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靜雯
摘要:要通過練習的量來積累達到。當掌握了合理的彈奏方法之后,練習的量就是決定的因素,總的來說,在這方面,音階、琶音比練習曲或樂曲能提供更大的練習的量。只要連續(xù)彈上十幾分鐘音階、琶音,手掌就會隱約有發(fā)酸的感覺。如果連續(xù)彈上半個小時到一小時,手指的活動量就相當可觀。這就是練習音階、琶音的一個作用。
關鍵詞:鋼琴 彈奏 觸鍵技巧
中圖分類號:J624.16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5312(2009)18-
彈得不均勻是音階、琶音練習中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也許可以這樣說,練習音階、琶音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學習如何能彈得均勻。不均勻,一方面指的是力度,另一方面指的是速度。不少人彈音階、琶音,這兩方面的不均勻都兼而有之。原因之一可能是手指獨立能力差,這就需要從根本上來提高基本功。
大指的彈奏經(jīng)常是一個問題。音階、琶音都必須通過大指的轉彎動作來得到連貫。如果大指動作不好,就會影響連貫,聽起來有一組一組的感覺。大指的生長,異于其他各指,它笨拙、有力、不易控制。但有一種獨特功能,除了與其它各指一樣作垂直的運動把琴鍵按下之外,還能作水平的轉彎運動,來支撐彈音階、琶音時手的位置轉換。正是由于大指的這一功能自18世紀被人們所認識,我們才有了現(xiàn)代的鋼琴指法,能夠很容易地彈奏長串的音階、琶音。在古代的鍵盤樂器上,人們通常只用三個或四個手指彈奏,大指,有時還有小指都被排斥在外,這種情況持續(xù)了大約有二百年之久。偉大的德國作曲家巴赫,在使用大指彈奏方面,也是一個先軀。有時常常把大指平躺著往下壓鍵,這樣就會導致聲音重濁。用大指彈奏須注意大指掌關節(jié)的靈活運用,彈下后,整個大指應呈傾斜狀,以指尖的外側觸鍵。這樣的彈奏就可以接近于其他各指,而求得聲音的統(tǒng)一。大指的另一種運動方式,即水平的轉彎,也應該倚重掌關節(jié)的活動。波蘭著名鋼琴教育家列謝蒂茨基(1830至1915)有這樣的見解,他要求彈音階、琶音時,大指剛一離鍵,立刻彎到手掌下面,作下一次彈奏的準備。我很推崇他的見解,用這樣的方法彈奏會帶來很多好處。
音階、琶音的聲音要彈得非常清楚是不太容易的,特別速度快的時候。在這個問題上,手指獨立性應該被強調。這里還想談談手指彈完后離鍵的問題。不少人僅注意到手指觸鍵,而不注意手指彈完后的離鍵,這會影響聲音的清楚。如果手指彈完后果斷地抬離琴鍵,就能使鋼琴機件的止音器猛然壓到震動的琴弦上,聲音就明顯地中斷,彈出的聲音顆粒清楚。所以,彈奏中應同時注意兩個手指的動作,當一個手指彈下時,另一個手指同時抬起,象剪刀那樣。如果彈完后手指還搭在鍵上,就會造成不清楚的效果。四指尤其應該注意要抬起來。彈黑鍵也很容易發(fā)出含糊的聲音,黑鍵突出在鍵盤上,跟指尖很接近,往往容易順勢摸下彈奏,這樣彈出來的聲音,就會有異變。
彈熟以后,不用過多考慮節(jié)奏問題,數(shù)拍子或不數(shù)拍子都可以,只要能彈得流暢而均勻即可。但在初學階段,和一些節(jié)奏感差的學生,數(shù)拍子會很有用處。音階可以彈每四個音一拍,結束時剛好停在拍子上。琶音也最好四個音一拍,而避免三個音一拍,這樣彈重音可以依次地落到主音、三度音和五度音上,而不會每次都重復地落到主音上,所用的三個手指也就都可以彈到重音。練習音階、琶音最好每遍能彈得持久一些,使手得到充分的連續(xù)活動。在鋼琴技術訓練中,持久練習很有用處,車爾尼通過他的練習曲集作品337和作品365說明了這一點。他要求彈這兩本練習曲每一首的每一小段,都反復彈奏若干遍到十幾、二十遍,他在作品365的序言里這樣寫到:“要根據(jù)所指定的次數(shù)去不間斷地反復彈奏每一段練習,經(jīng)驗有說服力地表明,學生能在很少的幾個月里達到純熟的程度,而如果他用通常的方法,要得到成就需消耗很大的辛勤和通過多種要求,并且要好幾年?!避嚑柲徇@樣說似乎有點夸張,但其中也有道理。這個道理,對彈奏音階、琶音也同樣有用。而且反向練習還能增加彈奏中的趣味。
三度、六度和十度音階,比起八度音階來難彈得多,特別是六度音階。雖然所有這幾種彈法,對手指的負擔都完全相同,但實際難度卻不同。這說明了彈鋼琴除了手指以外,還有大腦的控制在起作用。沒有完善的控制,兩手就要錯亂。因此三度、六度和十度就比八度難彈。這種控制,也需要苦練才能見效。半音階也可以用三度、六度和十度彈奏,大小調半音階都如此。這一部分內容的練習,會占去學生練習的大量時間,但學生也一定會從中得到很大的收獲。
以上提到的各種音階、琶音,還有屬七、減七和弦琶音,都可以彈反向練習。在多種多樣的八度彈法中,首先需要注意解決速度和耐久力的問題,否則,遇到象肖邦《降A大調波蘭舞曲》的中斷,或是舒伯特的歌曲《魔王》的伴奏這些地方,就無法彈下來。而手腕在這樣的彈奏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平時需多練習。使我感到大惑不解的一個問題,是許多人只用一指和五指這樣的指法來彈奏所有的八度,而我覺得應該用一指和五指來彈白鍵上的八度,用一指和四指來彈黑鍵上的八度。由于五指和四指交替使用,就使手指動作有可能參與八度彈奏,從而減少了手掌和手臂的抖動,彈起來輕易的多,并能更好做到流暢和連接,是一種事半功倍的指法。有一些樂曲的段落,如肖邦《g小調敘事曲》中間第199、121、132小節(jié)的八度音階,如果不用四指來彈,是極端困難。肖邦的敘事曲中,我所見的四、五種版本,只要寫上指法的,都不僅要求用四指,還要求用四指彈八度是不成問題的。雙三度的練習,和其他雙音練習一樣,手指的活動強度非常大,這種活動強度,是本文所特別強調的,對加強手指獨立能力和整只手的力量非常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