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國涌
尊嚴從來都不是一個虛無縹緲的詞,它和吃喝拉撒睡等直接關乎人類生存的詞一樣,也是我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蛘呖梢哉f,尊嚴是我們的生命之鹽。記得不久前,有新聞周刊在討論什么“國家尊嚴”、“大國尊嚴”,對此,我不以為然,在我看來,尊嚴首先是個體生命的事,如果千千萬萬個體缺乏應有的尊嚴,又哪里還談得上什么國家尊嚴呢?尊嚴源于個人,也最終歸結于個人,只有具體的、活的、有生命的個人才會把尊嚴放在第一位,尊嚴體現(xiàn)在日常的社會共同體生活中,體現(xiàn)在每個人和外部世界的關系中,尊嚴總是和自由、自尊、自立等連接在一起,不可分割的。當然,尊嚴不是天上掉下來的,它也是在長期的人類生活中逐漸發(fā)展過來,一步步處于變化之中的一個概念。古代背景下的尊嚴和近代以來的尊嚴,便有著許多不同的內涵。以新生的近代知識分子為例,在他們身上,尊嚴獲得了全新的內涵,無論是對內還是對外,他們都不再匍匐在君主、強權和一切外在威武腳下,超越了孟子確立的“大丈夫”坐標,也超越了綱常體用之下的依附關系,完全確立了以獨立人格為基礎的自我價值。
1 928年冬天,一身戎裝的蔣介石,挾北伐余威,大江南北,無不望風而拜,讓他嘗到至高權力的滋味,沒想到安徽大學主持校務的劉文典教授,竟然沒把他放在眼里,當面頂撞他。蔣指斥劉縱容學生,“是為安徽教育界之大恥”,要從嚴法辦。劉回敬“你就是新軍閥”。惱怒之下,蔣下令將劉文典關起來。在蔡元培、胡適、蔣夢麟等人的奔走呼吁下,劉文典被關押了7天后獲釋。病中的老師章太炎聽說此事,想起三國時代禰衡“擊鼓罵曹”的典故,大為振奮,抱病提筆,寫了一副對聯(lián)送給這位當年的學生:
“養(yǎng)生未羨嵇中散,疾惡真推禰正平?!?/p>
劉文典雖然被迫離開了自己創(chuàng)立的安徽大學,但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請他擔任國文系主任。值得留意的是蔣和國民黨當局都沒有干預,劉一直在名牌大學做教授,講《莊子》,一樣頭角崢嶸,桀驁不馴。
劉文典不是一個孤立的例子??箲?zhàn)期間,身為西南聯(lián)大政治學教授的張奚若被聘為國民參政員。有一次開會,他當著蔣介石的面發(fā)言批評國民黨的腐敗和獨裁,蔣粗暴地打斷他的發(fā)言,插話說:“歡迎提意見,但別太刻薄!”他在一怒之下,拂袖而去,從此不再出席參政會。等到下一次參政會開會,寄來路費和通如,他當即回電一封:“無政可參,路費退回。”抗戰(zhàn)勝利后,大約1946年初,他應學生邀請,在西南聯(lián)大圖書館前的草坪上做了一次大為轟動的講演,聽眾達六七千人,他在正式講演前大聲說:“假如我有機會看到蔣先生,我一定對他說,請他下野。這是客氣話。說得不客氣點,便是請他滾蛋!”盡管蔣并沒有因此為難他,但他要公開說出這些話無疑還是需要勇氣的。
“九一八”事變后,日寇步步進逼,向長城以內推進,占領了河北北部,成立偽“自治政府”,并鼓吹推行華北“自治”。在這一緊急關頭,北大教授聯(lián)名發(fā)表宣言,誓死反對所謂的華北“自治運動”,北大校長蔣夢麟也是簽名者之一。一天下午,日軍要他去軍部“談談”,他雖深知其中的危險,但毅然獨自前往日本兵營。他在回憶錄《西湖》中以生動的筆觸記下了這樣一番對話:
“我不是怕,如果我真的怕,我也不會單獨到這里來了。如果你們要強迫我去,那就請便吧——我已經(jīng)在你們掌握之中了。不過我勸你們不要強迫我。如果全世界人士,包括東京在內,知道日本軍隊綁架了北京大學的校長,那你們可就要成為笑柄了?!?/p>
“你不要怕呀!”
“怕嗎?不,不。中國圣人說過,要我們臨難毋茍免,我相信你也一定知道這句話,你是相信武士道的,武士道決不會損害一個毫無抵抗能力的人?!?/p>
夜色四合,他終于全身離開日本兵營,平安返回北大。他單身赴約,在日寇軍營里,在威脅面前,能夠如此從容,如此坦然,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臨難毋茍免”。他做到了,什么是尊嚴?這就是尊嚴。我覺得,與其空談尊嚴這個詞匯,不如多看看前輩知識分子在危難時的表現(xiàn),看看他們在不可一世的強權面前作出的選擇。從這些故事中,我們不難看到,任何尊嚴,都離不開有血有肉的獨特的個體生命。一個由許許多多這樣的個體所構造的民族自然也是有尊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