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云東 劉靜一
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劉少奇在為黨、為國家、為人民立下的不朽功勛中,包含著他對黨及人民政權和人民軍隊檔案工作的開創(chuàng)、支持、指導和關懷。劉少奇早年投身中國革命,曾在蘇聯(lián)學習革命理論?;貒?劉少奇長期從事工人運動,是中國大革命時期的著名工人運動領袖之一。大革命失敗后,劉少奇長期在國民黨統(tǒng)治區(qū)從事地下工作。在長期的革命實踐中,他經受了遵義會議、長征、白區(qū)工作會議、瓦窯堡會議,從國內革命戰(zhàn)爭向抗日民族解放戰(zhàn)爭的轉變、開辟華北和華中抗日戰(zhàn)爭局面等重大歷史關頭的考驗。據(jù)王光美介紹,少奇本名劉紹選,由于長期從事地下工作的緣故,他有二十多個化名、筆名,“少奇”原本是他的一個筆名。他用得較多的化名是“胡服”。后來,竟以筆名“少奇”傳世,而他的本名反而鮮為人知。她說,少奇同志是個沉默寡言的人,喜歡思索。他的眉間有很深的川字紋。他陷入沉思時,就皺起眉頭。他不像毛主席那樣幽默,愛開玩笑,但他也不是不茍言笑的人。他有時也會大笑,但不會像周總理那樣仰天大笑。他是一個思想深邃的人。一旦考慮成熟了,他在會議上會清楚地闡述自己的見解。在路線斗爭中,他的態(tài)度歷來是鮮明的。他作報告前,大都事先擬好提綱,但講話時并不照本宣科,往往會闡述許多新的見解。正因為這樣,他在歷次重要會議上所作的講話記錄稿和他會前親筆所寫的發(fā)言稿,都收入了他的文集。少奇同志的工作環(huán)境很艱苦,工作擔子又很重,所以在1948年,少奇同志的體重只有四十八公斤!長期的艱辛困苦,使他患了胃病。然而就是這樣一位關系到黨和國家前途命運,身居黨政軍要職的中國共產黨第一代領導集體的重要組成人員,卻處處關懷著檔案事業(yè)和檔案工作的發(fā)展。無論是在戰(zhàn)爭歲月,還是在和平年代,他對檔案工作者的教誨是殷切的,對檔案工作的要求是嚴謹?shù)暮涂茖W的,他自己更是身體力行帶頭愛護文件。
注重文書處理工作
在革命早期,劉少奇同志的工作職能就兼顧到了檔案領域。在1921年后,一些革命團體設立內部工作機構時,經常有仿效國民黨黨政軍機關的內部設置。比如1924年以前國民黨各級黨部不設秘書處而設總務部。總務部類似秘書處,主管總工會機關日常工作,包括文書處理、會務、上下聯(lián)絡和機關行政事務工作,毛澤東擔任中共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秘書時,也曾兼任中國國民黨上海市黨部總務主任,主管秘書工作。1925年6月1日成立上??偣r,劉少奇當選總工會總務主任,一些報刊把“總務主任”稱秘書長,可以公開活動。不久,劉少奇擔任上海全國總工會副委員長,在黨內擔任中共中央職工運動委員會副書記并主管秘書工作。當時,秘書工作與檔案工作不分家,秘書工作也包含檔案管理,《中國共產黨執(zhí)行委員會組織法》就這樣規(guī)定:“秘書負本黨內外文書、通信及開會記錄之責任,兼管理本黨文件?!睘榱斯ぷ骰顒臃奖?劉少奇仍以上??偣倓罩魅蚊x出現(xiàn)。在總工會總務主任之下設有文牘股和庶務股,幫助總務主任處理機關日常工作。