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家庭;教育;和諧
和諧的社會需要和諧的家庭。一個人從出生到長大,家庭的影響是舉足輕重的。從“一張白紙”到“豐富多彩的畫面”的形成,家庭環(huán)境的熏陶、感染無不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每個孩子品格、個性、心理的發(fā)展。家庭教育的好壞對孩子的成長和成才意義深遠。家庭教育有著學校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許多案例清晰地告訴我們,家庭教育不當是引發(fā)孩子心理疾病的重要因素,孩子的很多心理問題跟其家庭或是家庭教養(yǎng)方式息息相關。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跟孩子接觸時間最長,家庭教育的方法及形式對于孩子心理的成長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尤其是在當今信息化社會下,獨生子女多,一些家長嚴愛無度,總感覺現(xiàn)在的孩子“不聽話”、“管不了”。許多家長還感嘆:教育孩子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苦差事。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的家庭教育“路在何方”?我認為,要讓孩子健康成長,作為家長,必須要為其營造一個和諧的家庭教育環(huán)境。
一、鼓勵多一點,溺愛少一點
鼓勵是一種希望。剛學會走路的小孩不小心摔倒了,此時的他需要的是鼓勵,而不是心疼。許多“好心”的家長一遇到此類事總是迫不及待地狂奔過去,當小孩還沒意識到應該怎么做時,早已被抱起。試想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長大的孩子,以后一碰到問題,他首先想到的會是什么?當?shù)貌坏綆椭蚴菨M足時,他又會怎么樣?在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的類似上面的“摔倒事件”,但有多少父母能抓住這一時機,鼓勵孩子自己嘗試解決問題呢?過分的溺愛泯滅了孩子解決困難、問題的火花,扼殺了他們經(jīng)歷挫折、接受考驗的機會,削減了他們獨立思考、處理事情的能力。明智的做法應該是,看著孩子略顯痛苦的臉,慈愛地鼓勵說“××真勇敢,自己會爬起來,不怕摔”,“努力一下,自己爬起來……”多次努力之后,孩子就學會了跌倒要自己爬起來。父母的一句鼓勵,給予孩子的是信心,是一種對人生的積極態(tài)度,會促使他滿懷斗志地面對困難,解決困難。
正在成長中的孩子,他們需要的不是什么都替他們辦好了,而是教給他們怎么做。在鼓勵環(huán)境中成長的孩子,充滿自信,敢于面對困難,辦事能力強。鼓勵,是孩子成長中劈波斬浪的槳。在鼓勵LjtrlGD0Hm4oKOxwK5QIEc6GSIjWLL//+NyE62OGsZI=的環(huán)境中成長的孩子,他們對生活的態(tài)度是樂觀、積極的。
二、關愛多一點,埋怨少一點
培育身心健康的孩子是每個父母應負的社會責任。對待孩子,請家長多一些微笑,少一些嚴厲,多一些寬容,少一些指責,多一些贊揚,少一些惡意的直言。孩子需要的是家長的關心與愛護,并不是冷言冷語、諷刺挖苦、埋怨指責。試想,誰會喜歡看一張繃得緊緊的臉?誰會喜歡聽無休止的責備?生活中,孩子放學回家,剛走進家門,有的家長就習慣性地問:今天表現(xiàn)好不好?有沒有被老師批評?作業(yè)做完了沒……這些“問”在家長看來似乎很“應該”,但對孩子起不到任何檢查、督促的作用。家長的初衷是想了解孩子在學校的情況,卻沒有注意詢問的方法,孩子聽見這些話語,反而會產(chǎn)生反感。不如改為這樣問:今天過得開心嗎?然后坐下來,和孩子一起看看有益于他們的動畫片,一起討論問題,再委婉地引導他們說說學校的情況。家長認真地聽,孩子會快樂地講,這樣不是更好嗎?
有的家長一聽到孩子的成績不太理想,就喜歡嘮嘮叨叨,認為孩子不夠努力,認為孩子笨,或者叫孩子做各種的練習。孩子聽不到父母的贊美聲,只聽到埋怨聲。又或是看到孩子幾次考試下來成績不理想后,就放棄了對孩子學習的關心,認為孩子天生不是讀書的料。試想,父母都放棄了,孩子能不放棄自己嗎?孩子還會有讀書的信心嗎?態(tài)度決定一切。對孩子多一點關心,少一點埋怨,讓孩子樹立自信,就能使其朝著積極健康的方向發(fā)展。
三、榜樣多一點,虛假少一點
父母是孩子的老師,孩子的成長受父母的影響。身教重于言教,在孩子面前,家長就是他的榜樣,由于孩子小,沒有分辨能力,家長怎么做,孩子也會怎么學。孩子就是父母的影子,孩子衡量是非的標準常常來自父母的教育。所以,身為父母,應不斷地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質(zhì)和修養(yǎng),改正不良習慣。在和孩子的相處中,什么都來不得半點虛假,因為孩子的心是透明的、純凈的。父母對于孩子的承諾一定要兌現(xiàn),父母給予孩子的印象一定要是最真誠的。但有些家長由于不注意自身形象,整天打麻將,或是整天無所事事,吃喝玩樂,給孩子造成了極壞的影響。還有的家長一遇到事情就態(tài)度粗暴,說話粗魯。筆者曾目睹這樣一件事,一個小學一年級的新生,媽媽帶著她去學校注冊,當老師問女孩子媽媽的職業(yè)時,孩子忙搶著說:“媽媽是打牌的?!迸赃叺募议L都笑起來。這話真讓人覺得悲哀,值得家長自省和深思。兒童教育家孫敬修說過:“孩子的眼睛是錄像機,孩子的耳朵是錄音機,孩子的頭腦是電子計算機?!边@告訴我們,家長應以良好的形象以身示范。托爾斯泰指出:教育孩子的實質(zhì)在于教育自己。在家庭教育中,家長始終要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并以實際行動作表率,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品格和學習、生活習慣,為孩子的成長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教育環(huán)境。
