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信息技術教育經(jīng)過多年的發(fā)展,如今已在包括小學、初中、高中和大學的各級教育機構遍地開花。然而,由于特定的歷史背景,各層各級的信息技術教育卻都基本處于“零起點”狀態(tài)。這種狀態(tài)為各級各類學校開設信息技術課帶來了很大的麻煩,如何組織內容,如何應對參差不齊的學生水平,如何定位課程的目標,都是各級信息技術教育工作者面臨的實際問題。
筆者從事高校信息技術教育八年來,深刻體會了大學生(也是曾經(jīng)的中小學生)在大學學習信息技術時的不正常。一是入學時信息技術方面的“佼佼者”,到了課程結束時卻落后于那些真正零起點的學生。由于中小學學習過信息技術,高校信息技術公共課課程的內容在中小學階段也基本都有覆蓋。這類學生對大學的信息技術課不屑一顧,認為自己已然精通,但由于高校信息技術公共課的信息量和深度遠非中小學能比,于是這群“佼佼者”都無意中成了溫水中的青蛙。二是學生操作能力不差,考試能力也強,但應用信息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薄弱。高校每年進行信息技能測試,分數(shù)上看都很可觀,但若走近觀察學生應用信息技術的情況,卻難免感到一絲涼意。學生日常用得最多的除了QQ聊天外,就是上校園討論區(qū)灌水了。但遇到查找公交線路、購書、查閱學術資料等實際問題時,卻總也想不起信息技術的存在。
雖然不能把這兩大問題完全歸咎于中小學的信息技術教育,卻提醒我們要一起思考: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到底如何定位,也就是應該教些什么,達到什么樣的目標。高中新課標的出臺為這個問題提供了一定的答案。新課標指出,中學開設信息技術課程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學會如何獲取、處理信息以及綜合運用信息技術來分析、解決實際問題。
當今世界是一個信息爆炸的世界,信息和知識的時效性也越來越短,教育的目標不是簡單傳授知識,而是要教會學生在新情境下學習新知識的能力以及發(fā)現(xiàn)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授人以漁,信息技術作為新型媒體和認知工具,大有可為。
實際上,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技能和應用信息技術進行問題解決的意識,不僅是大學和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雙重使命。緊密圍繞這共同的使命,各級信息技術教育的統(tǒng)籌和分工也就迎刃而解。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目標,首先要達到的就是讓大學能夠將信息技術公共課從必修降為選修,再到零學分的補修,直到最后淡出歷史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