在此期間,劉少奇同志起草了大量工人運動方針政策性文電,《工農兵聯(lián)合決議案》、《全國第二次勞動大會籌備處簡要報告》、《上海總工會啟事》等重要的文件,都是在劉少奇主持下出臺的。劉少奇草擬工人運動指導性文件,總要了解各地具體而詳細的情況才好動筆。為了給第三次全國勞動大會準備材料,在劉少奇主持下于1925年12月27日擬寫出《中共中央職工委員會急需搜集職工運動材料通告第1號》,要求各地方工會向中央“作一整個的有系統(tǒng)的報告、統(tǒng)計”。除了出書面報告“實際情形”外,還要“當?shù)馗鞴杏型瑢W若干?其中P.若干?Y.若干?男女若干?則須另表報告”。有了這些實際材料,中央職工委員會對下級工會的指導工作就會更加準確、更加有力、更加務實了。
從1925年6月至1926年6月一年的時間內,劉少奇實際負責中共中央職工委員會、全國總工會、上海總工會機關的日常工作。當時,上海的、全國的工人運動風起云涌,斗爭劇烈。劉少奇一方面協(xié)助李立三等指導工運,指揮罷工罷市;另一方面承擔上下內外行文和文電承辦工作。當時,黨中央對工運的指示和布署的文件大部分出自劉少奇之手;各地上報的工人運動文件大部分要由劉少奇親自閱辦;與赤色職工國際的來往文電也主要由劉少奇承辦。由于操勞過度,累病了?!渡虾?偣湛吩凇秳⑸倨娴膴^斗》一文中說:“本會總務科主任劉少奇……因工人利益要緊,寧肯犧牲個人,抱病工作”,他是因為“日夜不休片刻地檢閱稿件”而累病的。
劉少奇對書寫文電工作一貫要求嚴謹,也是他在高層領導工作中一貫堅持的純正之風。在這方面,劉少奇有許多論述,也有許多鮮為人知的故事。
1928年2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瞿秋白和周恩來為即將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準備文件,特約劉少奇面談,想聽一聽如何草擬文件的意見。當時,黨中央準備派劉少奇去地方工作,但還未離開上海。于是,劉少奇與瞿秋白、周恩來就如何起草政治報告和組織報告等問題進行了長談。除了談政治、政策、策略以及總結黨的歷史經驗外,對如何書寫文件也進行了交談。劉少奇說:以往黨中央下達的方針政策性文電,存在著“文字太深,不能普遍傳播到群眾中去”的缺點。這次為“六大”準備文件,而應以“能使群眾接受為原則”。周恩來與瞿秋白認為劉少奇提出的這個草擬文件的原則應在黨內推廣。于是,在1928年6月下發(fā)的《中共中央關于秘密工作條例》中強調了黨內下達或上報的文件都必須“文字淺顯”,有“群眾觀點”。
寫文件還應簡單明了,這也是劉少奇同志一貫要求的。寫短話,這是劉少奇長期從事地下斗爭而養(yǎng)成的良好習慣。他自己這么做,也要求身邊的秘書工作者也這么做。1939年劉少奇奉命去中原局工作,隨行的工作人員中呂振羽、劉彬擔任秘書。他給秘書定了一條規(guī)矩:不論是上下行文,或者是擬寫電報稿,都必須“簡短明了”,空空洞洞,啰哩啰嗦的文電“我不看”。1942年1月中旬,劉少奇從蘇北回延安路過山東。他在山東分局干部學習會上又一次談到擬寫文電應“嚴謹”的問題。他說:“當你們作決議發(fā)指示的時候,必須調查研究,掌握實情,了解實際。那些只管坐在房子里發(fā)號施令者,不但不會寫出簡單明了的好文件,還會貽害革命事業(yè)的!”