四、尊重多一點,命令少一點
隨著孩子年齡的逐漸增長(尤其是小學高段到高中這一時期),其個性逐漸凸顯出來。孩子有了自己的個性、自己的想法,再也不是俯首聽命的“小綿羊”了。在這一時期,作為父母,應該尊重孩子。其實在每個人的內(nèi)心深處,都渴望得到別人的尊重,孩子也是如此。我認為,孩子的事就應該讓孩子做主,孩子做不了主,父母可以給他意見或建議。但有些父母根本不考慮孩子的感受、需求,家長制觀念很重,認為孩子理應聽從于父母的,習慣把成年人的思想觀念強行灌輸給孩子,按照成年人的意志為孩子安排生活方式和內(nèi)容,確定生活目標和行為選擇,對于孩子只是命令,很少聽取和商討。這致使很多孩子和父母關系緊張,一些孩子很反感父母。曾有一個孩子就是因為父母擅自做主為其安排課外輔導班,離家出走以示反抗。試想,一個長期在父母命令下長大的孩子,其情緒肯定非常壓抑,口服而心不服,一旦等到孩子抗議暴發(fā),那后果是相當嚴重的。
另外,父母間的一些問題,表面看來和孩子沒有直接的關系,在處理事情的過程中,一些家長也毫不顧及孩子的感受。其實對于孩子來說,父母的事,孩子是最關心的。父母是孩子的依靠,是避風的港灣,父母間的關系緊張也會導致孩子的心理緊張。一些父母在面臨感情危機時,毫不考慮孩子的感受,要么把孩子當作私有物品,一起搶奪;要么把孩子當作是累贅,拋置于一邊,不聞不問,這些都會給孩子的心靈造成極大的傷害。所以父母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應該考慮孩子的感受,學會尊重孩子。
五、溝通多一點,漠視少一點
隨著年齡的增長,自我意識的增強,孩子漸漸失去了兒童期的天真爛漫和直爽,對外界的關心減弱,注意力逐漸轉(zhuǎn)向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孩子對溝通對象的選擇性也日漸增強,最明顯的表現(xiàn)是與父母“話少”,而與自己的好朋友“話多”。作為父母,要了解他們心理的微妙變化,如果一味強求孩子對自己敞開心扉,往往會引起孩子反感,使事情走向反面。父母應該采取多種方法,多和孩子聊聊天、說說話。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敏感多疑,自尊心又強,他們在成長過程中肯定會遇到很多困擾,會心情郁悶煩燥,會茫茫然不知所以……有時他們很想與父母說說話,聽聽父母的想法與看法,但有些父母總是以忙為理由,推托、漠視,這會使孩子漸漸失去對父母的信賴,封閉自己的心靈,和父母就像是陌生人一樣。這也很容易使孩子思想偏激、沖動,甚至走極端。有些家長經(jīng)常抱怨工作太忙,沒有時間照顧孩子,還不負責任地把孩子推給老人照顧,我認為這樣做是不對的。我們一整天的時間基本上都奉獻給了工作,只有晚上短短的幾小時的時間是和孩子在一起的,這幾小時應該是完全屬于父母和孩子的,孩子要求父母陪他玩一會兒,作為父母不應該拒絕;孩子想和父母一起坐會兒,作為父母不應該回絕。
六、寬容多一點,指責少一點
孩子從不懂事到長大,要經(jīng)歷很多事情,犯個錯也是很正常的。如不小心把碗摔了、說謊話了、作業(yè)忘記做了、早戀了等,面對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錯誤,是嚴厲批評,還是寬容引導?這需要我們?yōu)槿烁改傅暮煤每紤]。在指責中長大的孩子,缺乏自信,做事不夠大膽,唯唯諾諾,內(nèi)心易封閉,性格易孤僻,不善與人交往。其實孩子犯錯很正常,哪個人沒犯過錯誤呢?要讓孩子的心靈健康成長,我認為,要寬容對待孩子的錯誤。寬容孩子,是對孩子的有效保護,是給孩子提供更高層次的幫助。孩子在某件事上做得不好,這說明孩子在這方面需要得到幫助,如果我們不去幫助他,反而用大人的思維方式去責備他、刁難他,后果可想而知。孩子會因此而自卑,他會覺得我這也做不好那也干不好,從而膽小怕事,走向自閉,這就太可怕了。我們培養(yǎng)的是有自信、有個性、有思想、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朝氣勃勃的21世紀的新人,而不是一個沒有自己想法的乖乖聽話的順從的“沉默羔羊”。 或許在指責之后,我們獲得了短時的成功,但效果如何呢?孩子是否心悅誠服了?是否徹底領悟了自己的過失?還是迫于你的權威不得不低頭認錯?這只有孩子自己知道。但我可以肯定,指責后,即使孩子默許了,但對于他心靈的健康成長肯定是不利的。孩子在遭受了指責后心情肯定不快樂。如果我們懂得寬容,能把孩子的“惡作劇”看得自然些,用另一種方法加以引導,也許我們看到的將是另外一番風景。
?。ㄗ髡邌挝唬赫憬〖紊瓶h教育局教研室。電郵:jks@jiashanedu.net)
編輯/于 洪 終校/舒 娟