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運用了信息技術平臺解決了從宏觀認識到微觀認識物質世界的方法。抽象的、難理解的內容,肉眼看不到的微觀粒子等,如物質的結構、晶體結構;化學反應的本質等內容只能靠書本,黑板、投影儀和老師的口述描繪,學生被動地接受,不好理解。應用多媒體技術,使抽象的、難理解的內容,看不見摸不到的物質形象化,課堂氣氛生動活潑,學生的潛能打開了,課堂教學化難為易了。
如NaCl的晶體結構的課件:我們看到NaCl的一維結構、二維結構、三維結構和NaCl的晶胞與NaCl大晶體的比較。學生深刻地認識了NaCl的晶體結構,并會增強學生的空間構型的觀念和抽象思維的能力。學生過去常把NaCl錯認為是分子式,而通過看了這個課件,它會深刻認識“NaCl”只表示化學式。
2.化學實驗庫突出化學資源庫的特色。實驗庫增加了教師難以完成的實驗,如液氮的低溫實驗;干冰的有趣實驗,即干冰將氨氣冷凝為液氨,液氨又將水蒸氣冷凝為冰的實驗及大氣環(huán)境的保護等。通過多媒體視聽技術對班級實驗過程中難以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或者危險性的實驗,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展示給同學生。如:在稀釋濃硫酸的操作中,必須將濃硫酸沿燒杯壁緩緩地倒入水中,而不能將水倒入濃硫酸中。如果錯誤操作實驗演示的后果具有一定的危險性。那么使用計算機課件,用動畫的方式模擬出水倒入濃硫酸時的沸騰和四濺現(xiàn)象,會加深學生對這一操作的認識,對學生的實際操作起了良好的指導作用,學生實際動手操作時將有顯性認識,不致操作失誤。因此多媒體課件可以通過視頻信息為學生展示規(guī)范、嚴格的操作過程。同時也可以通過課件模擬出錯誤操作后造成的不安全后果。
再如有的現(xiàn)象因為反應速度過快、稍縱即逝的實驗,如鉀、鈉與水的反應;有的現(xiàn)象模糊不易觀察,如膠體的電泳現(xiàn)象;有的實驗因條件限制不能完成。這些疑難實驗則都可以通過課件模擬演示,放慢、放大實驗的過程。如利用視頻信息演示鈉與水反應的過程,定格實驗的各個現(xiàn)象,引導學生從多角度進行觀察。還可以利用計算機動畫模擬出膠體的電泳實驗,引導學生觀察現(xiàn)象、思考電泳的本質。模擬出氟氣、氯氣、溴分別與氫氣的實驗,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它們在反應條件和反應現(xiàn)象上的差別。這些模擬實驗是物質性質實驗的有益補充。
在實驗課的集體教學模式中,其教學過程主要是教師以視聽媒體作為輔助教學手段或傳播手段,把實驗的內容展示給學生,并通過相應的評價方式來檢驗學生的學習結果是否達到預期的目標。這種模式的優(yōu)點是適合于缺乏經驗的學習者,而且需要教師的解釋和指導。在不適合學生操作的實驗課程學習時,這顯然更適合于知識的傳授。
3.以交互式課件為基礎的個別化實驗教學模式。交互式課件的功能體現(xiàn)在對實驗知識結構體系的把握,并能提高學習設計實驗的能力。多媒體課件的交互性和容量大的特點,為建立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和將知識結構化和網(wǎng)絡化提供方便。例如化學實驗中,氣體的制取裝置的設計和氣體的除雜、干燥以及尾氣的處理裝置的設計,涉及的氣體較多,知識面廣,情況復雜,是實驗教學中的難點。運用課件可以有效地突破此難點。課件設計出各種模擬儀器,利用課件的交互性,要求學生通過計算機進行實驗的設計。這樣既簡單又在有限的時間內增大了學生的思維容量,從而提高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課件還將設計好的實驗進行類比,引導學生找出它們的共同之處和各自的特點,從而得出規(guī)律,使零散的知識結構化和網(wǎng)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