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眾挨批,高二女生服毒自殺,家長、學校監(jiān)護不力》這是2007年6月13日千龍網的一則新聞標題?;镜纳蚶蠋煹漠敱娕u便服毒自盡。我在為之痛心的同時,呼吁家長重視孩子的生命教育,在進行德育、智育的同時也要教會孩子堅強。否則,我們的寶貝不知在什么時候就會因為什么挫折起了自殺的念頭,采取自殺的行動。老師和家長是監(jiān)管不住的,因為我們不能時時陪在他們身邊,只有在孩子的心靈中筑起一道愛護生命、珍惜生命的防線,我們才可以安心地期待孩子的長大成人成材。
在15歲至34歲的人群中,自殺更是首位死因。在中國,每年至少有100萬人自殺未遂。我在一次對高中生的抽樣調查中發(fā)現(xiàn),有三成的學生有過自殺的念頭。我們應當讓學生明白我們的生命是母親用生命換來的,它是珍貴的,也是沉重的,來到這個世界之前,我們已身負重責。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生命屬于人只有一次,度過一生,要在世上留下自己的貢獻:留下穩(wěn)立于花崗巖石上的、高墻矗立的樓房,留下郁郁蔥蔥的茂密的林木和碩果累累的蘋果園?!蔽覀儜嬖V我們的孩子要思考的是如何創(chuàng)造更美麗的人生,而不是如何毀滅自己。著名作家史鐵生說得好:“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jié)日……剩下的就是怎樣活的問題了?!?br/> 我們還應告訴孩子:《三字經》中說“玉不琢不成器”,生命經過挫折的打磨才更加精致、更加耐人尋味。沒有風浪的水面會過于死寂,沒有挫折的人生會顯得過于平淡。見過大海方知何謂壯美,經歷過坎坷才知何為人生的真味。不要懼怕挫折,不要逃避挫折,勇敢地面對挫折,你終有一天會發(fā)現(xiàn)是挫折成就了你。
司馬遷回顧人生會感激挫折。沒有經受挫折,沒有感受過世態(tài)炎涼,沒有在帝王身邊服侍的機會,他筆下的帝王不會那樣栩栩如生,他的評論不會那樣深刻犀利。魯迅回顧人生時一定會感激挫折,父親的早逝,家庭的困頓,讓他深刻地理解了社會的痼疾,形成了他冷峻尖刻、一針見血的創(chuàng)作風格??鬃尤绻簧缫猓握f國君時國君采納了他的治國方略,歷史上只多了一個政治家,而少了一個思想家和教育家。俞敏洪如果高考如意,第一年考上他理想中的大學的話,中國只多了一名鄉(xiāng)村教師,如果他在北大教學順利的話,北大多了一名英語系的副教授,而高考的不如意(第三次高考他才考上了北大),北大教書被辭退,他創(chuàng)立了新東方培訓中心,成就了自己的教育夢想。所以,如果挫折來了,換個角度思考問題,心想這是生命中的一大饋贈,你會發(fā)現(xiàn)是挫折成就了你。
而如果你害怕挫折,逃避挫折,一點點打擊就會足以把你打進死亡的深淵,如考試的失利、同學的誤解、老師的批評、內心的苦悶、情緒的波動,等等。而人一生的挫折何止這些,失業(yè)、病痛、親人故去、子女上學、柴米油鹽等等無一事不可以成為自殺的因素,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那么在某些人眼里,人生無一天不是自殺的一天。每一個人自殺都有自己的理由,但我個人認為他們只是自私地認為生命是個人的,因此我有權決定自己的生死。其實不然,生命是屬于社會的,在成為一個受精卵的那一刻起,你已經成為社會的一分子,享受著別人的奉獻,在沒有為這個世界發(fā)揮最大的價值的時候,我們沒有資格離開這個世界。
可以說,在生活中不能忍辱的青年,是不可能擔當起道義的重任的。真正能夠有可造之材的,是能夠忍辱的人。古人說,小不忍,則亂大謀;嚼得菜根,百事可做。
生命是璞玉,挫折是琢磨,隱忍是修煉。生命是屬于社會的,個人不能決定生死,我們只有有實現(xiàn)人生價值的最大化的義務,沒有自我滅亡的權利。
讓我們銘記教訓,家長、學校和社會都來重視孩子的生命教育,為他們筑起生命安全成長的長城。
?。ㄗ髡邌挝唬罕本┦械诙袑W)
編輯/于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