咫尺天涯。”(《相約九八》);“盼過春夏和秋冬,盼來盼去盼不盡,天涯何處是歸鴻?!?《情深深雨蒙蒙》);“月亮的臉偷偷的在改變,月亮的臉偷偷的在改變?!?《你看你看月亮的臉》);“?;丶铱纯?回家看看?!?《常回家看看》)前兩個例子是詞語的反復,突出“相約”真誠邀請和“盼”的煎熬與期待。后兩個例子是句子的反復,前者為了不直接說明要分手,于是轉移話題:看看月亮吧,月亮不是也在改變嗎?后者則反復告誡常年在外奔波的人們常回家看看辛苦了半輩子的父母,其實父母精神上的需求遠遠勝過物質上的。
3.對偶。對偶是漢語所獨有的辭格,從形式看,音節(jié)整齊勻稱,韻律感強;從內容上看,凝煉集中,概括力強。對偶具有鮮明的民族特點和特有的表現力?!霸聢A月缺,一代夢想;潮起潮落,百年滄桑?!?《春天的故事》);“泥巴裹滿褲腿,汗水濕透衣背?!?《為了誰》);“策馬奔騰,共享人世繁華;杯酒當歌,唱出心中喜悅?!?《當》)第一個例子抒發(fā)了對香港回歸的無比欣喜之情;第二個例子對仗工整的兩句使抗洪勇士的光輝形象躍然紙上;第三個例子則通過相同的結構,營造一種氣勢,抒發(fā)年輕人的豪邁之情。
4.頂真。流行歌曲中用“頂真”辭格,不僅使整首歌明快流暢,格調清新,而且也增加了歌曲的趣味性。如:“夜里有風,風里有我,我擁有什么?云跟風說,風跟我說,我能向誰說?”(《你是我胸口永遠的痛》);“愛得痛了,痛得哭了,哭得累了……”(《記事本》);“山不轉那水在轉,水不轉那云在轉,云不轉那風在轉,風不轉那心也轉……”(《山不轉水轉》)以上歌曲,句句頂接,順勢而下,層層推進,不僅表意連貫,而且造成了文字上的意趣。
5.排比。排比是一種富于表現力的辭格,古人說:“文有數句用一類字,所以壯氣勢,廣文義也?!闭f的就是排比的作用。流行歌曲中也常用到排比抒情,把感情抒發(fā)得淋漓盡致?!爱斈憔o緊握著我的手……當你深深看著我的眼……當你踏上離別的車站……”(《離別的車站》);“當太陽不再上升的時候,當河水不再流,當時間停住日夜不分,當天地萬物化為虛有……”(《當》)以上排比句結構相同,語氣一致,不但強化了歌詞節(jié)奏感,而且使歌曲的感情得到了加深。
歌詞中常用的修辭手法除以上幾種外,還有借代、疊音、整句與散句、長句與短句交錯運用等,這樣可以突出詞語的意義,加強對事物的形象描繪,增加音樂美感。
第三、雅俗共存的意象美
優(yōu)秀的流行歌曲,在其意象的選擇上往往具有以下幾方面的特征:首先,是意象選擇的大眾化。這點是由流行歌曲是一種大眾文化的性質決定的,如《彎彎的月亮》:“遙遠的夜空,有一個彎彎的月亮,彎彎的月亮下面,是那彎彎的小橋,小橋的旁邊,有一條彎彎的小船,彎彎的小船悠悠,是那童年的你……”歌詞中的“月亮”“小橋”“小船”等意象,都是人們耳熟能詳的事物,聽了讓人倍感親切,在心理上就拉近了與人們的距離。其次,是意象表達的通俗化。流行歌曲是唱給大眾聽的,必須淺顯通俗,要如白居易詩歌,連一般的老嫗都能聽懂,如羅大佑那首曾喚醒每個人關于兒時記憶的《童年》:“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叫著夏天,草叢邊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黑板上老師的粉筆還在拼命嘰嘰喳喳寫個不停,等待著下課等待著放學等待游戲的童年……”此詞聽來明白如話,字里行間充滿著童趣與快樂,加之旋律輕快優(yōu)美,一聽就懂,一學就會,深受聽眾喜歡。最后,是意象創(chuàng)造的新穎化。此類作品有很多,如李安修用“忘情水”形容男女之間愛情的傷痛;瓊瑤用“夢的衣裳”比喻愛情的溫馨美妙;齊秦用“玻璃心”來形容愛情的脆弱;佚名用“愛情鳥”來表示愛情的撲朔迷離。這類獨創(chuàng)型意象,打破了人們固有的思維,滿足人們求新求奇的審美需求,因而最具雋永的審美價值。
第四、鮮明突出的情感美
抒情是中國文學的傳統,流行歌曲沿襲了中國詩歌的傳統,成為傳達心聲、表達情感的一種手段。如由林秋離作詞、劉德華演唱的《纏綿》:“雙手輕輕捧著你的臉,吹干你的淚眼,夢還有空間我還在你身邊,不曾走遠,把愛倒進你的心里面陪你醉一千年,醒來后感覺一如從前……不問有沒有明天,愛得越深越濃越纏綿,再多給我一點時間,愛得越深越濃越纏綿,能不能再見你這最后一面?!贝嗽~無疑表達了一種纏綿悱惻的愛情,“把愛倒進你的心里面,陪你醉一千年”,愛到深處,眼中除了情人,這世界再無其他。這樣一份讓天都“紅了眼”的愛情,自然會感動千千萬萬的歌迷。
友情也是流行歌曲經常涉及的主題,如由李敏作詞、呂方演唱的《朋友別哭》;由黃集偉作詞、臧天朔演唱的《朋友》,老狼演唱的《睡在上鋪的兄弟》,都堪稱經典。
除了愛情、友情,情感的天地里自然還有另一塊很重要的領域——親情。中國人的家族觀念特別強,一直保持著重視血緣關系的傳統,這使親情在中國人心中都占據著極為重要的地位,因此吟唱親情的歌曲,更容易觸人心弦,催人淚下,如由李春波作詞、曲,并演唱的《一封家書》,在樸素、真切的詞語背后,蘊涵著游子對遠在家鄉(xiāng)的親人的深切掛念,聽來哀婉感人。
參考文獻:
[1]倪寶元.修辭[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4.
[2]歐陽墨君.流行歌詞流行什么?[J].華人時刊,1999,(3).
[3]賀又寧.評析某些流行歌詞[J].修辭學習,2001,(3).
(童媛華 湘潭 湖南城建職業(yè)技術學院 411101)
現代語文(學術綜合) 2009年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