劉少奇常對身邊秘書工作人員說,你們不要迷信寫電文會“一揮而就”的神話。作決議、發(fā)指示,要逐字逐句“反復推敲”,不符合實情不行,過頭話不行。在這方面,還有一個故事:1945年3月31日劉少奇對《關于修改中國共產黨章程的報告》草案進行再次修改。章程中有一句共產黨員在一定會議上可以“批評黨內任何同志”。這句話中“任何”兩字重有千斤!“任何”是包括黨內所有高層領導人都可批評啊!黨章中要不要“任何”兩字,很費躕躇。劉少奇對這兩個字圈掉了又寫上,寫上又圈掉,反復多次,還是寫上了。最后,他把這件事寫信向毛主席報告。毛主席認為寫上“任何”兩字好,并表揚了劉少奇這種字斟句酌的精神。
1948年7月26日劉少奇在河北平山西柏坡召開的中央各部委負責人集體辦公會議上專門講了機關文書處理問題。劉少奇指出:集體辦公主要是商討大事和文電處理,而文電處理一定要注意“收”、“發(fā)”、“來”、“去”四個字?!笆铡笔堑谝?收到后要仔細看內容是否重要?反映的問題是否需要立即辦?該交誰辦?承辦此文有什么要求?“發(fā)”是第二,發(fā)文或下達電報要把三關:一把事實關,即準確無誤;二把文字關,用字要妥當、表達要清楚,文字要簡練;三把手續(xù)關,是否集體討論通過,主管領導是否批準,是否校核過?“來”是第三,來是“來龍”;“去”是第四,“去”是“去脈”,這不只是登記清楚,摘錄清,更主要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就是說:脫離群眾的事不做,脫離群眾的文電不發(fā)。
從1939年擔任中共中央中原局書記那一年起,組織上就給劉少奇配備了專職秘書。不論是地下斗爭環(huán)境還是戰(zhàn)爭歲月,他與秘書同吃、同住、同辦公。他寫的《論黨》和《共產黨員的修養(yǎng)》發(fā)表后,親自贈送身邊工作人員各一冊。1942年在延安楊家?guī)X時,他給秘書制訂了“約法三章”:一是,遇事要請示報告,不擅自做主,“必須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努力學習毛澤東思想,努力學習業(yè)務,做到又紅又專;二是嚴格保密觀念,不但保護好文件電報,也“不能搞小道消息,對誰都一樣”;三是,為人處事“要注意態(tài)度和藹、謙虛、有禮貌,不能盛氣凌人”。
注重檔案的保管
劉少奇雖為黨的高層領導人,在處理黨政軍各項中心工作之余卻始終珍惜革命文獻史料。他在秘書約法三章中就有“保護好文件電報”的內容。他自己更是以身作則,堪稱愛護黨的文獻的楷模。劉少奇同志認為愛護文件、管好文件,是檔案工作者的重要職責。他要求檔案工作者都要保守黨和國家機密的觀念,站在適應黨和國家需要的高度來保護文件、愛護文件和使用文件。
在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中,盛行自己保護機密文件的事跡屢見不鮮。長征路上,毛澤東、周恩來、朱德都在自己的馬褡子內裝滿了文件帶到陜北。劉少奇更是不但用自己的坐騎馱文件,有時還親自背文件。1942年3月初,劉少奇奉命離開蘇北回延安,就是背著文件歷盡艱險的。1942年3月初,擔任中共中央中原局書記兼新四軍政治委員的劉少奇要回延安述職。劉少奇在蘇北的三年中,積累了大量文件電報,其中有中原局的文電、新四軍的文電、山東分局、河南、江蘇、安徽等地黨政軍民的文電。這些浸潤著抗日斗士心血的文獻史料,必須帶到延安去!必須安全地永遠地保護下來!下定決心,劉少奇要把這些珍貴文電帶在身邊。他讓身邊秘書呂振羽、劉彬將這電文捆成12包。吩咐隨行人員每人背一包,余下的由組織上專門給當坐騎的大紅馬來馱。行前,他告訴隨行人員:這次從蘇北阜寧縣單家巷出發(fā),途徑蘇北、魯南、魯西、皖北與河南過山西行程兩千余里,爬山涉水,要過日寇幾十道封鎖線,要通過各地方國民黨頑固派的防區(qū)。不管多么艱險,你們必須把文件保護好,“一定要人在文件在,與文件共存亡!”幾天的行軍,劉少奇腿疼腳腫了,但仍然堅持背文件不肯騎馬。警衛(wèi)員小劉對他有意見:“又行軍,又打仗,腳腫了,不騎馬,背這些紙片片有啥用?”劉少奇說:“有啥用?用處大著哩。這些文電記載著華中黨政軍民抗日戰(zhàn)爭的血淚史,將來用它寫抗日歷史,還有你這個小鬼一份功勞呢!”就這樣,劉少奇與秘書們身背著文件行軍兩千余里,與日偽軍大小戰(zhàn)斗50余次,用時八個月,終于將這紅色文電安全帶到延安交給了中共中央書記處辦公廳保存。
