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欣橋
摘要軍隊初級指揮院校學員信息素質的評價對于促進信息素質教育,培養(yǎng)高素質的基層指揮官具有重大指導意義。本文針對初級指揮院校學員信息素質應達成的目標,初步探討了初級指揮院校學員信息素質的評價指標體系。
關鍵詞初級指揮院校 學員 信息素質 評價
中圖分類號:G647文獻標識碼:A
現代戰(zhàn)爭中,誰擁有了信息優(yōu)勢,誰就掌握了戰(zhàn)爭的制高點和主動權。軍隊信息素質水平的高低決定著未來戰(zhàn)爭的勝負。在新軍事變革的浪潮中,指揮員信息素質的好壞決定著他是否能成為現代化的軍事指揮人才。信息素質教育日益受到現代軍事教育的重視。隨著信息素質教育的開展,作為了解教育成效促進教育健康發(fā)展的考評工作也將勢在必行。初級指揮院校的學員是軍隊干部的生力軍,也是履行軍隊職責完成軍隊各項任務的中堅力量。他們信息素質的高低決定了我軍信息化建設的速度和程度,也決定著整個軍隊的信息素質??陀^準確地了解學員的信息素質狀況有助于初級指揮院校有針對性地進行信息素質教育,更好更快地提高學員的信息素質。
1 初級指揮院校學員信息素質內涵及特點
信息素質(Information literacy)的概念自1974年美國信息產業(yè)協(xié)會(ATTL)主席保羅·車可夫斯基(Paul Zurkowski)首先提出以來,至今仍沒有統(tǒng)一的定義。但較普遍的認為是:信息素質是指人們在信息社會中獲得信息、利用信息、開發(fā)信息方面的修養(yǎng)與能力。它包含了信息意識、信息知識、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四個層面,是一種綜合性、社會共同的評價。
軍校學員信息素質的概念是在軍校進行信息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形成的。筆者認為,軍事人才信息素質,是指軍事人才適應信息時代需要,在信息社會中正確認識和表達信息需求,高效獲取信息、正確分析判斷評估信息價值,并有效利用信息和開發(fā)信息以應對信息戰(zhàn)爭和軍隊信息化建設等方面所應具備的修養(yǎng)與能力。軍隊初級指揮院校教育的基本任務就是培養(yǎng)高素質的新型軍事人才,發(fā)展科學技術,為部隊建設和現代條件下的執(zhí)勤、處置突發(fā)事件和未來作戰(zhàn)服務。因此,初級指揮院校學員的信息素質是指學員為滿足信息條件下部隊建設和遂行任務的需要而具備的獲取、評估和使用信息的能力。它是由多種能力和素質結合在一起形成的一種素質,包括知識、意識、能力和道德四個層面。由于軍人職業(yè)的特殊性和初級指揮的專業(yè)性,軍隊初級指揮院校學員的信息素質呈現出不同于地方大學生和其他軍人的特點:
(1)多重性。初級指揮院校學員的信息素質既要達到當今信息社會對一個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所應具備的信息素質的最基本的要求,又要達到現代信息條件下一名合格軍人應有的信息素質和能力,同時還要達到作為未來指揮官應具備的信息素質要求。
(2)實踐性。軍隊初級指揮院校屬于任職教育,對學員信息素質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滿足第一任職的需要,即獲取、評估和利用開發(fā)信息都是從解決軍隊基層中的執(zhí)勤、處突和平時的訓練、管理、戰(zhàn)備和思想政治工作等問題出發(fā),具有強烈的實踐性色彩。
(3)政治性。政治合格是一名合格軍人首要條件。信息素質作為軍人素質的重要方面,也將政治性貫穿其中。信息戰(zhàn)是21世紀嶄新的戰(zhàn)爭形態(tài),它是集政治、外交、經濟和社會各種手段為一體的綜合斗爭,不是單獨的軍事對抗,受政治、外交的制約更大。因此,要求軍事指揮官在應對信息戰(zhàn)時,在信息意識、觀念和態(tài)度方面具有堅定的政治立場,堅持黨的領導,鞏固黨的執(zhí)政地位,能夠以清醒的政治頭腦、敏銳的政治洞察力正確判斷戰(zhàn)爭的性質,經受住政治風浪的考驗。
(4)軍事性。檢驗一支部隊的強弱和一名軍人能力的大小的最終尺度就是戰(zhàn)斗力的大小。軍隊初級指揮官的信息素質是其戰(zhàn)斗力生成要素之一,其信息技術的熟練程度,信息化武器的使用,信息獲取的速度和內容直接影響軍事斗爭的成敗。既要打贏公開戰(zhàn),又要打贏隱蔽戰(zhàn),即諜報戰(zhàn),一方面,盡量多地獲得對方的情報,另一方面,又要做好保密工作。
2 初級指揮院校學員信息素質評價指標
目前,我國高等教育還沒有制定出統(tǒng)一的大學生信息素質評價標準,我軍也沒制定出軍人或軍校學員的信息素質標準。因此,筆者在借鑒國內外現有的研究成果基礎上,根據上述初級指揮院校學員信息素質要求、內涵及特點擬制信息素質的評價標準。
根據測度與評價的需要,將指標設定為三個層次(見表1),6個一級指標,17個二級指標,48個三級指標。從表1可以看出,評價指標的選取基本涵蓋了軍校學員信息意識素質、信息知識素質、信息能力素質及信息道德素質等內容,符合當前對初級指揮院校學員信息素質教育的總體要求。
3 初級指揮院校學員信息素質評價結果
根據對各項指標的考核成績,采用多指標分值加權迭加的方法,最終綜合得出每個學員的信息素質總分值。可用下列公式表達:
n
P=( Wi·Fi)
i=l
式中P_ 信息素質總分值
n——評價指標總數
wi——評價指標權重
Fi—— 評價指標分值
權重是某一單項信息素質指標對學員信息素質影響的程度,權重值的大小通常與影響程度大小呈正相關,權重取值在0—1之間,各評價指標權重總和為1。確定權重的方法主要有特爾斐法(也稱專家咨詢法)、層次分析法等。主要過程是:分別向院校領導、基層領導、學院教授、圖書館館長、授課教員等15名以上專家發(fā)出咨詢表,全部回收,通過三輪的意見征詢與信息反饋,再運用數理統(tǒng)計方法進行均值與方差分析,檢驗各評價指標權重設定的合理性。
參考文獻
[1] 周均兵.信息素質的概念建構(J).圖書與情報,2007(2):67~71.
[2] 侯集體,杜廷勇.近幾年我國大學生信息素質教育評價標準研究綜述(J).現代情報,2007(7).
[3]蔡永麗.對武警院校學員信息素質教育的幾點思考(J).武警指揮學院學報,2005(10).
[4] 楊林,李秉嚴.分層次制定高等教育信息素質評價標準的研究(J).四川圖書館學報,2004(3).
[5] 范志武.我校本科生信息素質狀況評價(J).圖書館建設,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