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達三
一個即使不鼓吹西方世界把中國當作敵人但至少也要視為潛在競爭對手的外國學者,在其逝后能得到中國學者和網(wǎng)友發(fā)自內(nèi)心的哀悼與紀念,到目前為止似乎還只有美國政治學家亨廷頓一人。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他給我們留下了一個無法逃避的歷史性難題或遺產(chǎn):我們是誰?
亨氏生前迷戀社會秩序尤其是政治秩序的穩(wěn)定和建構,但其成名作《變化社會中的政治秩序》一書所揭示的“現(xiàn)代性孕育著穩(wěn)定,現(xiàn)代化過程卻滋生著動亂”的命題卻始終如幽靈般折磨著一些現(xiàn)代化進程中的國家。亨氏開出的“藥方”是實行“自由化”和“民主化”才能最終確保政治穩(wěn)定和社會和諧。在亨氏這樣的美國政治精英看來,一個國家之所以出現(xiàn)“動亂”,絕非是實行“西方化”的緣故,而是因為“西方化”還不夠徹底。
亨氏接下來需要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是:當現(xiàn)代化和全球化成為一種不可逆轉(zhuǎn)的歷史趨勢時,人們應該如何構建“世界秩序”?他的分析和預言令人不寒而栗,在他看來,一度被意識形態(tài)冷戰(zhàn)所掩蓋的“文明-宗教-種族”三位一體的“文明沖突”卻成為正在打開的“潘多拉盒子”。《文明的沖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一書雖然使亨氏毀譽參半,但“9·11”事件讓學者們首先想到的恰恰是亨氏的“文明沖突論”。亨氏雖然承認文明對話的必要性,但更認為“擯棄美國信條和西方文明,就意味著美利堅合眾國的終結,也意味著西方文明的終結”,結論是“世界秩序”必須奠基在西方文明和美國霸權主導之上。
然而,其他文明或國家的希望在于美國能尊重他者的文明傳統(tǒng)和發(fā)展模式,而不是要求美國人放棄“美國信條”。相反,世界上信奉“美國信條”的大有人在,而且千方百計擁入美國追逐自己的“美國夢”。結果是,在美國信奉著不同宗教和操持著不同語言的各種膚色的人越來越多,不僅對以WASP(盎格魯-撒克遜白人新教徒)文化為主的美國文化構成了嚴峻挑戰(zhàn),而且有可能造成美國共識的脆弱與破裂,進而導致美國社會分裂和國家衰落。正是基于上述憂慮,促成了扛鼎之作《我們是誰:美國國家特性面臨的挑戰(zhàn)》。此書的結論可想而知:必須通過強化WASP文化教育、英語教育等多種途徑重振美國的國家特性。
盡管西方文化尤其是美國文化風靡全球,并對其他國家人們的文化認同和身份認同造成了嚴重沖擊,但“我們是誰”的世界性追問卻遠沒形成氣候。對西方文化浸染日久喪失追問能力也好,趨之若鶩不愿追問也罷,問題是沒有每個國家民族內(nèi)部“小”的“我們是誰”的追問,就不可能有基于自主和平等之上的“大”的或人類意義上的“我們是誰”的共識,也就不可能帶來穩(wěn)定和諧的“世界秩序”。至于把“我們是誰”簡單等同于“文明沖突”的現(xiàn)象,帶來的則是世界的“暴力化”,更是無可取之處。
亨氏“我們是誰”的追問,對急速奔向現(xiàn)代化和全球化的中國人而言尤為珍貴:一則是受到他者文化沖擊的美國人都在追問“我們是誰”,而受西方文化嚴重沖擊的我們卻仍然毫無知覺;二則是在我們百余年來追求現(xiàn)代化的進程之中,已經(jīng)把維系文化認同和身份認同的傳統(tǒng)文化打得七零八落,需要我們花費大功夫來重建自己的精神家園。▲(作者是北京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