劉少奇不但在戰(zhàn)時自己保護文件,而且也十分關心戰(zhàn)時保護歷史檔案的問題。1947年4月初,他與朱總司令率領中共中央工作委員會近百名同志去河北平山地區(qū)開辟工作。路過山西臨縣三交鎮(zhèn)時,得悉曾三率領的中央各機關材料保管委員會也來到晉西北的興縣劉家曲村。當即命曾三來三交鎮(zhèn)匯報黨中央歷史檔案轉移經過。匯報后,劉少奇對檔案的統(tǒng)一管理、回陜北搶救間壁在山區(qū)的文件以及文電分類等作了口頭指示。1947年4月5日,劉少奇同朱德致電中共中央,報告中央檔案資料轉移情況:“(一)曾三所管之文件,除帶來六箱外,其余均存在陜甘寧邊區(qū),由西北局曹力如保存,在安條嶺者十五箱(為《六大以來》、《兩條路線》等),交清澗縣委書記保存,在清澗以東四十里之某地二十箱(《向導》、《新青年》、《紅旗》及抗戰(zhàn)初期各地報告等),已告曾三派人將清澗文件中一切帶秘密性者取出外,望中央直接負責告西北局保管與處理該兩批文件。(二)現(xiàn)存河東文件,除曾三者外,有機要處二十箱(歷年電報等),中組部二十箱(干部結論及表格),一局八箱(歷年軍事文件),尚有二局、中社部、城工部各有數(shù)箱?,F(xiàn)決定除各機關本身少數(shù)文件自己負責帶走不得遺失外,所有曾三、機要處、中組部、一局文件,均集中交曾三保管,并由賀龍同志負責一切安全保障之責,暫時保存在賀龍同志處,以后聽中央命令轉移,并已令曾三將所有文件分為三類:甲、重要而不秘密者(如《向導》、《紅旗》及已印刷之各種決定);乙、秘密而不十分重要者(如某些電報及西北局財政計劃等);丙、又重要又秘密者。上述分類,以便在必要時或埋藏或銷毀,或務必帶走,無論如何不得遺失。關于上述決定,中央有何指示,望告?!闭陉儽敝笓]作戰(zhàn)的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給朱德、劉少奇回電表示“完全同意”。于是,形成了戰(zhàn)時集中統(tǒng)一原則,即一切文件檔案均由中央材料保管委員會管理和按密級程度確定分類管理檔案的辦法。適應了戰(zhàn)爭年代檔案管理的需求。
劉少奇同志不僅愛護檔案文件,重視檔案管理,也善于利用檔案。1949年3月進城后,劉少奇做了許多批示,一再要求黨政軍機關注意官僚主義、保守主義、經驗主義和文牘主義。一再號召各機關“改革自己的文書處理和檔案工作”。1949年12月29日中央軍委辦公廳草擬了中央軍委關于收集歷史文獻的《通令》請毛主席、少奇批示。毛主席同意,劉少奇同志在通令第一頁上批示:地下斗爭和戰(zhàn)爭年代,黨政軍機關文電損失了很多,應花大力氣進行征集。文件收集起來后,應由“各野戰(zhàn)軍及各軍、各師可以自己為單位,寫出自己的歷史和戰(zhàn)史”。中央軍委辦公廳和有關部委根據(jù)劉少奇的批示,組成了戰(zhàn)史征編辦公室,在全國范圍內對散失著的革命歷史文獻進行了及時的征集。編輯了紅一、二、四方面軍軍戰(zhàn)史,八路軍、新四軍的軍戰(zhàn)史及其有關軍史、師史和其他戰(zhàn)斗歷史。搶救了大量黨和國家寶貴的歷史文化財富,編輯出版了大量軍戰(zhàn)史著作,滿足了黨和國家各方面的工作需要。
