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知遠
我們的討論在一片“搶劫”的呼喊聲中戛然而止。那時,我們坐在世貿(mào)天階下一家咖啡館的戶外椅子上。夜晚十一點,長二百五十米、寬三十米、耗資兩億五千萬元的巨大屏幕已經(jīng)停歇下來,之前它一直在放映一段海底景象,一條巨大的鯨魚在我頭頂游來游去。
“全北京,向上看”,我還記得一年多前在雜志上讀到這個地產(chǎn)項目時的反感。地產(chǎn)商,就像二十年前的政府一樣,正在按照他們的審美來塑造中國的城市,他們追逐的是顯而易見的“先進”。于是,除去兩旁的商鋪與寫字樓所構(gòu)造的商業(yè)街,投資人決定架起這塊電子屏幕,它被形容成“亞洲首座、全球第二規(guī)模的電子夢幻天幕”,僅次于拉斯維加斯的同類產(chǎn)品。
與此相匹配的是,商業(yè)街上林立的國際品牌的專賣店,那家叫“金錢豹”的高級餐廳,和以“時尚集團”命名的一座寫字樓——這家出版機構(gòu)是中國消費時代的倡導者,旗下?lián)碛袔资静煌愋?、但?nèi)容卻驚人一致的雜志,它們都以介紹歐美的高級時裝、泰晤士河旁的高級餐廳和湯姆·福特的紐約新專賣店為主業(yè)……
每個夜晚,很多穿著隨意、滿頭灰發(fā)的老人在這個屏幕下散步、聊天、逗弄孫子,看著那條鯨魚一遍遍重復地游弋。老婆婆或許這一輩子也不會去喝一杯四十五元的卡布其諾,她們在渾濁的空氣里暢快地呼吸,旁邊的工地的敲敲打打聲仍不時傳來。
每當此刻,我就不禁感慨,需要有多么堅強的肺、多么堅定的心、多么強壯的胃,才能在如今的中國有條不紊地生活。食品安全是我跟我的同事們那晚談論的主題,談論的結(jié)果則是——社會信任網(wǎng)絡的坍塌。政府的政策不值得信任,媒體的聲音不值得信任,大學教授不值得信任,門口菜市場的活雞也不值得信任了……
但是,人們似乎仍在其中生機勃勃地活著。傍晚時,高架橋下的那片空地上總是擠滿了跳舞的人群,一個四喇叭的播錄機打破了頭頂上車流的噪音;還有那些在深夜突然冒出來的大排檔,人們坐在凳子上、蹲在馬路邊喝酒、聊天,低矮的桌子與旁邊尚未竣工的水泥大樓,鐵鍋里的熱氣騰騰的蒸汽和被挖開的路面所飄出的塵土,還有水泥路面上的青菜葉子、啤酒瓶子,都散發(fā)出讓人心醉的氣息。
我對這些景象的感觸矛盾重重。知識分子喜歡使用很多名詞,“后共產(chǎn)主義”、“道德崩潰”、“社會資本”。我們經(jīng)常將復雜的問題一股腦地塞進一個概念中,然后心滿意足地認定自己找到了解決方案。但事實上,什么也沒有發(fā)生。
個人的行為總是與宏觀的政治、經(jīng)濟、社會心理糾纏在一起,以至于你分不清是誰改變了誰。我從前經(jīng)常將問題歸咎于體制,認為那些制度毀壞了個人品質(zhì)。但是,誰又不是這些制度的一部分,當你心安理得地生活在制度中,又像旁觀者一樣進行不留情面的批評時,你的批評便顯得不無虛偽;況且,那些被你同情、被體制所傷害的個人,他們就真的那么無辜嗎?當他們獲取對應的權(quán)力時,會有更好的表現(xiàn)嗎?或者是,當你同情他們的生活狀態(tài)時,他們其實在其中自得其樂,他們似乎總能尋找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今天的中國人的確被卷入一場冒險的生活。日益加速的技術(shù)進步、市場力量,摧毀了那些昔日將人們聯(lián)結(jié)在一起的東西——宗教、社團、家庭、古老的習俗,新事物超越了理解范疇,變化的速度太快了,轉(zhuǎn)基因食品昨天還是好東西,今天就變成了有害物,金錢似乎變成了最后的安全稻草。我們似乎生活在這樣尷尬的地帶——個人雖然獲取了部分自由,但這自由的代價卻過分顯著,它犧牲掉了社區(qū)感、家庭觀、倫理,同時它又沒自由到你可以擁有獨立的判斷能力、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思想……
就像沉默、忍耐是昔日的農(nóng)民對抗動蕩、壓迫環(huán)境的武器,那種無處不在的犬儒哲學、對日常生活挫折感的安之若素的態(tài)度,也像是人們尋找到情感出口。就像餐桌上的我們,一面在談論著食物造假事件,一邊毫無心理障礙地吃著新上的菜。生活中令我們焦慮的事情、誘惑的事情都太多了,骯臟的空氣、不潔凈的食品還不是迫在眉睫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