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英
所謂“學困生”是指在學習中有特殊困難的學生。他們沒有學習的積極性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對自己的學習缺乏信心,導致學習基礎差、知識欠缺多,表現(xiàn)為課堂上學習不專心,學習上缺乏信心、耐心和恒心。轉化學困生既是教師工作的“老問題”又是班級管理的“新難題”,多年的工作實踐告訴我,學困生的轉化能激活一個班集體。影響一個班級,因為他會使班級里的優(yōu)秀生受到激勵,中等生受到鼓勵。
一、以愛心樹信心
學困生常常會遭到好學生的歧視,家長的辱罵,其自尊心受到極大的傷害。他們自我評價較低,自卑感嚴重,總以為自己低人一等,從而產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以致越學越差,產生厭學情緒,甚至輟學。要想轉變學困生,教師首先要有愛心,要像慈母一樣,讓他們感受到教師的愛,使其“親其師而信其道”。在學習上耐心幫助他們,對他們的微小進步要及時鼓勵和表揚,同時有意安排好學生跟他們交好朋友,使他們感到班集體的溫暖,相互幫助共同提高。其次,教師要有轉變學困生的信心。按常理,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會有無意地傾向優(yōu)等生和中等生,對學困生常會不經意地流露出不耐煩、無奈的情緒,因為轉化學困生要比培養(yǎng)優(yōu)等生多用十倍百倍的努力。因此,教師必需樹立學困生可以成為優(yōu)等生的信心,以轉化學困生激勵優(yōu)等生、鼓勵中等生為班級工作重點,使班集體能夠全面的、均衡的發(fā)展。再次,要讓學困生樹立“我能行”的信心,讓他們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tài)度,強化學習意志,激發(fā)學習興趣,克服自卑心理,堅信有拼搏就會成功,從而達到轉化的目的。
二、以耐心促專心
學困生的轉化工作,需要教師在有信心的基礎上還要有足夠的耐心,以耐心促學困生專心。造成學困生“學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關鍵的是他們學習、做事不專心,思想行為有很大的反復性,如學困生黃某經一學期的轉化已比以前進步多了,但他仍然沒有改變學習馬虎,做事隨意,反復無常的毛病。一次我到他家家訪,已經晚上九點多了,他的奶奶一邊罵,他一邊做飯(其父母外出打工)。原來,黃某把煤氣點燃放上鍋后,又犯了做事隨意的毛病,做其他事去了。結果一鍋飯燒焦了,幸好沒有造成火災。我就此事對黃某說:今天的教訓夠深刻了,以后做事要專心。黃某點頭說記住了。又一年過去了,在我和班里的學生耐心地幫助下,黃某學習和做事都比過去專心多了,并從一名學困生成了班里的優(yōu)等生,畢業(yè)時以優(yōu)異的成績被縣重點中學錄取。
三、以恒心換恒心
轉化學困生是一項復雜的、系統(tǒng)的工程,不能期望通過幾次談話、輔導、家訪就獲得成功。對轉化過程中出現(xiàn)的反復,教師應理智地加以分析,明確反復是學困生轉化過程中的一個主要特點,只要教師有轉化學困生的恒心,學困生也會受到影響,增強轉化自我的恒心。教師要引導學困生正確地評價自我,克服自卑感,調整好心態(tài),只要有恒心,學習是會成功的,同時教師還要多指導學困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把握知識的重點、難點和要點,化難為易,取得滿意的成績。教育學困生多與同學友好交流相處,學習他們好的學習方法,彌補自己的不足,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
學困生的轉化工作是一項復雜而艱辛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勞永逸,需要學校、教師、家庭、社會的相互配合,形成教育合力。作為教師應以博大的胸懷,無私的奉獻精神,承擔教育使命和社會責任,為祖國的強盛和社會的文明進步做出應有的貢獻。
(責編韋春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