新中國成立初期,百廢待興,全中國各族人民如火如荼地進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我國在經濟建設、民主法制、科學技術、國防建設、民族團結、文化教育、對外交往各方面取得顯著成就,鞏固了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隨著國民經濟的迅速恢復和發(fā)展,各機關和各地方形成了許許多多的檔案文件,同時各項工作也對檔案的利用提出了更廣泛的要求。但新中國成立不久,各地方、各部門檔案工作沒能形成統(tǒng)一的標準,出現(xiàn)了檔案管理混亂的現(xiàn)象,為了糾正這些不良傾向,曾三同志《關于目前黨的檔案工作的一般情況和今后任務的報告》中提到,改進機關文書處理工作和健全機關檔案工作,是我們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解決這些問題的重要方法就是要制訂統(tǒng)一的制度、條例,使我們的文書處理工作和檔案工作有一個基本上一致的正確做法,以克服目前分散摸索的狀況,使這兩項工作逐步健全起來。于是,1952年8月,中央辦公廳秘書處草擬了《中國共產黨中央和省(市)級機關文書處理工作和檔案工作暫行條例》。這個《暫行條例》規(guī)定的檔案工作的基本原則:“集中統(tǒng)一地管理機關檔案,維護檔案的完整與安全,便利機關工作,反對分散保存?!边@個基本原則的確定,對于全國檔案工作的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1955年1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批準了這個《暫行條例》。劉少奇同志在條例上批示:“這一暫行條例的原則,對國家機關和軍事機關也是基本上適用的,國家機關和軍事各部門可仿照這些原則來建立和改革自己的文書處理和檔案工作。”
劉少奇同志對檔案工作者的關懷是無微不至的,1952年4月,劉少奇同志為中央辦公廳題詞:“努力學習,提高政治空氣,做好工作”,這個題詞不僅激發(fā)了當時檔案工作者的工作熱情,更是鞭策著我們當代檔案工作者奮發(fā)有為。1953年6月的一天,劉少奇同志頂著酷暑來到中央辦公廳后樓,和正在埋頭工作的檔案工作者進行了暢談。他說:你們有如此安靜的工作環(huán)境,有比較好的學習條件和研究條件,應當堅定共產主義的政治方向,更深入地鉆研業(yè)務,爭取當“有真才實學的專家”。正是因為少奇同志的循循善誘和對檔案工作者嚴格要求,使每一位在他身邊工作的人員都能嚴以律己,恪守職責,積極主動地完成黨所給予的光榮任務。尤其是在隨后動蕩的文革年代,他身邊的工作人員更是把檔案視為自己的生命,盡最大努力捍衛(wèi)著檔案的安全。在抄家成風的那個年代里,誰會想到,造反派們竟然將黑手伸向了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共和國主席劉少奇同志的家!1967年7月18日晚,造反派把少奇同志揪到中南海職工食堂,把光美同志揪到中南海西樓大廳,分別進行批斗。劉少奇同志家里只剩下一位機要秘書和一個衛(wèi)士,這時,造反派涌入少奇同志的辦公室和機要秘書辦公室,開始了瘋狂的所謂“檢查”。當他們把各個辦公室的抽屜翻完之后,眼睛就盯上了角落里的一個保險柜,便命令機要秘書打開保險柜,強烈責任感,促使他絲毫沒有讓步,義正言辭的回答到“保險柜可不能隨便打開,那里面都是黨和國家的核心機密。每件文件都是我簽收的,我得絕對負責任?!睓C要秘書和造反派在保險柜旁僵持了一陣子,見他軟硬不吃,最后也感到無計可施了,便拿上已捆好的其他東西離去了。雖然劉少奇同志的辦公室和家里被折騰得滿地狼藉,但這批檔案終于逃脫了被毀滅的厄運,在那個動蕩的年代不能不稱為是一個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