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秀英
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對課堂教學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公開課上教師也都在努力追求,總希望課堂上能形成一種全新的課程體驗,能體現(xiàn)出一種與時俱進的時代特色。但一些看似優(yōu)秀的課堂教學,實際上華而不實,教學效果不理想?,F(xiàn)就以下幾方面談談筆者的看法。
一、小組合作探究,顯得刻意追求,流于形式
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理念下,提出的一種新型學習方式。它是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時,讓學生帶著目標與任務參與合作,共同探討,相互啟發(fā),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并提出問題,讓學生展現(xiàn)自我,表現(xiàn)自我,培養(yǎng)學生自主參與學習和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學習方式。然而,如今的一些公開課上,老師刻意追求合作學習模式,為了合作而合作,一些很容易弄清楚的簡單問題也讓學生合作一下,如條形統(tǒng)計圖的初步認識的教學。條形統(tǒng)計圖表清晰直觀、具體,學生完全可以自主學習,能獨立思考、獨立體驗、獨立完成。筆者認為,小組合作學習在內(nèi)容上應該要有一定的難度,有一定的探究價值,問題要有開放性。還有的公開課上的小組合作學習根本看不出教師參與合作與指導,發(fā)揮不了教師的指導作用;有的小組合作只要老師提出一個問題,小組學生立即七嘴八舌,部分學生人云亦云,根本不動腦;還有的小組成績好的學生在說,成績不夠好的學生沾不上邊,似乎討論與他無關。從諸多的合作學習中可以看出,有的教師沒有好好學習新課程理論,沒有深入理解合作學習的意義,更沒有把握好合作學習需要解決的問題和合作交流所需的時間。有的合作學習小組沒有合作學習的匯報,沒有組與組之間的交流,也沒有學生的成果展,合作學習完全流于一種形式上的表面合作,沒有任何價值,走過場之后盲目草率收兵。當然,筆者也很贊同部分教師公開課上的合作學習,那些課中可以看出教師深鉆了教材,能將教材中的重、難點演繹成問題提出,使得小組合作學習富有成效,激起了學生主動參與的興趣,能夠引起師生思維能力的展開。
二、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顯得牽強附會,不倫不類
課堂教學中情境創(chuàng)設得當、合理,確實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并能加深學生對某一概念的理解和記憶,特別是學生對某一事物或某一概念缺乏主觀感受,可以創(chuàng)設情境,如用錄像、動畫等形式豐富學生的認識。然而,有的課堂教學中由于教師挖掘教材深度不夠,如實驗操作性很強的課,有的教師認為動手操作麻煩,創(chuàng)設一個多媒體動感情境去替代,這樣多媒體屏幕上的花花綠綠替代了學生的親身操作體驗。我個人認為這種情境創(chuàng)設讓人有丟西瓜、撿芝麻之感。有的公開課上還有一些不倫不類的鏡頭或頭像,說什么動物王國、智多星、阿凡提等,意在吸引學生,激活課堂,實際上往往適得其反,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教學中諸如此類的情境創(chuàng)設實在是“變味”“走調(diào)”,顯得牽強附會,失去了應有的價值。
三、課堂上突發(fā)問題,極力隱瞞掩蓋,繞道而行
一些教師在公開課上,為了片面追求一堂課能一帆風順,為了使得公開課的課堂效果自我感覺良好,整堂課中只有部分學生充分表現(xiàn)自己,而對一些學困生根本不去設計適合他們的學習方法,也沒有特殊優(yōu)惠政策,很少給學困生創(chuàng)設機會,讓他們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問題。原因是這些教師擔心學困生回答問題或板演時捅出一個什么婁子來,影響了課堂教學的評價。上課教師總是想方設法使學困生不出一點差錯,即使是一些容易產(chǎn)生典型錯誤的稍難問題,教師總能使學生按教師設計的方法去解決,掩蓋了錯誤的暴露,失去了糾錯的機會。有時課堂上生成了一個不容回避的問題,教師卻棄之不顧,置之不理,直奔正確答案,這種情況是對普遍學情的一種漠視,是對學生不負責任的一種行為。
其實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錯誤也是一種資源,對錯誤的“繞道而行”恰恰是對資源的“拋荒”,非常可惜。如果教師在教學中通過典型的問題讓學生暴露錯誤,師生共同分析錯誤產(chǎn)生的原因,學生就能從反面吸取教訓,從而增強辨別錯誤的能力,同時也提高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想讓全體學生真正弄懂某一概念或某一問題,教學中應該以積極主動的態(tài)度對待錯誤和失敗,加強對典型的錯誤分析,充分暴露錯誤的思維過程,使學生在糾錯過程中掌握正確的思維方法,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一堂優(yōu)秀的公開課來自于切合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來自于教師匠心獨運的教學設計。無論運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怎樣進行教學設計,都需要依據(jù)教材,依據(jù)學生狀況,而不是想當然為迎合某種口味機械地把新課程理念作為一道大菜,作為一條風景線。新課程倡導學習方法,也并不意味完全排斥原有的好方法,關鍵在于我們教師在思想上是否真正著眼于學生實際情況,著眼于學生的發(fā)展?!?作者單位:江西省都昌縣天宇小學)
□責任編輯:廖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